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

2019-03-22

传媒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纪录片文化遗产文化

李 超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南京教学区,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引言

纪录片作为影视产业的其中一个类别,可能没有电视剧及电影那么火爆,但它用最真实的镜头记下了每一个瞬间,尤其是文化遗产纪录片,不仅通过镜头讲述了一个个文化遗产的故事,还通过纪录片来提醒国人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这些纪录片不但要在我国进行广泛传播,还要走上国际的道路。本文则是就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为议题展开论述。

二、文化遗产纪录片国际传播研究定义

(一)文化遗产

我国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文化流淌至今,任何角落都可以延展出一些文化的印记。所谓的文化遗产其实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的,其实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都是真实存在的,在拍摄前期,创作者不必拘泥于类型。当然如果按照物质分类,又可以将其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性质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只要创作者能够抓住一个关键点,就可以由浅入深地将其拍摄出来。

(二)国际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各国文化的输出,其思想的传播以及各国形势的发展都逐渐趋于表面化。为了我国的文化发展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的不断传播[1],也为了各国可以更加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情、国家形象及信誉,消除各国对我国的一些误解,应该积极地利用舆论的力量把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以最正面的形象展示在国际舞台上,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传播策略。

三、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

(一)政府的扶持作用

其实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纪念相册,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可以把伟大祖国的辉煌记录下来。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国内有一个扎实的基础,这样文化遗产纪录片才有资本走向国际。一部优秀的文化遗产纪录片,需要制作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追本溯源,保证其真实和完整性,可想而知,制作成本也不会很低,影视本就是一个高投资和高风险的行业,最后的收入是个未知之数,在此基础上,任谁都不会贸然地去投资一部文化遗产纪录片,何况在这个纪录片产业还没有相对成熟的时候。

所以这就依靠政府的鼎力支持了,要知道文化遗产是国家的共同财富,因此政府对此进行一定的扶持并不为过,德国的纪录片产量之所以占到整个影视行业的五分之一,全都有赖于德国政府对此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可以设立一项专门的文化遗产纪录片基金,为制作团队提供流动资金,而且在拍摄完成后,通过政府的宣传和号召力[2],在国内的各大影院进行联映,效果一定胜过从前,有了这个基础,文化遗产纪录片走向国际绝不是问题。

(二)市场的配合

首先是利用名人效应,之所以现在的电视电影产业势头这么旺,与名人效应是有很大关系的,文化遗产纪录片同样可以如此,在宣发和制作上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圈内较火的艺人,不一定让他们入镜,可以让他们对后期的解说进行配音,也可以在拍摄方案出来前找他们做推广大使,都可以为其带来一定的传播效果,观众在此基础上也增强了观赏的动力。

其次就是要有个精准的定位,市场的需求才是最大的卖点,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各国之间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所以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市场定位一定要准,先从一些距离我国较近的国家开始,因为他们的习俗、信仰这块都与我国较为相近,受众也较容易理解片子的内容。

最后就是在纪录片节上专门设立一项文化遗产纪录片大奖,这样,每年的国际交流论坛上,各国纪录片产业的精英才会对其加强重视,进而有更深的探讨和交流,我国才可以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的拍摄长处来汲取经验。

(三)技术

在这个融媒体的环境下,单一的传播途径早已成为过去,现在则需要开拓不同的文化遗产纪录片传播途径[3],不只是影院、电视,各大门户视频网站和一些主流的社交平台都可以是其传播的渠道。而且其营销的途径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这样才会提高营销效果。虽然纪录片最突出的是其真实的效果,但是也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些特效来增加观众的观看体验,其实,很多文化遗产经过岁月的雕琢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毁坏,可以利用特效来加以修复,使其更具完整性。在我国纪录片如此不成熟的条件下,要想使得文化遗产纪录片做的更加突出,受众范围更加广,可以选择和一些国外的纪录片平台进行长期的合作,以此来推广我国的文化遗产纪录片,比如,可以和英国的BBC进行合作,这样,我国的文化遗产纪录片才会在国际上有更高的知名度。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的文化遗产纪录片要想走出国门,就一定要从自身的技术以及市场的配合还有政府的支持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会在国际上走得更稳,传播得更快。

猜你喜欢

纪录片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谁远谁近?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