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合作学习探究

2019-03-22张秀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组员交流评价

张秀萍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师范附属小学,福建三明 365400)

随着学校省级语文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促进小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研究(JYYB_2017157)》实验工作的全面展开,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 它像一股春风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改变了以往简单、机械的问答式教学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兴趣盎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课堂变得生动、有效。

1 合作学习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那么,如何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这是我们在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语文学习任务,经过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思路,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交流,学会交流;尝试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协作;努力让每个人体验成功的自信,并从中反思小结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会分享。 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发挥主导性,当好“导演”;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当好“演员”。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2 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途径

2.1 合理建设学习小组

2.1.1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遵循“组际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划分学习小组。 比如,根据学生的成绩、 能力、性格、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按每小组4 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组际间的学习水平相对均衡,争取组际同质,为语文课堂学习创设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营造比学赶超,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让优等生示范引领,让中等生得到发挥,让学困生得到锻炼。

2.1.2 个性化的小组文化建设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小组长。 学习小组确立后,关键要选择能示范引领、勇于担当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是学习小组中的灵魂人物, 在合作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初,通过专题培训组长,教给管理方法,让组长明确各自职责,例如,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分配学习任务; 督促和检查组员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组织组员积极进行交流学习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捕捉机会树立组长的威信,让他们成为同伴学习的榜样。

其次,进行个性化的小组文化建设。一是组织小组成员商讨确定积极向上、新颖别致的组名,制定有特色的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并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形成个性化小组文化。比如,笔者班上有“智慧小组”“创新小组”“团结小组”“勇敢小组”等,以此打造小组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引导学生共同商讨,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完成、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约定俗成的小组公约。三是培训组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如“主持人”要穿针引线地主持小组汇报的开场、过渡、小结,根据组员的学习能力,合理分配汇报任务;组员要落落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彬彬有礼地引导全班同学补充见解、大胆质疑;“记录员”要记录组员学习状态和结果;“督导员”要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

2.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在明确合作学习任务的前提下, 先结合课文内容独立思考,带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又能保证让每一位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比如,教学《乡下人家》鲜花轮绽图时,当展示小组交流完自己喜欢的语句后,组长引导大家互动交流:对于这句话,你还有不同的理解或疑问吗? 有的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马上追问:“句中为什么说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华丽呢? ”笔者赞许地点头说:“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能抓住句中的一组反义词进行提问。”当学生体验到被人认可的成就感,学习兴致自然高涨。 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感染到每一位学生, 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2.3 培养学生有序交流的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 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笔者要求学生遵循这几个要点规范交流:(1)学会倾听,不随意插嘴,知道“学会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2)学会质疑,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进行有理有据的思辨。 (3)谦虚有礼,坦然接受他人的意见,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4)学会主持、组织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有条理地互动补充。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随时进行调控,从而引导学生有序交流,共同进步。

2.4 有效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

虽然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完成。

(1)结合教学的重难点,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对课文有疑难困惑之处,巧捉契机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个句子蕴含的道理,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交流“联系课文内容思考:在桃花心木成长过程中的,它的“不确定”指什么?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指的又是什么?通过联系课文内容交流讨论,对句意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探究价值,并具有开放性。 比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在学习文章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时,学生质疑:“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呢?”笔者设计了开放性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①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1~4 自然段, 选择一幅你们认为最美的乡村风景图认真读一读。 用“——”画出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结合具体的语句想想自己喜欢的理由,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美,并做好简单批注。②在小组内交流体会或提出疑问,并做好小组汇报的准备。 ”学生先自主独学;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点;然后在全班交流时,他们能紧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想象画面, 联系关键词等方法从语句的写法和内容等方面谈体会,或互动质疑,进而突破了该课的教学重难点。这样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不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还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5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元评价来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一句真诚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有时同伴互评可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有时组际互评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有时教师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比如,当发现某小组有不足的地方时, 教师提出建议:“假如你们能……那就更好了。 ”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请学生自我评价,从方法收获、知识疑问、 合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比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当小组在汇报体现毛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的语句时,他是这样自评的:“我刚才在朗读时,主要抓住了“整整一天、一支又一支、原封不动”等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毛主席对儿子的不舍……请大家对我的朗读多提一些意见。 ”这样发自内心的邀请,会激发其他学生交流评价的欲望。

为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 还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 比如,利用班级学习栏,张榜公布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积分评比,每月评选出最佳小组进行表扬激励, 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 带动全班同学向优秀组长、优秀组员看齐, 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完善小组合作形式。同时做好家校配合工作,鼓励家长给予获奖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幸福,从而更认真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尝试,笔者发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合作和友谊。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彰显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组员交流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