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探讨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2019-08-21李洁朱杰辉刘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对象大学生能力

李洁 ,朱杰辉,刘燕

(1.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1]。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化“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成为领衔“十三五”规划的五大理念之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 2017年9月,国务院在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提到,目前已在我国8 个地区进行创新改革试验, 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并形成了一批支持创新的相关改革举措。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的能力, 探索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支持本科生从入学开始即参与科研项目及各项创新创业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团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2017年2月,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获得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的权利,并规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

整合高校所具有的各类资源, 以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 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体系,通过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从而引导、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创业渠道,最终实现培养及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4]。该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设定了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内创新创业能力需求的各个因素,在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调查基础上, 分析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风险承担能力等情况,从而引导该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培养。

1 调查实施

1.1 调查实施基本情况

在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现状, 以及我国近几年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评估结果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问卷全校范围共发放300 份,收回280 份,回收率达93.3%,其中有效问卷261 份,有效率93.2%。 问卷共提出了30 个问题,主要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风险承担能力四个方面。

1.2 结果与分析

1.2.1 调查对象概况

在该次调研的261 位有效问卷的学生中, 按照年级及其比率为:大一学生133 人,占比51.0%,大二学生占22.1%,大三学生占10.7%,大四学生1.1%,硕士研究生占15.3%,博士研究生0.8%。按照性别及其比率为:男生87 人,占比33.3%,女生174 人,占比66.7%。

对调查对象的调研数据显示, 目前已有和没有创新创业的想法的学生分别占28.4%和29.9%,而逾四成的学生(41.8%)对创新创业尚处于迷茫之中。

1.2.2 调查对象的创新创业意识

调查数据显示, 对毕业生创新创业表示支持和反对的调查对象分别占60.2%和2.3%, 认为毕业生创新创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风险较大的调查对象占22.6%(见图1A)。 对于觉得高校是否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34.1%觉得非常有必要,53.3%觉得有必要,10.3%觉得可有可无,2.3%的人觉得没必要(见图1B)。

1.2.3 调查对象对创新创业的关注程度

调研过程中, 对于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关注程度,仅有6.9%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并时时留意, 有26.8%的学生表示偶尔关注,而高达66.3%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其中表示一点都不知道的调查对象占16.5%(见图2A)。 对于创新创业服务方面,41%的学生认为需要资金和融资的支持,28.4%的学生表示需要创业教育培训,18.8%的同学表示需要创业孵化,11.9%的人表示需要提供模拟创业大赛(见图2B)。

1.2.4 调查对象对创新创业的践行程度

关于进行创新创业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首要原因是通过创新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其次是学生觉得通过创新创业可以挑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表1 调查对象创新创业的原因分析

1.2.5 该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与需求

调查发现, 多数同学认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最欠缺的素质是较强的专业知识, 其次是出色的沟通交际能力,再次是强烈的挑战能力(见图3)。 同时调研数据显示,26.3%的学生表示通过到校外参加兼职的方式来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是多学习理论知识或多选修有关课程(23.3%);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多结交有创业想法的朋友可以从交流中受益,其次是学校开展更多相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再次是学校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图1 调查对象的创新创业意识

图2 调查对象对创新创业的关注程度

图3 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调查分析

关于学校通过创业培训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91%的调查对象表示有必要, 仅有9%表示没必要(见图4A)。 对于目前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和培训, 仅有近7%的调查对象表示满足,近12%表示基本满足, 近27%表示说不清, 而高达54.4%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足(见图4B)。1.2.6 该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风险承担:

调查数据显示,在创业领域选择上,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37.9%)和自己感兴趣的领域(39.8%),仅有少部分选择当今热门发展方向(9.2%)和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13.0%)(见图5A)。对于创业资金的承受能力,选择一万以下和十万以上的调查对象较少, 大部分集中于一万至十万之间, 另有约四分之一表示资金的投入视情况而定(见图5B)。

2 总结

通过问卷分析, 可以得出该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以下信息。

(1)该校学生思维活跃,较为理性,大部分学生已基本认同或非常认同农林类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并且希望在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本科和研究生所学专业领域中开展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认为创业能够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并且可以挑战自己的能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创业专业知识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有了创业想法后会犹豫不决, 并觉得自己需要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

(2)该校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风险承担能力素质的教育需求都达到“很需要”的程度,这一方面说明该校学生感觉自身的创业素质现状不是很理想, 另一方面也表明该校学生认识到需要通过学校创业教育来提升自己的创业基本素质,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4 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图5 我校学生创业领域选择及创业资金承受能力

(3)该校创业课程开设较少,没有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且创业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已开展的创业教育并未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也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3 展望

社会发展离不开专业型人才, 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型人才,对于农林高校而言,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摆脱求职者的身份,逐渐成为创造者,这样,除了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外,又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就业率, 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性[5]。

为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我校可开展产学研融合机制,为企业和学生创新团队的对接提供平台支撑,这样,企业可以为创新团队的学生提供实际项目运作实践机会以及指导导师, 而创新团队的学生则可利用学校所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学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产品的开发研究当中, 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夯实所学专业基础知识、 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敏锐的行业观察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为国家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新时期创新人才[6]。

猜你喜欢

对象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