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献血模式在血液招募中的优势分析

2019-03-22房玉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团体流动

房玉娟

(辽宁省丹东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丹东市中心血站),辽宁 丹东 118002)

血液属于稀缺资源,在保证外科手术顺利进行以及创伤患者有效救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临床血液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如何保证血液供应已经成为采血机构当前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1]。在血液招募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就是街头流动采集,但是这一采集方法受流动人口数量、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采血的数量,因此就应该分析一种可以固定保证采血量的血液招募方法,以保证临床用血的充分供应[2]。本次实验研究统计和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某地区的采供血数据,分析团体献血模式在血液招募中的优势,相关内容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统计和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某地区的采供血数据,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团体献血人次为3807人次,流动献血人次为15227人次;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团体献血人次为7285人次流动献血人次为13528人次。

1.2 方法:运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按年份和月份对2015年和2016年团体与流动献血人次增长情况、采血总量以及采血人员工作时间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进行计算和比较,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团体献血模式的血液招募方法:首先应该建立无偿献血者协会,由无偿献血者自愿发起并有政府部门核准,以自愿报名,自愿加入为原则建立团体会员单位,其次应该对会员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年度团体单位无偿献血预约安排,对团体招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应该建立团体单位社会招募队伍,增加团体献血队伍,提高其影响力,最后就是培训社会招募员,将无偿献血的意义、政策、相关知识、策略等进行培训,提高招募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招募能力,将无偿献血宣传与单位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研究中的数据均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并用卡方(χ2)完成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开展团体献血模式后团体献血率明显高于流动献血率,且两种献血模式献血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5年和2016年献血人次增长情况对比分析

2.2 开展团体献血模式后采血总量、工作人员工作天数等于开展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15年和2016年采血总量以及采血人员工作时间对比分析

2.3 2 015年与2016年团体献血人次分别为3807人次和7285人次,2015年与2016年流动献血人次分别为15227人次和13528人次,团体献血不合格率明显低于流动献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5年和2016年两种献血模式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对比分析[n(%)]

3 讨 论

血液紧张是我国临床较为严峻的一个问题,而严格控制临床用血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以及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和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就应该在街头自愿流动献血的基础上开展一种新型的血液招募模式[3]。

团体献血模式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新型血液招募模式,其主要是以公司、组织以及社会团体的组成人员作为一个单位来进行有计划的无偿献血[4]。在血液招募过程中团体献血模式保证了采血量,降低了血液的不合格率,可以通过预先安排来量化目标,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同时,这一血液招募模式也优化了结构,解决了血液偏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团体献血模式也可以动态协调,解决季节性血液紧张的问题,具有应急优势。由此可见,团体献血模式在血液招募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5]。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开展团体献血模式后团体献血率明显高于流动献血率,且两种献血模式献血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团体献血模式后采血总量、工作人员工作天数不同于开展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献血不合格率明显低于流动献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团体献血模式的开展在血液招募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献血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了血液不合格率,可在各大血站广泛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团体流动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流动的光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