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2019-03-22郭烽仁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老师

郭烽仁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毕业,还能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为了创新教育模式,跟上教育步伐,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是由于创新教学理念和创新要求不断地更新换代,尤其对于起步较晚的我们国家来讲,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在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上存在许多的问题,不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该研究将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教育质量,如何突破创新教育瓶颈,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与意义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放到创新教育上,通过积极寻找创新教育的内在规律、方法和内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良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能够帮助社会良性发展,为此,教育部大力推进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对此类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以平台打造提供训练机会,力求构建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网,达到全覆盖、多层次、有体系的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国内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向,以期以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由此可见,对高等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必要性和发展重要性。

2 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一方面,高职院校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进行简单的模仿,只学到了形式,却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导致很多院校领导者缺乏重视,不仅没有成立专门的创业中心,连一个统筹管理创新教育的教研室也没有;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很多教育者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将具有普遍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变成少数人的“精英”教育,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和平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中来,这就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也不能真正深入人心。

2.2 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严重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缺乏相应的实例借鉴,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导致“理论化”倾向明显,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的教育方式和课程体系的理论性。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缺乏实际创新经验的老师,他们的创新知识多来源于经验的听取和教材的学习,对于如何真正在创业过程中运筹帷幄还缺乏一定的经验,甚至有的老师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都还比较陌生,理论素养和专业训练的缺乏造成师资队伍力量的薄弱,难以保证教育的质量。

2.3 社会保障机制滞后,创业市场技术含量低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地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上存在差异。有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条件足够、思维开放,而有的地区在教育支持上存在一定的裂缝,导致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创新教育形式仅限于创业设计书大赛等耗费成本较低的项目上,导致整个地区无法形成对创新教育的扶持系统,断开了服务体系的链条。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不少学生解决了创业和就业问题,但是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种认定和审批手续冗杂,准备时间较长,导致很多创业资金到账不及时,耽误创业进度,无法建立健全的学生创业风险保障机制。在创业市场的技术含量上,学生创业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这是由市场环境造成的,市场的需求较多,但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行业领域狭窄,主要集中在旅游、餐饮等,但同时,这些行业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比较少,较低的准入门槛引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自主创业的难度,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法研究

3.1 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路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创新创业教育迈出的第一步,用思想指导行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充分挖掘高职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

教育理念的转变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也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让“就业教育”向“就业与教育并重”转变,从“培养服务型、技术型人才”向“培养服务型、技术型、创业型并重人才”转变,明确教育目标,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就业需求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同时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一分子,不仅要在学校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充实自身,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为了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2 整合优化教育师资力量,构建复合型的课程体系

作为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据地,学校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前面提到的转变教育理念,还需要学校提供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和物质基础,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在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下成长。

一方面,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保证教师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全面的师资建设规划,做好校内老师的引导工作,将有能力和有兴趣的老师发展为创新创业教师,也要做好校外老师的招聘,根据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进行挑选,通过校内外老师的整合,能够将理论型老师和实践型老师结合,充分发挥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老师进行定期的企业参观和知识培训,从而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使创新创业课堂更具针对性。

另一方面,构建复合型的课程体系,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可操作性。理论课程的建立要求老师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交叉课程三个模块,从理论基础到操作重点知识,从实践重点到发散式的学习,由点及面,由面到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实课堂内容,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具体生动。实践课程的建立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通过举办职业生涯大赛、创业设计方案大赛、实际创业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边学边做,提高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3.3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系统

教育最终要投入社会,也最终为社会所用,那么,社会作为“孵化器”,也必须为教育进行灌溉,给予资金、技术上的支持,才能与教育真正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教学实践环节,学校须与社会积极取得联系,多渠道、多样化的与企业联合搭建实践基地平台,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创新,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创业项目中,同时,将学生推荐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在“真刀实战”中获得最直接的实践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才能事半功倍,从而更加适应创业环境。为充分调动教育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提高重视程度,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老师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

4 结语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重大工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还能进一步促进信息社会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追本溯源,加强联动,构建平台,使创新创业教育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创业促就业,完善社会就业机制,推动社会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老师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六·一放假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