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途径探索

2019-03-22邓涵凌汤明玥陈晓文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物理学医学思政

邓涵凌,汤明玥,陈晓文

(1.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物理教研室,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深入到生产、生活、医疗等各个领域。《医学物理学》在医学院校中作为一门核心基础必修课,对于医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素质技能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物理学》的教学和改革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探索。

1 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单一

目前,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灌输式”教育,途径不仅十分单一, 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1.2 缺乏实际体验

目前,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虽然能初步了解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缺乏实际体验,难以产生共鸣。

1.3 专业课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离

医学物理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核心基础必修课,由于其课程内容理论推导繁多、公式复杂,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理论知识十分畏惧, 甚至造成学生的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同时,单一的教育形式让思政课也面对针对性不够、课堂亲和力低等现状,造成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聊,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课和医用物理学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并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联系,而学生更是难以将两者融合起来。

2 《医用物理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与人类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医用物理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应用实例,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与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2.1 培养高尚情操,提升民族自豪感

在《医学物理学》的课程中,努力挖掘物理学家背后的故事,弘扬正能量。 例如,《医学物理学》绪论主要是介绍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思维。它既是整门课程的导语,也是将思政元素无缝衔接的契合点。其中,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通过讲述他们背后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介绍现阶段我国物理学的进展和物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一些应用,不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物理学的认知,扩大视野,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2 建立辩证思维能力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 由于专业理论的建立以及科学规律的总结,必然涉及多种哲学方法论,如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以及辩证否定规律等。这些哲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科学态度、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我们研究物理规律时,常常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方法,即先对某一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再认为地创造条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假说、总结规律;再将假说返回实践加以验证,证明假说的正确性,修改、完善错误部分,最终提出正确的规律。其中,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也是对“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操作、应用物理知识来进行创作发明, 一起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等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动手能力、团队写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性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更是让同学们从枯燥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激发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思想情绪和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道德品质。

2.3 敢于理性批判

科学精神的核心在于理性批判,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和创新,同时也要保持严谨思考,求真求实。 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经过伽利略的理性批判,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了出来。 公元前4 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他认为“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17 世纪,伽利略敢于对当时的权威发出挑战,他认为“物理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并提出了伽利略斜面实验来验证这个观点。 最终他的观点被认可,也被牛顿总结为了“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就可以引入公式背后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要勤学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质疑。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敢于理性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措施和途径

3.1 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

作为教师,在生活中“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教师的一言一行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用自身严谨的教学态度、 强烈的责任心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树立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上,教师更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模式,不断革新教学方法。 可以积极采用PBL 教学法,让“同学听老师讲”转变为“同学讲老师听”“同学间相互交流”,让同学们对物理课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是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线上线下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与课程有关的短片,不但巩固知识,又打开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建立思政教育评估标准

为更好地落实《医学物理学》中的“课程思政”,学校应该在现有的标准中加入对学生思政能力的评估,以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例如,在平时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看法。在考核时,可以通过将学生的道德学风这一方面加入平时成绩中。多采用过程考核、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课程效果评估,甚至可以再期中、期末试题中设计一些带有思政元素但又与《医学物理学》相关的开放性试题, 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在专业课中实行思政教育迫在眉睫。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采取多种“课堂思政”的措施和途径,不断提高自身思政能力,才能将《医学物理学》的“教学”转变为“教育”, 才能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向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物理学医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点击物理学中的质量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美食物理学
思政课“需求侧”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