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现状与改革创新探究

2019-03-22蔺焕林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笔者小说中职

蔺焕林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122)

1 中职小说教学的意义

小说教学的意义: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课标》),从而达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并“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思考和认识”(《课标》)的教学目的。

2 中职小说教学现状

2.1 小说教学模式化、套路化

鉴于中职小说教学大纲要求以及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小说教学基本上遵循“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这一套路来进行。不管是哪类哪篇小说,不管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还是以学生为主导,即使是把多媒体、信息化引入课堂,小说教学依旧遵循介绍“作家作品—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色”这一流程来进行。 此种教学模式下,小说教学的全过程就都被局限在理性分析的框架内, 抽去了小说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要素, 使小说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

在小说教学中,笔者发现,常常有学生向老师追问某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赞扬歌颂了什么,揭露批判了什么……钱理群先生曾说过, 如果一个学生追着老师问,某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那么这个学生离文学已经很远了。 这是学生的悲哀,更是教师的悲哀。

2.2 小说教学短路化

小说教学短路化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时间往往被压缩或挤掉。 教师解读取代了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的观点覆盖了学生的自身体验。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没有读懂课文,教师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倍感枯燥难懂。加之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信心较差,他们理解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2.3 中职小说教学非语文化趋势明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 小说教学也在不断地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 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引入课堂,语文课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但是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多媒体的使用, 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画面代替了语言文字,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其实小说优越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地方就在于它独特叙述方式和生动传神的叙述语言, 如果不把品味语言,放在重要的位置,那么小说语言即使再臻于完美,学生也无法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

针对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小说教学进行了数年探索和实践。 以下便是笔者对于小说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3 中职小说教学策略

策略一:体式不同的小说,应选择不同的教法。

(1)不同的小说,应该选择不同的教法。 教师应该读透小说, 根据小说体式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重难点。 教材选用的单篇小说在语言、结构、叙述方式的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所以,我们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研读出单篇小说与众不同的地方,突破千篇一律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解读模式。

比如,小说《药》,情节上的双线结构是它的突出特色,那么我们应该以情节为切入点,来解读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而《边城》情节散淡,意境优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欣赏文字描述的山水美、民俗风情美、人情人性美,感受情窦初开的翠翠的朦胧的感情。

(2)品读语言是小说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小说的叙述语言和叙述方式, 使它成为文学艺术世界里最富生命力的一种体裁。所以,品味小说语言是解读小说主题和情节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来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不是告诉学生某篇小说的思想如何, 而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是如何达成思想内涵的。

比如,《荷花淀》这篇小说,笔者在教学中并不急于解读诗情画意的环境是如何衬托人物美的, 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水生嫂美好的心灵世界该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同时,把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放在品味对话与情节的关系上, 也就是品味夫妻话别这段人物对话是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并展现小说主题的……

(3)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回归课堂。

针对小说教学短路化的问题, 笔者会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检查预习情况, 课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同时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使学生真正进入小说的艺术世界。 我们教小说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人生体验, 触摸作者的心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触动,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小说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一半。 如果学生能被优秀的作品所感染,并对社会有理性的认识,那么小说教学的情感目标在学生阅读中就已经实现了。

策略二:激发想象,多元解读。

笔者认为,在小说教学中,应该破除精神专制的主题诠释,应该多元解读。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体裁广泛阅读,在活化思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鼓励、肯定学生多层次思维, 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自由精神尤为重要。引导学生突破“群性语言”“公共思维”模式,从历史、哲学等其他文化角度,完成对小说思想意蕴的挖掘。 同时,我们应允许学生把小说与生活有效连接,以他们自身特有的理解及生活经验对小说进行认识、审美评价,得出自我感悟。

当然, 破除精神专制的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予以正确引导。比如,在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时,学生对草莽英雄的盲目崇拜,对摸不着便杀人的赞许,对大块吃肉、大盘分金银的向往,教师都应予以正确引导。

策略三:比较阅读,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法应用于小说教学, 有助于拓展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小说教学中,笔者曾经尝试比较阅读教学法。比如,在解读《明湖居听书》这篇文章时,为加深学生对音乐描写的理解,笔者把古代诗词里的描写音乐的典范——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引入小说课堂。因此,学生能更加深入理解作者运用神奇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摹空灵缥缈、美妙绝伦的音乐的技法。再如,学习《荷花淀》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清新自然” 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美好精神世界的衬托,笔者引入《边城》中的环境描写——湘西优美明丽的环境,对健康、自然人性美、人情美的衬托和隐喻。

策略四:自主评点,补足空白。

在小说教学中, 笔者曾尝试引导学生用评点阅读法进行小说阅读。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还原小说语境;运用联想,填补文本的形象和意义空白,参与重构。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圣叹腰斩《水浒》,脂砚斋评点《石头记》,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等。在学生充分了解评点阅读法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说自主阅读,熟悉文本,然后以“质疑”“发现”为触点,激起学生点评兴趣,写下“心语”。最后,还要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和整理拓展, 来改变先入为主和逼人就范的小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觉审美意识,打通学生创造性情感体验和多层面挖掘小说内涵的思维。

策略五:读写结合,指向写作。

读写结合, 就是将小说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写想象作文。 比如,学生续写《项链》的结局,想象马蒂尔德知道真相以后……;让学生尝试把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由小说改写为戏剧。

读写结合,既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得益彰。

中职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的作用举足轻重。改变小说教学的尴尬现状, 让学生在小说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完善人格,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

猜你喜欢

笔者小说中职
老师,别走……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