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践育人方法研究
——以南京某师范学院为例

2019-03-22吴冠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育人康复

吴冠磊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38)

1 实践育人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切实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1]。

1.1 实践教学是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生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1.1.1 社会实践是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社会实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来进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特殊人群,了解他们及其家庭的需求,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家国情怀。

特殊教育工作者、残疾人康复工作者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可以为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儿童康复、康复治疗、社会工作、特殊教育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是必要的。具体来说,见习和实习是专业技能成长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规范、有序的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1.1.2 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既要有懂得专业知识,举办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五颗心即细心、爱心、恒心、责任心和感恩的心。长期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直接接触到脑瘫宝宝、自闭症孩子等特殊儿童,接触到特殊儿童的家人,同时还可以近距离感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了解她们的特殊需求。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同学们既增强了“学好本领,服务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意识,也增强了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能力。实践育人的本质就是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将接受理论教育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2]。

1.1.3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等创新实践大赛为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搭建了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创业。

南京某师范学院康复学院的多名学生参加 “创青春”江苏省2014年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银奖;参加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参加“创青春”江苏省2015年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银奖;参加2016年“速度中国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银奖。

2 构建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丰富实践育人的内容,创新实践育人的载体

2.1 突出一大中心任务,提高育人效果,争取全面育人

大学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己任。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在实践中进行教育的效果更好,作用更明显。为提高育人的成效,南京某师范学院、二级院系、校宣传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利用寒暑假、重要节假日等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太阳花”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特师好青年”雷锋月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儿童康复机构、打工子弟学校、特殊学校、敬老院等单位去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不是单纯为了做活动而开展活动,而是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社会适应等各方面能力。

2.2 依靠两大主体,凸显两大职能,力争全员育人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依靠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注重发挥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参与意愿,扩大参与度,提高参与质量。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专业教师不仅教授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同时还要身体力行教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辅导员老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思想引领者,有责任去组织策划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充分依托学生社团,发挥好社团的组织优势和专业技能优势。选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担任手语社、心海扬帆、青年志愿者协会、手法协会等专业社团的指导老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实践育人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发挥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两大职能,并采取积极措施,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让校内校外的“老师”都成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师”。

2.3 坚持三化,实现三结合,争取做到全过程育人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常态化、差异化、规范化,要力争实现三个结合。坚持实践常态化,定期组织学生到康复中心、特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或单位参加志愿活动。南京某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 “殊博汇”(让更多特殊人群受益,践行博爱精神,汇聚青春正能量)项目一直在坚持着爱心传递。通过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进社区,到康复机构,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学院的博爱社和优才计划也是为帮扶困难群体而专门成立的组织(项目)。

坚持实践差异化,根据社会工作的不同专业特点,开展相应不同的实践活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参加周边社区的服务类活动。学生更多的是到康复机构或特殊学校参加实践活动。

坚持实践规范化,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

实践活动中实现了三个结合,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校内外实践结合。校外实习是学生实践的最后环节,也是从校园人到社会人过渡的重要环节。总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活动,重视实践的每个环节,争取全过程育人。

2.4 充分利用好四方面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

利用好社区资源,就近开展实践活动,服务社区居民。公共管理学院、康复科学学院等院系组织师生定期到八卦洲街道、云谷山庄等街道社区献爱心,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好机构资源,开展和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利用好特校资源,严抓学生的基本功。邀请机构的骨干人员来学校为在校学生做专业教育等方面的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利用好学院资源(包括校友资源、与残联等系统的业务关系等)为学生锻炼全面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

3 实践育人的组织保证与专业支撑

3.1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实践育人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活动的全过程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领作用,动员师生党员做好表率,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和细致安排。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志愿公益活动相结合,教育师生党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3.2 利用独特的专业优势,为实践育人提供专业指导

依托特殊教育、儿童康复、学前教育和社会工作等专业集群优势,开展志愿服务、“学雷锋”系列公益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在爱耳日、孤独症日、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3.3 依托机构的得天独厚优势,为实践育人搭建好的平台

因为专业特点,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最多的地方是在康复机构、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为学生提升技能和理解专业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借助基地的丰富资源,为实践育人提供丰富内容和技术支持

3.4 注重培养四种意识,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社会实践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开了一扇门。培养服务意识,特殊教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都需要吃苦奉献精神。培养感恩意识,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生付出的同时才能深切体会到他人帮助和支持的可贵。换位思考方能理解他人的难处和苦衷,才能懂得理解家人、老师、同学。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为同学们之间沟通、交流和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综上所述,实践育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专业技能;同时实践育人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锤炼意志、培养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3]。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育人康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