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与创新途径探析

2019-03-22胡珊珊刘雨晗刘兆墉刘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众创科研成果双创

胡珊珊,刘雨晗,刘兆墉,刘磊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15年,国办发2015[9]号文《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36]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上下掀起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也陆续展开,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等,高校作为这些创新创业比赛的主体群体,在比赛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项目作品,然而,学生更多是为了比赛而比赛,项目的结果最终也只是停留在比赛的层面,未能够真正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已有了一定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科研成果转化不足、成功率偏低、各地高校转化率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在当前双创的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科技驱动,实现政府、企业和高校的有效对接,让纸面上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当下课题研究的重点。

1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科研成果,是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科研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随着本科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水平和教师自身水平也有所提升,许多高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论是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纵向与横向立项,还是专利等科研成果的数量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在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涌现出了较多的创新创业空间和比赛平台,主要分为依托高校的创业体系、依托地方政府或部委的创业体系和依托企业的创业体系,高校师生已成为各创业体系的重要参赛者,高校师生约1/3多都参与到了各类比赛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但比赛结束后更多的作品仅仅停留在了比赛论文的层面,未能实现与政府企业的对接,实现科研成果的进一步转化。据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以达到40%,而我国高校仅为10%左右,地方高校的成果转化率更低,差距较为明显[1]。

2 制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

2.1 高校层面

近些年来,高校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总量大幅提升,但具有市场价值优质成果较少,众多高校师生虽参与创新创业比赛且获得一定成绩,但是仅停留在获奖证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校科研支撑体系的导向性,学生保研考研政策的靶向;其次,虽高校科研成果丰富且专业理论性强,但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充分,高校无法详细的掌握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无法制定符合市场的科研方向[2],造成科研成果与现实需求脱节;再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缺乏创新和系统性,目前尚未形成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目的平台建设、转化系统、转化机制、转化模式、转化评价体系等,这是目前主要的“瓶颈”之一。

2.2 企业层面

随着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创新能力依旧薄弱,企业安于现状,造成高校科研成果需求不足;其次,随着经济不断的转型和社会发展,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更多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然而企业的研发团队较之高校而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校企合作实现双赢,而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实验、资金和人才,其转化落地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需要担负一定的风险,基于风险下的校企双方责任在校企合作机制中不能明确,从而制约了校企下产学研的进程。不过,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应当更加鼓励偏远地区企业创新,由政府给予技术支撑和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型氛围,创造良好的商业营销模式,并给予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使企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实现企业创新技术的广泛化,实现各个地区企业数量的有效增长[3]。

2.3 政府层面

政府对科研成果转化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从小试到中试到最终投入市场的过程,中试阶段需要较高的费用,高校受限于科研经费往往难以支撑中试昂贵的费用,加之当前教师评价体系的限制,科研成果往往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科研成果转化中介方面,政府缺乏明确的指导和鼓励措施,造成转化中介缺乏,使得校企信息不畅通,不能实现有效对接,进而制约了科研成果转化;基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相应的法律制度措施不完善,使得科研成果转化在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阻力[4]。

3 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

3.1 加强校企合作途径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建设,双一流专业是创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企业创新技术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高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企业的发展依赖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及培养的技术性人才,而同时,高校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性人才需要企业的孵化,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是产学研模式,但该模式往往局限在收益见效快的短期回收上[5],因此高校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合作层次,加深合作进程,而企业则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下,大胆创新与高校密切合作,加入双创的浪潮中,开展科研型比赛为高校同学提供机会,促进科研成果的溢出。

3.2 创新科研转化模式

在双创的大环境下,众创空间应运而生,众创空间即创新型孵化器,是新型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的模式有很多种,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等等,因此,探索适合高校的众创空间模式,将高校科研团队转化为众创空间的优质资源,实现创新和创业的有机结合,是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有效途径。

3.3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连接于学校和各企业之间的科技成果交流实践平台,来提高成果的转化效率、加速企业发展。更新原有的市场上平台没有的功能,用新颖的理念将纯商业化的平台打造成集商业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新型的服务企业和大学生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大学生相关科研成果及研究方向,而大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学习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通过交流,来确定研究学习的方向,各大企业与高校将建立紧密的联系,高校的学生可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论文通过企业的协助而变为现实,企业也将透过高校来完成自身产品的更新与产能的扩大,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双创背景下高校应加快创新步伐,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自身的素质,主动对接企业与市场,企业则通过高校了解更新更高端的技术,为高校提供更符合市场化的科研方向,而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体制,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让科研变得有目标,不再盲目科研,制定真正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时代的科研方向,这样才能有利于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

猜你喜欢

众创科研成果双创
科研成果转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