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中“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创建与实践探索

2019-03-22李雪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高技能导师技能

李雪梅

(白城师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

1 技能导师工作室的构建

为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对新技能人才的需求,思考新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优化人才技能成长的环境,提升新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建设,可以为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模式,为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提升提供新的途径,为教师的团队合作提供新的思路,为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科研型教师转型提供新的方法,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新的方式。

1.1 国内外现状

目前在国外,相关的工作室研究与实践已经比较成熟,1919年在德国魏玛共和国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工作室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运行模式至今仍在影响世界的教育。欧洲的“工作室制”形成了教学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得益于工作室的有效运行,欧洲教育对全世界的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是国内“技能导师工作室”这一名词相对于国外而言依旧是很少见到,可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出现了很多“导师工作室”,其主要是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导师科研项目的研发。这种工作室主要是以个人名义组建的,并且没有明确的命名,也没有统一确定它的相关职能,完全是为完成个人的教学科研任务而存在。

近几年,社会上零星出现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比如餐饮行业、航天研究领域和传统手工艺领域等等,主要目的是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的作用,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

在学校教师的教科研团体常以“教研室”的形式出现,进行校内教研、培训和其他的活动。学校也出现过青年教师的导师制,由老教师或有经验学时高的教师在教研方面指导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但是这些形式都只局限于本校。

1.2 工作形式

主要依托工作室这一平台,明确导师和学生的工作分工。导师提出引导和指导性的工作任务,学生则按照这些任务进行具体的操作。每隔一段时间,导师需要召开碰头会,听取学生的进展情况,分析可行性与存在的困难,从而指导学生,使其思路明确。同时,导师要做好对外的沟通与联络,确保所制定的研究方案的正确性,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乃至就业的相关平台。

1.3 成员构成

技能导师工作室一般应由一名教师作为负责人,多名教师参与。同时,选取5~8名学生参加。负责人主要是召集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协调对外关系,制定工作目标,其他教师则按相应分工,做好本领域的工作任务、相互合作,互相支持。

1.4 培养对象

以大学三年级学生为重点对象。学生在进行两年多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后,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们提供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学以致用。通过方案设计、参加各类比赛、制作不同的发明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为更好更快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1.5 目标与内容

以加强校校联合,校地合作为平台,以提高教师间的合作,发挥师资队伍的优势为契机,以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成才为目标。

技能导师们要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通力配合,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因材施教,通过校校联合,校地对接,加强对外联络;通过校企合作,掌握市场需求与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去企业实地考察参观,掌握市场的需求,培养毕业即就业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2 技能导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2.1 职权归属

技能导师工作室是在学校内部,由教学单位授权支持建立起来的公有团队。成员以在校在编的教师为主,也可以聘请兼职教师参与。基于学校教学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的设备、设施及厂房均为学校所有。

2.2 规章制度和配套管理措施

技能导师工作室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人。所有人员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应从岗位职责、安全防范、技能指导、相互助合作等各方面进行规范。

工作室中要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诸如桌椅、电脑、打印、复印设备等,便于所有人员能有效开展工作。所有的教师要严格作息时间,确保出勤率,而学生们每天要设签到簿。同时要安排专人值日,打扫卫生,做好门窗、电源及锁门的安全管理,确保无安全隐患。

2.3 交流合作机制

一方面,可以通过校校合作选派学生到相关学校深造培训,通过其他学校优秀的师资队伍培训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培训得以有更大的提高。

二是选派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到企业实习实践,将自己的理论在企业一线加以验证巩固,寻找不足和差距,从而得到快速提高。

三是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各类技能大赛、比赛,通过平时的潜心研究,产生自己的科研成果或科技作品,以参加比赛的形式加以交流,展示自我,寻找差距,从而提振士气和自信心,成为真正的技能人才。

3 技能导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

3.1 以工作室为学习交流平台,以技能培训为纽带,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比赛

技能导师工作室的形式一旦规范以后,就应以培训为途径,以实践为手段,将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在工作室内加以升华,从理论水平到现场实践认知,强化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在教师的带领下,平时多做些与之相关的小发明、小设计、参加不同层面的比赛。

3.2 导师联系、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生,为社会提供了技能人才

学生在技能导师工作室学习培训一段时间以后,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均得到提高,此时,导师则开始为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供需见面会,以双向选择的形式广泛参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单位。这样,通过一年左右的技能培训,工作室就能为社会提供了技能的需求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3.3 建立网络运作管理机制

通过网络实现校企、校校、社会团体间的交流合作。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建立相互交流机制。可以网上问答,也可以将学生们的发明设计通过网络平台加以传播,从而在校际之间加以评定、指正,在校企之间加以印证。有些小专利可能会被企业加以应用深化,形成小规模的成果转化。

3.4 实现技能证书化

导师工作室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合作,诸如,可以提出申请,由学校为参加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颁发证书;也可以和一批地方部门或权威机构申请,为各类参赛获奖学生颁发权威证书,甚至予以论证,谋求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机会。

4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为使工作室能长期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充分发挥它的保持作用,需进行配套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4.1 建立工作室绩效考核办法

通过学生培训项目,学生的发明创造数量,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数量等方方面面绩效考核,确定教师的标准,进而采取相应的奖惩机制。

4.2 建立技能导师的激励机制

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核定导师的工作量,通过该导师培养的学生参加比赛获奖数量、就业质量的水平等对导师给予一定的认证,并且按落实情况予以一定的表彰和奖励,从而能更好的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真正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才。

4.3 建立成果归学校的激励机制

技能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导师本身也会下大力气先做好相应的规划与布局,开拓自我的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当然,这些成果也要归属学校。为此,学校要做好导师的成果知识产权转化,除予以认证以外,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自己也快速提高,形成良好的教书、科研、发展氛围。

综上所述,技能导师工作室创建了工科技能导师的培养模式、实践性应用过程;创建了技能导师工作室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在常规的教学科研之余,得以统一集中,更有规划性及操作性;创建了新的工作室模式,师生共同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互助互利,气氛融洽,收获较好;创建了技能导师工作室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了以往教师只顾上课,专注量化考核的模式,而是根据工作量化考核,使原有考核更加完善,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创建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有师德师风的传承,密切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培养的学生不单具备了技能,还有高尚的人格,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过硬的团队精神,这对于学生们参加工作以后,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能够勇于担当,敢于付出,是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创建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和团队合作的途径,教师们通过良好的合作,相互间支持配合,必能对教学、科研能力有很大提升,相互合作下的氛围更加良好,在师生中会形成正面的引导,正能量导向会加强。

为此,技能导师工作室在下一步的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导师工作室的真正作用。

猜你喜欢

高技能导师技能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V eraW an g
劳动技能up up!
导师榜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