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应旂生卒年考

2019-03-21刘梦楚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弘治方山宪章

刘梦楚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543000)

薛应旂,字仲常,号方山,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薛应旂为明代中后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史学家兼文学家。他是晚明东林学派代表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及高攀龙之师,黄宗羲有言:“东林之学,顾道源于此,岂可没哉!”①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同时,他在史学方面的成就亦不容忽视,他于晚年罢官闲住,一生著述等身。著有《浙江通志》《宋元资治通鉴》《宪章录》等,可谓宏富。此外,他也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文人,与唐顺之一样都对嘉靖以后的常州学术风气颇有影响。但《明史》没有为其立传,且明人著作中对其介绍相当简略,致使其生卒年较为模糊。

关于薛应旂的生卒年,现代的研究著作中均少见言及。侯外庐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称“不详”②。台湾《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史学史辞典》与《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对薛应旂的生卒年也均未记载。其他学者对薛氏生卒年有多种意见,如:展龙、张卉认为薛应旂约生于1499年,卒于1574年③,谢贵安看法与其相同④;钱茂伟持薛氏“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卒于万历四年(1576年)”⑤一说;美国学者本杰明·A·艾尔曼持1500—1573一说⑥。以上学者只是推测大致时间,均未对薛氏生卒年进行详细准确的考证。

目前学界开始对薛应旂的研究有一定的重视,特别是将其作为理学家和史学家来研究。向燕南在其《薛应旂的史学思想》一文中,提出薛氏生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⑦。他根据陆光宅《刻〈宪章录〉跋》和《林巡抚哀辞》两条史料,认为薛氏生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无误,对于卒年则推测为万历初年。但是他于另一文中又将薛应旂生卒年记为1500—1573⑧,与其前期说法不同且未说明缘由。由此看来,他对薛氏生卒年也并不确定,但是将薛氏卒年定为1573年是确定有误的,因为据陆氏《刻〈宪章录〉跋》,万历二年(1574年),薛氏75岁仍在世。

此外,有3人以薛应旂为选题撰写学位论文,其中亦有涉及薛应旂生卒年的叙述,王传奇《薛应旂史学研究》所用史料与向燕南同,但认为薛氏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并且猜测薛氏可能卒于万历三年(1575年)⑨。曾向虹认为薛氏生于弘治十三年,但卒年无从考证⑩。井良俊根据《明唐荆川先生年谱》中记载的薛氏卒于万历二年,倒推其生于弘治十三年,可见其证据单一,不足为凭。故薛氏生卒年仍未有定论。

一、薛应旂生年考辨

关于薛氏的生卒年众说纷纭,以上几种说法仍有可商榷之处。对此,笔者将《方山薛先生全集》、陆光宅《刻〈宪章录〉跋》及《嘉靖十四年登科录》所载相关史实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考察,认为薛氏应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理由如下:

第一,据《方山薛先生全集》中的多条史料,可挖掘最详细真实的线索。薛应旂为其妻子冯氏写的《亡室冯氏墓志铭》中有一些关于时间的记载:“吾妻安人之卒也,吾不忍其泯没,将乞名世者,志其墓以传,而卜葬之期迫矣。儿子近鲁泣,谓余曰:‘吾父且自志之,嗟乎!悲哉!’余忍志,吾安人哉!安人姓冯,与吾薛皆常州武进人。吾薛自昆陵郡公会之,之后徙居郡,之后圻载徙余巷与冯同里闬。先世未尝议姻,安人在世,自幼以贤淑闻,吾先大夫吏部府君特为旂聘焉。正德辛巳,安人年十七归余,余时为郡诸生,再蹶场屋,年已二十有二矣。”“乙卯,余年且五十又有六矣,左调鄜延兵备。安人曰:‘边地凄凉,吾又不能随行,君其图焉。’余始置侧室,及罢官归,踵生二子。”正德辛巳便为正德十六年(1521年),其22岁。乙卯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其56岁。

此墓志铭中最重要的一条线索为“今年丙寅春,病剧,谓近鲁曰:‘吾年逾六十,不为夭矣。汝屡试不第,亦自有日,不观汝父为秀才时事乎?但绩学为好人,则吾死不朽矣。’言讫而逝,时三月十四日也,距其生弘治乙丑十一月六日,年六十有二。”由此可知,嘉靖丙寅为嘉靖四十五年,弘治乙丑就是弘治十八年,二者相差61年,而薛氏记为62年,可见其采用的是虚岁纪龄法,据此可推薛氏著作中均采用此法。

此外,《王武陟墓志铭》中有:“嘉靖甲子夏五月九日,武陟县尹韦菴王君卒于官,其子士桢等护其丧以归,卜以十二月某日将葬于某原。先期,衰绖涕洟持君之从弟进士屿南君堦状诣余请铭,稽颡而言曰:‘吾先君平日每述先生之文行以励,吾辈病且亟矣,犹愿得先生铭以葬。’余闻而悼之,因忆正德乙亥君年十八,余又少君二年,皆知业文,相率就试于提学御史衡山张先生。”此段为薛应旂为友人所作的墓志铭,其中所记正德乙亥为正德十年(1515年),薛氏自述当年16岁。

另有《林巡抚哀辞》云:“隆庆己巳夏五月,巡抚都御使念堂林公卒于姑苏之台。越月既望,其治下七十岁老人武进薛某以瓣香束帛焚于柩前。因致词曰:‘呜呼!公盖希世之豪杰也,卒之日年仅四十岁。而功在国家,名在海内,亦可谓无憾尔矣。但天下知公之嫉恶去奸,而未知公之好贤乐善;天下知公之为国为民,而未知公之为学为道。’”隆庆己巳为隆庆三年(1569年),其70岁。以上史料均为薛应旂对自己年纪的说法,最为可信,可推出薛氏生于1500年。

第二,根据陆光宅《刻〈宪章录〉跋》:“今年春,宅下第,归自京师,过先生山居谒焉。先生年七十有五,癯癯老矣,平生著作垂成而未脱稿者,多谢去矣,唯于此书,语次犹及之。宅重有感焉,遂不分其己未即工尽携以归,谋诸同志,博集梓人,日夜校刻,四越月而工告成,庶不负先生编逑之初心,而鉴观率由者咸获证信诵法而寡愆忘之过矣,岂曰小补之哉。宅不佞,敬附数语于简末,以识岁月云。”陆氏于此段下署“万历二年甲戌七月望门人平湖陆光宅顿首跋”,由此跋可看出公元1574年,薛氏75岁。陆光宅作为薛氏的门生,其记载应较为准确。

第三,据明刻本《嘉靖十四年进士登科录》,薛应旂的个人资料为“贯武进常州县民籍,国子生,治诗经,字仲常,行二,年三十六,十一月初四日生。曾祖瑞,祖锳,父卿,母史氏,继母吴氏,具庆下,兄应廷,弟应辰、邦辰、应嘉,娶冯氏。应天府乡试第九十名,会试第二名。”嘉靖十四年为1535年,薛氏36岁。此条为官方记载,时间精确度也较高。综合以上诸多史料及薛氏采用的虚岁纪龄法,可以断定薛应旂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但以上史料并未发现其卒年可靠线索。

第四,对薛氏生卒年有详细记载的是民国时期唐鼎元编的《明唐荆川先生年谱》。唐鼎元为武进唐顺之裔孙,此年谱记载“明武宗正德二年丁卯公(唐顺之)生。先七岁,同邑薛仲常应旂生。”正德二年为1507年,由此推薛氏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这也印证了此前所述观点。

二、薛应旂卒年考辨

关于薛应旂的卒年,根据现存史料,笔者推断薛氏卒于万历二年(1574年)。理由如下:

第一,关于薛应旂传记记载的文献,笔者所见现存记载最详细的是清光绪三十四年薛文海修、薛含章等纂的《五牧薛氏宗谱》。据《五牧薛氏宗谱》记载:“(薛应旂)字仲常,号方山。嘉靖甲午举人,乙未会魁。初任浙江慈溪县知县,行取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升郎中大计生。万历甲戌闰十二月二十日戌时卒,享寿七十有五,葬北新桥西阳湖庄新阡主穴壬山丙向。考察触严党二人,降调江西建昌府通判,事白后升礼部精膳司员外,迁浙江提学副史,又转陕西鄜延兵备,道致仕,以子爵赠中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祀名宦乡贤,又祀本邑文成坝二贤祠,春秋戊祭,又与唐邺侯白太傅、宋苏文忠公等并祀西湖七贤祠制义,与王唐瞿柟四大家。所著《宋元通鉴》、《宪章录》、《考亭渊源录》、《浙江通志》、《甲子纪年》、《四书人物考》、《庸语》等书传世。”此处未记载薛应旂生年,而记其卒于万历甲戌,万历甲戌即万历二年(1574年),故可知薛氏卒于万历二年。而且记其七十五岁卒,也可推其生于弘治十三年。

第二,另有《五牧薛氏宗谱》中《方山公纪略》篇载:“隆庆元年,首辅徐存斋即少湖被御史齐康论劾,极其丑诋,犹居位如故。方山念旧日交谊,贻书促之致仕速归,至次年始去。三年己巳,七十岁。门人邹应龙督抚过江南,特为建立牌坊。闰七月己酉,次子近兖生。八月乙未,得三孙敷敬。疏奏为陈情乞恩俯赐昭恤以明出处事,详叙出仕始末为严嵩诬陷等情,蒙恩诏改为致仕。七十五岁卒,以子爵赠浙江布政使,崇祀乡贤祠,又祀文成坝二贤祠,春秋致祭。又建像,祀于浙江西湖七贤祠。”隆庆三年,薛应旂七十岁,也可推其生于弘治十三年,且记其“七十五岁卒”,可推薛氏卒于万历二年。

此外,《明唐荆川先生年谱》万历二年条下有“薛方山卒,闰十二月二十日,年七十五。”此条所载时间与薛氏家谱相合,由此推断,薛氏卒于万历二年(1574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薛应旂生于弘治十三年,卒于万历二年。

注释:

①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25,《南中王门·提学薛方山先生应旂》,中华书局,1985年,第593页。

② 侯外庐:《宋明理学史》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③ 展龙、张卉:《薛应旂〈宪章录〉史料来源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第1期,第117页。

④ 谢贵安:《中国史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85页。

⑤ 钱茂伟:《明代史学的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9页。

⑥ 本杰明·A·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9页。

⑦ 向燕南:《薛应旂的史学思想》,《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第40页。

⑧ 向燕南:《“技艺与德岂可分为两事”:唐顺之之实学及其转向的思想史意义》,《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2卷第3期,第40-46页。

⑨ 王传奇:《薛应旂史学研究》,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⑩ 曾向虹:《薛应旂的理学思想及其影响》,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猜你喜欢

弘治方山宪章
龙江剧《弘治私勘》
Enhancing von Neumann entropy by chaos in spin–orbit entanglement*
带着老伴走天下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直接效力问题研究
素秀至珍传世与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方山紫雾茶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方山紫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