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端的稿件写作探索
2019-03-22武虹贵州广播电视台
武虹 贵州广播电视台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下,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端进行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时政新闻工作者而言,必须充分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特点,勇于尝试和创新,提高时政新闻稿件写作质量及影响力。从而提升公众对时政新闻的认可度,更加关注于时政新闻报道。
一、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
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平台传播,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下,新闻传播途径得到再次拓展,时政新闻可以突破传统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途径,通过在新媒体端进行报道,扩大其影响力。比如微信、微博、新闻门户网站等,都可以成为时政新闻的新传播途径。
2.报道形式多样化,在新媒体平台功能的支持下,时政新闻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成呈现给受众,需要将传统文字传播方式与图片、音视频传播等结合起来,根据内容选择呈现形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
3.多语境交流,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语言风格和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时政新闻单方面强调语言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可能因此使受众失去兴趣。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传播,也需要实现多语境交流,进一步丰富时政新闻语言形式。
4.实时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时政新闻,受众可以广泛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成为时政新闻的分享者。新闻工作者需要关注于受众对新闻播报的反馈情况,随时与其开展互动交流,从而利用好受众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1]。
二、新媒体为时政新闻稿件写作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特点来看,时政新闻通过积极加快新媒体融合,在新媒体端开展报道,可以促使时政新闻传播形式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新媒体为时政新闻稿件写作带来的创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破了传统时政新闻的内容体量限制,传统时政新闻在内容制作过程中,受版面的限制,可能需要对稿件内容进行删减,而且无法加入更多吸引受众的元素。在新媒体端进行传播,可以不用考虑这一问题,通过内嵌音视频工具、图文链接等形式,丰富时政新闻稿件内容。在此情况下,可以使时政新闻报道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充实。
2.为时政新闻增加了视觉化语言表达途径,在传统媒体下,时政新闻最终呈现给受众的内容往往是稿件文字本身,语言形式相对单一。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使用各种视觉化语言元素,对报道内容进行立体化的展现。即使在文字信息的呈现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视觉设计方法,使其更富有吸引力。
3.支持时政新闻稿件写作的个性化发展,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端的写作,不仅意味着媒介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语境的变化。从新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来看,借助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其内容生产往往更贴近大众生活,并采用大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这也可以促使时政新闻稿件写作风格发生改变,在新媒体语境下开展个性化的表达[2]。
(二)挑战
虽然新媒体为时政新闻创新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但是从目前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端的传播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1.格式较为固定,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等不同,对其稿件写作格式有严格要求,而且用语较为规范。在新媒体端的传播过程中,时政新闻没有突破这种固定的形式,容易给受众带来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时政新闻目前还没有发挥出媒体形式改变带来的优势,在新闻影响力等方面,反而不同其他新闻形式。
2.缺乏视觉化语言的应用,在时政新闻语言严谨性的影响下,也存在稿件写作过于简洁的问题,新闻工作者习惯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展现新闻报道内容。在稿件写作过程中,不重视视觉化语言的应用,受众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代入感,阅读过后也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不利于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时政新闻竞争力。
3.缺乏细节打磨,在新媒体端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只有突出细节,才能增加新闻辨识度,获得受众认可。但是在时政新闻写作过程中,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稿件写作缺乏新意和辨识度,容易给人带来大而空的感觉。这些问题多数为时政新闻自身稿件写作的局限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积极做出改变,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竞争力[3]。
三、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端的稿件写作创新策略
(一)官方语言与个性语言的结合
基于上述分析,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端的传播,必须加快稿件写作创新,适应新的媒体传播环境。在此方面,首先要实现官方语言与个性语言的结合,丰富时政新闻的语言形式。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坚持标准化写作主要是出于对目标受众的尊重,如果追求个性化反而会给人以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受众范围得到明显扩大,如果仍采用过于官方的写作方式,容易导致新媒体端的受众出现流失。在稿件写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善于找到官方语言和个性语言的平衡点,在体现新闻用语标准化的同时,给受众带来相对新颖的阅读体验。比如由中宣部打造的“学习强国”新媒体平台于今年年初正式上线,其中开设的“习近平文汇”频道收录了大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论述等内容,分为56 个专题论述,可以通过学习相关内容,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为了确保相关内容的可读性,平台编辑在稿件写作过程中,在保持严谨性的基础上,融入许多新颖的表达形式,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形象的概括,可以增进读者理解,为学习过程增添趣味性。因此,在时政新闻结合官方语言和个性语言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主流价值观的正确性,然后通过语言上的创新,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容易让受众所接受[4]。
(二)新媒体视觉化语言的应用
在新媒体端进行时政新闻报道,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完成稿件创作。这极大的提升了时政新闻稿件写作的自由度。新闻工作者在稿件写作过程中,不需要关注于稿件体量等方面的限制,应积极运用视觉化语言,丰富稿件内容。在此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时政新闻写作简洁、空洞的写作特点,善于运用各种视觉化语言元素,丰富报道内容情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想象,在文字阅读过程中实现动静间的转换。比如在稿件写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可以适当加入插图、音视频工具,营造动态化的阅读情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其更容易捕捉到新闻传播意图。贵州日报在刊登关于中央纪委印发《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的主题报道中,对贵州省监察机关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了让公众更好的了解贵州省监察机关改革工作进程,贵州日报在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发布了一篇报道,主要围绕贵州省监察机关改革中取得的历史成果以及监察机关目前的运行机制,取得了非常好的二次传播效果。受众在阅读过程中围绕话题发表观点,使时政新闻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从该篇报道在贵州日报和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来看,微信公众号获得的关注度更高。这充分体现出新媒体端报道下的视觉化语言应用价值,新闻工作者在时政新闻稿件写作过程中,应提高对视觉化语言元素的应用。通过对视觉化元素的巧妙利用,突破传统时政新闻写作方式的局限性,让更多的受众群体关注于时政新闻报道。
(三)拓展稿件内容深度与广度
新媒体环境为时政新闻创新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竞争也日益激烈。时政新闻只有不断在稿件写作过程中拓展深度和广度,才能依靠细节打动受众,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对于时政新闻而言,稿件细节打磨主要体现在内容完整性和创新性方面,需要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围绕报道主题,进行更加详细、丰富的阐述,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受众,提升新闻稿件的可读性。这不同于新媒体环境下普通新闻报道对标题和关键词的打磨,需要新闻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从而使新闻稿件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新闻工作者要重点提升新闻素材获取能力,这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丰富度,同时也只有在丰富的素材基础上进行组织和创新,才能获得较好的新闻报道效果。在新闻素材采集过程中,应善于利用新媒体特点,从公众处获取材料,在与公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抓住可报道的素材。同时,基于时政新闻的特点,也需要关注于有关部门的政策指令变化,关注于国家政治活动,发挥时政新闻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在中央厨房的构建下,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工作平台快速获取相关信息,整理有用的素材,然后通过发挥专业能力,对素材进行组织和创新,完成一篇具有深度的新闻稿件。在此情况下,受众更愿意到时政新闻新媒体端上获取信息,广泛开展阅读活动,从而逐渐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
(四)保持时政新闻真实性与权威性
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端的稿件写作创新,也需要继续保持时政新闻自身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生产者与传播者,这导致新媒体环境下的稿件质量参差不齐,还容易出现虚假报道的情况。因此,时政新闻专业工作者要把握新闻质量关,在权威平台上发布主流声音,引导受众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在此方面,应重点加强新闻稿件写作的审核工作,制定新的审核标准,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稿件审核工作。比如在“学习强国”平台的“新思想”频道中,主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要会议、活动的讲话进行报道,必须保证稿件写作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准确传达。目前“学习强国”平台已经收录大量有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自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新政策法规等内容,是公众了解中央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在其他地方性时政新闻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也应如此,只有始终保持时政新闻稿件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文件的有效传达,对社会公众作出正确引领。因此,在时政新闻稿件写作过程中,要处理好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与时政新闻报道要求的关系。对于时政新闻工作者而言,则应严格遵守相关职业道德操守,把好新闻稿件的质量关,让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端下的传播继续保持权威性的地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同时为时政新闻稿件写作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刻认识新媒体端的新闻传播规律,掌握稿件写作技巧,才能提升时政新闻可读性。对于时政新闻而言,还要在保持真实性与权威性的基础上,实现官方语言与个性语言的结合,创新稿件写作风格,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