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CT对无症状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检出率分析

2019-03-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裂孔玻璃体黄斑

刘 勇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辽宁 鞍山 114100)

PVD(玻璃体后脱落)是临床眼科的常见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引发视网膜疾病。因此,尽早发现并治疗PVD可显著预防视网膜脱离或裂孔等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中常使用眼部超声波或眼底检查等方式诊断该病,但具有局限性,无法有效诊断出无症状PVD[1]。OCT是现阶段该病的最佳诊断方式,其可清晰显示玻璃体的脱离程度与范围,追踪其发展与变化,进而预防并发症。本文旨在分析OCT对无症状的不完全PVD的检出率情况,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检出率对比[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0例(40眼)1眼患有玻璃体后脱离(PVD)患者为A组研究主体。其入选标准为:眼前有黑影,少数患者伴有眼前闪光感,经检查后诊断为1眼患有PVD。而其他20眼为疑似不完全PVD。排除年龄为75岁以上者;精神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者;视网膜严重病变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48.31±2.68)岁;无屈光不正2例,屈光不正18例,柱镜低于3.00DC,球镜低于6.00DC者11例;柱镜超过3.00DC,球镜超过6.00DC者7例。另选择同时期到院体检的20例(疑似不完全PVD40眼)人员为B组研究主体。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7.54±2.21)岁;无屈光不正9例,屈光不正11例,柱镜低于3.00DC,球镜低于6.00DC者7例;柱镜超过3.00DC,球镜超过6.00DC者4例。对比以上数据,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进行非接触眼压计、电子验光、眼AB超、角膜曲率、眼底照像和电视野等检查,用以评估玻璃体与眼底情况。并利用OCT行双眼检查,具体方式为:内注视和黄斑区自动扫描,参数为512×128。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检出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20例(40眼)患者中,均有1眼表现为眼前黑影,少数患者伴有闪光感,均检查证实为完全PVD。另1眼发生不完全PVD共11眼,发生率为55.0%;B组中,发生不完全PVD共12眼,发生率为30.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PVD是指视网膜的内界膜和玻璃体后皮质相分离,其发病基础为玻璃体不同程度液化,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表现出升高趋势。大部分患者在患有PVD后均会出现眼前漂浮物、视力下降或闪光感等症状,而小瞳孔眼底检查,极易忽视PVD。临床中对于无症状不完全PVD的诊断方法较单一,且诊断效果欠佳[2]。其发生率与临床检出率之间存有较大差异。其传统诊断方法为超声波检查,其可有效诊断出部分不完全PVD病情,但特异性与敏感度均较低。此外,裂隙灯、检眼镜同为其常见检查方法,但其检查结果受到屈光间质与操作者主观判断等因素影响,对PVD的检查正确率较低。目前,临床中采用OCT进行不完全PVD诊断,其可清晰显示患者的病情范围与程度,并能评估脱离形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3]。

OCT属于临床眼科应用范围较广的新型影像学检查,其利用光学作用,可提高对生物组织的分辨率,并能实现横截面扫描。其通过近红外光、干涉光与低相干光等作用可获取眼内组织的5μm分辨率影像。有实验证明:OCT能够较佳的诊断完全PVD与不完全PVD,且具有直观性和高清晰度。其对于不完全PVD的诊断效果尤其明显,可明确诊断无症状不完全PVD。有学者发现:经OCT检查,健康人患有不完全PVD的概率为34%左右,其无任何症状表现[4]。对其进行定期观察与追踪可明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与治疗转归,进而有效预防视网膜疾病。其与非接触眼压计、电子验光、眼AB超、角膜曲率、眼底照像等传统检查手段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可清晰且直观的显示PVD边界与形态和对黄斑区有无牵拉,进而评估PVD的治疗转归,分析其可能引发的视网膜疾病类型,可能对黄斑区造成的继发损害程度,从而制定治疗与预防方案。

PVD的病情发展与视网膜界面相关疾病相关,且与黄斑裂孔、黄斑劈裂和黄斑前膜等疾病相关。其可引发糖尿病黄斑水肿,且是AMD(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生与进展的高危因素。其是引发玻璃体严重疾病与视网膜疾病的重要原因,其影响到以上疾病的发展与预后。而试验证明:急性PVD是引发视网膜裂孔的最常见因素,约有19%的该病患者伴有视网膜裂孔[5]。其对视网膜脱离的影响仅限于上方患眼,上方患眼中,约有91%会伴有周边视网膜裂孔,而手术治疗后,下方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较大。对于有明显症状者,且PVD并玻璃体出血,需定期到院检查,以避免其引发视网膜裂孔。此外,玻璃体牵拉向切线方向是引发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常见原因。一旦形成完全PVD,黄斑裂孔的程度便会降低,临床体征可自行缓解,并能逐渐闭合[6]。因此,于不完全PVD早期进行OCT检查可有效防止相关并发症。但是,临床检查结果中并未有效评估玻璃体后皮质的相关信息,其无法科学评估玻璃体后皮质的状态。因此,临床医学应进一步研发效果更佳的活体检查方法,用以全面诊断玻璃体后皮质情况。但有学者认为:OCT通过更高的分辨率或是更长的扫描线可较佳判断玻璃体后皮质的实际状态,但其扫描模式可能发生改变。而其实际诊断效果本研究并未实施,仍待进一步研发与探索[7]。

结果为:A组中,另1眼发生不完全PVD共11眼,发生率为55.0%;B组中,发生不完全PVD共12眼,发生率为30.0%,对比差异显著P<0.05。总之,OCT对不完全PVD的疾病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能用于健康人的PVD检查工作中,可作为PVD的常见检查手段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裂孔玻璃体黄斑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旁疝修补术一例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