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藏羌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019-03-22苗琴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才旅游

苗琴

(阿坝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汶川 623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间的距离越来越没有障碍,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要在世界文化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与国际语言对接,这种对接的优势运用,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国内外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民族文化与国际语言的对接,是在对接民族与世界间的旅游通道,是把民族的文化推到国际舞台的途径, 也是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1 藏羌地区旅游文化发展态势

四川阿坝藏羌地区旅游文化发展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旺盛态势, 主要是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组织了多个文化产业项目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扶持; 组织羌族民俗文化演艺, 以九寨沟县九寨千古情文化旅游为标识的文化企业得到了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2016年起,启动州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创意设计等产业;推动文化消费,有序培育演艺市场、积极发展城市电影院线、加大图书销售发行,延伸文化产业链,实现以旅游为中心的多项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2 构建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随着藏羌地区旅游文化发展的不断旺盛, 旅游企业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推进, 当地旅游业也加大与国际旅游接轨, 国际游客不断增多, 出现了一系列的服务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旅游英语人才的短缺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解决途径, 那就是尽快培养出能够为藏羌地区外籍游客进行无障碍服务的高级旅游英语人才, 而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日益发展的民族旅游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探讨在藏羌地区旅游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而是高校与企业间的更深层次的合作,这种深度的合作不仅停留在招生与就业上, 而是深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是在招生环节的合作,在招生期间高校录取后的考生如果有意向要进入当地的旅游企业,要经过旅游企业的面试,多个旅游企业与高校合作,能够通过旅游企业面试的学生作为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除了正常的高校教学课程、旅游专业课程、旅游英语课程外, 还要进行专项的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当地旅游业发展、旅游文化发展的英语教学,并且是必修课,必须在其他科目都成绩合格后, 进行专项的当地旅游英语考试, 全部通过后才能够顺利毕业进入入学前面试的企业就业;教学环节,教材与教学模式由高校与企业共同探讨制定,根据当地旅游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考试环节,同样由高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考核,通过笔试、口语、面试以及实际景区操作四个环节进行, 使所培养的学生更有适合当地旅游企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就业环节,同样也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录用, 以保证英语人才的学以致用,不流失、不滞留。

2.2 走出去请进来模式

所谓走出去请进来模式, 就是让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走出去,走到当地旅游文化中去,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 学校积极寻找合作旅游企业,把学生送进能够锻炼自己、实践社会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旅游行业见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请进来就是把优秀的旅游英语人才以及地区旅游行业的精英请进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介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以更好的方式、更饱满的热情、更自主的学习态度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2.3 与国外语言学校交流生模式以及引进国际旅游专业人才模式

与国外语言学校交流生模式, 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还能够通过国外的交流生,了解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特征。而且通过这种方式, 引进国外语言学校的交流生进入该地区的高校旅游专业辅助教学和进入当地旅游企业工作, 不仅为学校引进了国外旅游人才培养的经验, 以及更加了解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企业引进高质量的旅游英语人才提供可能, 也能够通过国外人员的就业上岗, 更好地为当地旅游英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形象。去往国外交流的学生,不仅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英语水平,也通过在国外的生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化的背景和内涵,风俗习惯以及喜好等, 同时扮演了该地区藏羌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使者。没有出去交流的学生,也能够在与进入本学校的英语外籍学生的朝夕相处中, 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也从他们那里了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便在进入企业工作后, 能够因为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而为英语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4 企业代培以及高校旅游英语教师企业顶岗模式

以往的企业代培模式就是企业委托高校培养自己企业的专业人才,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企业付给高校一定的培养金。 而结合藏羌地区文化特点的旅游企业的代培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代培模式,另一种是企业自己设立课堂, 与高校共同研究出教材和教学模式,在企业中进行培养不同岗位的专业人才,代培人员可以是企业现有职工,也可以是社会或者校园招收,在企业录用后定岗定编, 然后进行岗位培训式的针对性专业教育。同时,为了让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师更加适应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态势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新动态,可以采取互利合作模式,定期派遣到旅游一线顶岗工作, 从而积累跟随当地发展步伐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 更加有利于培养适合藏羌地区旅游文化发展的高层次旅游英语人才。

3 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条件

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条件有三个:政策、硬件、软件。 首先,当地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所给出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 为培养当地旅游英语人才广开言路,拓宽思想,一路支持和扶持,才能够把旅游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硬件是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办学条件, 有专业的办学场所和专业的办学基地, 企业要进行代培同样也要有专业化的教学场地和与之配套的基本设施,企业也要为学校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软件就是强有力的高校师资力量与企业的双师型人才,还有旅游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重视和重用程度,高校的师资水平以及敬业程度,职业素养等。 只有政策、硬件、软件都齐全,才能构建起科学的、适合当地旅游发展的、能够突出时代特征的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4 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竞争优势

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首先在于这样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就业的压力,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其次毕业生因为在校期间有着与当地旅游企业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当地旅游文化和企业经营的特殊性都有所了解,因此在就业后能够很快融入旅游行业中,并能够很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 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使当地旅游企业与旅游英语就业者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新的培养模式灵活机动, 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更适应藏羌地区旅游文化的发展以及旅游行业新动态的发展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由于高就业率让学生和家长认可,而高水平的人才又让企业认可,因此招生的生源问题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能够使人尽其用,减少了人才的浪费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人才旅游
人才云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