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学生党建有效融合途径探究

2019-03-22朱殿冰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社交育人互联网+

朱殿冰

(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不断走进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变革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1]。“互联网+”给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平台、新渠道和新途径。大学生是党的“预备军”,高校每年发展的学生党员占全社会发展党员总数的1/3强,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超过了200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超过了7.7%[2]。如何将“互联网+”与大学生党建深度有效融合,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占领大学生意识形态主阵地,汲取传统党建、媒体的经验,更好地融入新媒体中,运用新媒体、全媒体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者的新课题。

1 “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党建工作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不但能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发展,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滞后、形式单一、平台过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1 “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部分大学生党建工作者不能很好地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融入党建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够,不懂、不学、不用、不看、不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大学生党建载体主要为网站、微信、QQ等[3],平台单一,互动性不强,仍以单向的“灌输式”和“填鸭式”为主,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大学生党员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主题网站缺乏吸引力,虽内容丰富,但理论知识过多,大学生访问浏览量不高,“供”和“需”不对称。微信公众号数量虽然不断增多,但学生关注分散,推送的内容大多为通知类或教育类内容,只是党建工作的发布平台,阅读量偏低,粉丝中大多为“僵尸粉”,实效性不强。因此,新时代“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必须建立一种双向互动模式,寓教于人,寓教于乐,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

1.2 “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工作平台过剩,针对性不够

在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纷纷参与其中。其中大部分党建工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内涵区别,无限制地申请微信公众号和建设专题网站,错误理解平台越多,占领的网络思想阵地就越多,开始“轰炸式”地发布党建文章,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党性教育。并没有把握网络的传播规律和调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需求特点,了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解决大学生党员的网络需求。党建工作脱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虽然达到了“全员覆盖”,但没有实现“全员受教”,还会使大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从而使党建工作大打折扣。所以,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去产能”,进行“供给侧改革”,对党建平台进行整合,形成最大育人合力。

1.3 “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不完善,服务性不足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平台主要以单一的理论学习、通知公告、党员管理、支部建设为主,功能性、互动性、服务性不强,并未形成深度融合的集教育、学习、交流、娱乐于一体的“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工作平台育人模式。网络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知识、网络技术、网络服务和网络体验的一站式服务。而且,单一的网络平台,很难吸引当代大学生和占领大学生学习及生活的主市场。同时,不能有效促进相关网络技术的升级和数据共享,进而形成最大合力,发挥“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最大能量。新时代大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新颖文化和便捷服务,只有搭建集教育、管理、服务和社交于一体的“大党建”育人平台,增强党员的“参与感”,才能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用户粘性,进而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2 “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有效融合途径

根据目前“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网络需求特点,提出以下“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有效融合途径。

2.1 搭建“大党建”育人平台

新时代呼唤党建工作的新气象新作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我们要加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与服务育人相结合,将党建工作融入其中。发挥学校先进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和科研技术,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研发和搭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需求、满足学生自身需要的“大党建”育人平台。整合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通过“大党建”平台,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管理、教学科研、生活及学习服务和社交中,加强网络党建功能的延伸,通过提供功能和服务,增强学生的使用频率和依赖度,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空间,形成在校师生“不得不用”的网络平台,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

2.2 打通“大超市”育人渠道

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心理、需求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不喜欢空洞乏味的说教,习惯用网络终端设备接收信息,目的性表现得更为直接[5]。“碎片化拾取”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他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学习方法和工具,甚至是授课教师。因此,高校要努力打通“大超市”育人渠道,即在网络平台中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校园网络需求“生产”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符合当代发展特点,涵盖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育人产品”,让大学生自选进行“购买”。“育人产品”中包含新闻资讯、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综合服务、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沟通交流等,加强大学生党员的“隐性教育”。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或普通同学可以通过注册账号,在“大超市”中“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党建工作者、辅导员、教师和党员先锋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不同时间的需求变化“生产”不同产品,做党建工作的“导购员”,而不是“推销员”。

2.3 开辟“大社区”育人途径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媒介选择基于社交、沟通方式基于社交、信息来源也基于社交。目前,我们的党建工作却失位于外交关系,还停留在媒介覆盖的初级阶段,虽然我们建立了很多意识形态阵地,但尚未根植于大学生的社交关系之中。所以,高校党建工作者要利用“大党建”平台、“大超市”渠道,开辟“大社区”社交途径,利用融媒体社交化传播的优势,将党建工作与社交深度融合,提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社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党员中打造一支“网络红军,在党员骨干中培育一批“意见领袖”[6],深入开展“先锋键对键”“先锋大讲堂”,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开辟互动交流的“大社区”,形成社交矩阵,为大学生党员提供“畅所欲言”的社区空间,精准研判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党建工作的发声更准确、更有效。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互联网+”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互联网+”大学生党建有效融合途径,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开展贴近生活、符合年龄特点、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能更有效地防范发动势力和非主流意识渗透。高校党建工作者要积极开展调研,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需求特点和成长规律,利用大数据技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将党建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中,不断探索“互联网+”大学生党建的有效融合途径,开辟党建工作新方法和新模式,使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社交育人互联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