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新课导入方式初探

2019-03-21王刚李广兴

关键词:导入方式新课导入物理教学

王刚 李广兴

摘   要:通过对新课导入的作用、必要性以及常见的导入方式进行初步讨论,并对河北省第十二届高中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参赛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由此在新课导入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导入方式;示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2-0044-04

一、新课导入的作用

学生学习的阵地在课堂,课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单元,每一位成功的教师都能够让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在高效中推进,并且还能使每一堂课都能够有效聚焦学生的眼球,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讨,并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基础走向深层。

新课导入好比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它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架桥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一堂好课在于引。教学导入具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带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心理,使教学渐入佳境,进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教师每天都千篇一律,单调乏味地用“今天我们讲,请同学们拿出课本,翻到第几页……”作为导入,学生势必会如《大学》中所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二、导入的必要性

每节课前都有一个十分钟,在课前十分钟,学生一般处于极度放松和散漫的状态。如果不加以引导则很容易沉醉于某事,进而不能快速有效地进入上课状态。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导入,上课没有一个预热的过程就直奔主题,直指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对把握不好一堂课前几分钟的学生很不利,因为当他们回过神来时就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了,由此造成本节课的无效和低效,长此以往就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滑。有经验的教师大多会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快速拉回到课堂上,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导入的方式

(一)实验导入

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索,参与新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呈现出物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能体现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实验导入备受欢迎和关注,成为物理教学的一大亮点。

(二)温故知新

复习引课,这是常用的方法。教师一般通过提问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識,这么做一方面可为新课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可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困惑引入

教师设置问题,造成困惑,让学生在困惑中思考,在迷雾中逐步清晰,这是经验丰富的教师驾驭课堂的尚方宝剑。

(四)视频引课

教师选择新闻报道,或者是一般实验室难以呈现的实验的视频,亦或者选择大视野,震撼力强的视频导入新课,如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五)故事引课

可以通过科普知识,或者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例如用“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争论中的泊松亮斑”等例子导入新课,如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

四、导入的示例和评价

导入的方式可以单独呈现,也可以结合使用,下面笔者结合河北省第十二届高中优质课比赛的案例来说明和判断教学导入操作之优劣。

本次比赛总共涉及四节课: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力学单位制》,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四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第五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两节力学,两节电学,抽象思维强,授课难度大,具有较大的创新创作空间,也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一)演示实验导入

1.艾佳鑫老师的《牛顿第三定律》

(1)火箭发射小视频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

(2)自制简易小火箭也能很好地与本节课相联系。

(3)四轮驱动小车在平板车上的运动现象。

评价:通过这三个小实验,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还不够完善,如火箭发射小视频有点短;提出的问题——火箭如何获得升空的推力呢,这个问题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点不符;导入有点拖沓,时间太长,提问的知识有点多。

2.刘平平老师的《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极光现象视频美丽震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教师很好地导入本节课,同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如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用阴极射线管的小实验导入很适宜,且现象明显。如此可使抽象的知识显而易见,降低知识的难度,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样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起来也更方便。

评价:刘平平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能灵活根据学生的回答正确引导,并能使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刘永兰老师的《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科普地球磁场阻挡太阳风的视频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本节课的积极性。

(2)学生观察硫酸铜溶液通电和加磁场的现象,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尝试着解释原因,这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评价: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炼,逻辑性要强。如果该课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效果会更好。

4.马跃华老师的《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1)设置问题——如何让盐溶液旋转起来,让学生发挥想象并思考。

(2)邀请一位学生实际操作,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

(3)播放课前录制的视频。

评价:可视性不强,信服度不高,可以改为现场做实验。

5.王永欣老师的《力学单位制》

(1)非常用心的自制教具。

(2)用弹簧秤进行拔河比赛并读数,同时强调要爱护仪器。

评价:本节课导入新颖,读数规范,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因为这种导入方式容易被理解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内容的导入。

6.边江老师的《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利用实物投影现场做盐溶液旋转的实验,溶液上面放置小泡沫,如此可起到放大实验现象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在本节课中边江老师自制教具,这体现出边江老师较强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的实验精神。

7.石家庄外国语学院杨秀君老师的《牛顿第三定律》

自制带风扇的小车,当打开风扇后,小车就能前进,然后提问这是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效果很好。

评价:本实验设计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比较抽象,容易迷惑学生,尤其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的问题,难度较大。

8.怀来县一中林健老师的《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用强磁铁、电池等简单材料,就可以让铜丝旋转起来,如此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评价:本节课的导入很独特,用简单的装置做了一件让学生感觉非常神奇的事情,这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为什么铜丝会旋转呢,这有利于教学进一步深入。

9.正定中学朱家菡老师的《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用磁铁靠近通电的白炽灯时,灯丝会颤动,这是为什么呢?

评价:灯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学生们知道通电时灯泡中有电流,但不知道磁铁靠近时灯丝会颤动,这能很好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但如果演示时,能做一下不通电的情况进行对比应该会更好。

(二)困惑导入

1.华北油田刘畅老师的《力学单位制》

采用调查的形式,即让学生说穿多大号码的鞋子,并让学生说明鞋舌标签上数据的含义,由此感受各种不同单位之间的转化。

评价:导入新颖,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形象生动,效果良好。但导入和新课衔接突然,没有过渡就直接到了单位计算。

2.遵化一中孙世杰老师的《力学单位制》

用《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的身高九尺来丈量自己,发现太高;又拿《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自己对比,发现也高,形成困惑。如此导入效果较好,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

评价:引课时间过长,文学的东西过多,表演性质过强。这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容易冲淡主题。

3.董芳芳老师的《力学单位制》

姚明和张飞如果能穿越会聊些什么?2.26m的姚明和身高八尺的张飞谁高?火星轨道器投入1.25亿美元,因为失误被毁。

评价:教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教育学生持科学的态度看待事物。但是导入有点拖沓,不够精炼。

(三)视频导入

1.衡水中学刘和玲老师的《牛顿第三定律》

(1)播放我国火箭的发展史,从古代万户对升空的梦想,到近代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2)展示收集的航天模型,有火箭系列,有发射车系列。

评价:通过学习我国火箭的发展史,激发了学生探索太空的热情和爱国的热情;展示航天模型,形象直观,给学生视觉冲击;如何把视频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相联系,教师过渡的不是很细腻,有些唐突。

2.容城中学杨雪涛老师的《牛顿第三定律》

(1)播放用鸡蛋敲打瓦片的视频,分析鸡蛋和瓦片的受力情况。鸡蛋和瓦片受到的力有什么特点呢?那为什么鸡蛋破了呢?

(2)感受磁铁和小磁针间的相互作用,由此总结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评价:视频中的实验与生活联系密切,但学生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这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但课件有些不兼容,浪费了时间,且在介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有些拖沓。

(四)温故知新

1.辛集市一中闫晓艳老师的《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实验室中的电流表当通电时指针会发生偏转,指针为什么会偏转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使指针发生偏转了呢?

评价:以问题导入,学生会思考这个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涉县一中李广兴老师的《牛顿第三定律》

(1)用问题“什么是力”“力的定义”作为导入。

(2)现场组织拔河比賽,让体重不同的学生参与,进而让学生猜想谁能获胜以及获胜的理由。

评价:通过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以及“拔河比赛”的游戏导入,学生充满参与的热情,但不足的地方是缺乏新意。

(五)故事引课

唐山市第二中学刘志娟老师的《力学单位制》

1.播放《芈月传》中芈月抓药的视频,即被抓药先生误解,后有高人指点是因为秦楚的度量不一样造成的。

2.播放《火星探测器》,因为给的数据没有单位造成小失误、大事故。

评价:如此导入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效果较好;可以此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播放两个视频有点多,显得啰嗦,建议去掉第一个,直接播放第二个效果更好。

教师能否做好新课导入,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参与意识和开启学生思维的第一步。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创设出适合建构的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即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由此可实现物理教学的优质、高效。新课导入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需要教师下大力气琢磨,因此新课导入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这就是所谓的“小世界,大精彩”。

猜你喜欢

导入方式新课导入物理教学
课堂导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精彩导入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研究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