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性外伤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效能探讨
2019-03-22王
王
(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多发性外伤是指由于严重外伤所导致的机体多个脏器或肢体等部位的损伤,往往伤情极为凶险,出血及休克进展速度迅速在加之其损伤机制复杂多变,因此已成为高致死率的威胁人类生命的“杀手”之一[1-2]。在既往的临床工作中,本科室总结经验发现,及时有效的分析病情、加强病情的监测及采取必要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存活率,但却没有数据支撑,因此本次研究总结性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进行干预,以期探讨其应用效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所有研宄对象均来源于本急救中心接到“120”呼叫电话后出诊救治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发性外伤患者,病例采集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共收集到样本量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以本急救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到“120”呼叫电话后出诊救治的同种病例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样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致病因素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公认急诊医学中多发伤的诊断标准;②所有入选患者均有相同机械性致伤因素且创伤为多发性且有一处致命伤。
1.3 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均根据具体创伤病情采用传统院前急诊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需根据院内制定的明确且详尽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具体步骤包括:①快速反应外围指导:在接到“120”急救呼叫指令后迅速做出反应并在急救途中保持与患者家属或现场人员的通话并详细询问伤者情况,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意识是否清楚、那种机械性创伤及生命体征等基本情况,迅速初步评估病情并准确、冷静的传达医师医嘱,指导患者家属或现场人员进行一些简单急救措施;②高效现场及转运评估:到达现场后快速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将伤员转移到安全环境进行现场必要急救,配合医师完成辅助通气、紧急处理活动性出血及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措施。安排转运策略联系医院开辟绿色通道,转运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准确执行已订协议医嘱;③联络沟通及时手术:完成现场急救后,再未到达就诊急诊门诊时,做好沟通联络工作,及时通知急诊及相关各科室做好手术准备,保证急救的连贯性及有效性。
1.4 临床评估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指标并对后续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跟踪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双向审核数据SPSS19.0 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s)表达,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结 果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急救成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统计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及患者存活率情况
3 讨 论
目前的研究证实包括积极及时的指导现场人员正确呼救、初步处理及医护配合高效运转等措施在内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对患者存活率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3]。更加有效迅速的院前急救护理是高效应对突发性和偶然性极强的多发性创伤的重要法宝,因此临床上应该重视护理工作的视线聚焦。积极推进急救护理在各科室的培训学习,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好的保障。此次研究观察组成功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我们的研究数据也有力证实了以上观点,并且应用高效院前急救护理是严重多发性伤患者急救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急诊“救急救重”的切实体现,本护理方式可以明显缩短急诊抢救时间,同时大大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是新型高效的一种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和方法。医师、护士、患者家属及本人,几者之间的有效配合,为院前急救措施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不仅缓解了入院后医院内部工作压力,为患者争取了更加有力的救治时间,更是极大的保障了患者安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