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中选择本土化作品的趋势分析

2019-03-21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曲钢琴演奏本土化

武 娜

对于中国人来说,钢琴作为“舶来品”一直给人以十分神秘且非常高贵的感觉。近年来,随着对外音乐交流的不断加深,我国的钢琴演奏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并培养出了如李云迪、郎朗、王羽佳等享誉世界的青年钢琴演奏家。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表示无法理解和听懂钢琴音乐作品,这与文化底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相对于西方古典钢琴作品来说,我们对中国本土化钢琴作品在理解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只有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并理解钢琴作品,我国的钢琴演奏艺术才能长远地发展下去。本文从在钢琴演奏中选择本土化作品的背景出发,分析现阶段钢琴演奏艺术中作品选择的趋势,并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分析、总结钢琴作品选择本土化的优势与意义。

一、钢琴演奏中选择本土化作品的背景及趋势

若论我国钢琴作品本土化的背景,最早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时期。钢琴也正是这一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涌入而被大众所熟知。早期的学堂乐歌是以歌唱创作为主,选用各国不同的音乐曲调重新进行中文填词,这种简单的创作方法也成为了钢琴本土作品的创作的基础。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开始涌现出来。然而,这一时期的民族钢琴作品形式较为简单,和声与织体并不丰富,表现手法和演奏技巧较为单一,音乐色彩比较单薄。“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创作依然过于依赖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音乐元素仅仅体现在个别乐段的曲调上,以及个别的和声进行之中。”[1]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抛开作品的形式来说,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已经初步形成了民族化音乐的雏形,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融合之后,我国的音乐创作渐渐成熟,大量优质的民族钢琴作品也随之涌现出来,与初期中西结合的本土化钢琴作品相比,新时期的本土化钢琴作品在内容与体裁形式、演奏技法上均获得了较大程度上的突破,如一些根据古曲或少数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的结构和音乐中的元素均是原汁原味的本土风格,西方作曲技法在其中仅仅起到了润色和丰富音响的效果。本土化钢琴作品在审美上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人们也因为这些作品而渐渐对钢琴演奏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近年来,在诸多对外政策和音乐交流的推动下,这些富有浓厚民族气息的本土化作品,也随着国内知名的钢琴演奏家一同走出了国门,受到了世界范围内音乐专业人士以及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在诸多大型的钢琴音乐会中,我们也经常会听见这些熟悉的声音。可以说,选择本土钢琴作品进行演奏的趋势并不是偶然,而是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中国本土化钢琴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笔者坚信,在众多钢琴专业从事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趋势必将转为盛世,中国钢琴本土化作品的发展也将会获得质的突破。

二、中国本土化钢琴作品的形式

(一)根据古曲改编创作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本土化钢琴作品的体裁非常丰富,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音乐体系,其最有特色的无不属于根据古曲和少数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由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带有原汁原味的本土气息,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如我们熟知的《梅花三弄》《夕阳箫鼓》《平湖秋月》等,都是完全根据古曲的原曲素材进行的改编创作。在音乐风格方面,根据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均有着十分深邃的意境,更能充分展现中国本土化的音乐特色。在选择这些作品进行演奏时,需要演奏者拥有十分细腻的情感把握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这几首作品中《夕阳箫鼓》最为著名,该曲是根据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来,这首作品在众多的乐器改编中,钢琴改编的音响效果应该是表达得最为完美。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改编者利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消长、节拍和速度的转换、以及和声和音色的模仿来表现五种景物的意境和感情状态。这首中国钢琴作品对演奏技巧的要求特别高,乐曲开始的速度是自由板,双手均匀交替演奏出“江楼钟鼓”的效果,接着就出现了优美如歌的主题,曲中出现较多的双手大跨度的琶音和跑动的小音符,运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来展现出乐曲的意境,其中最为激昂高亢的就是第七段,感觉像是掀起了波涛拍岸的动态,最后归舟远去、万籁寂静。乐曲高超的技巧主要体现在音区、音色、织体、特殊技法的变化上。只有情感和技巧的融合才能构成美妙的音乐语言,更好地将作品中以情达意、以音传情的效果展现出来。所以在选择该类作品作为演出曲目时,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后,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手指触键的力度与速度,要让自己的听觉在练习过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含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含蓄的气质也体现在民族音乐中的每一个地方。所以,在古曲类作品中,何时该强,何时该柔,都需要十分精准的把握。”[2]

(二)源于民间音乐体裁

除了古曲类作品之外,本土化的钢琴作品还有许多根据民间的音乐体裁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这类作品所涉及的体裁非常广泛,如民歌、戏曲以及各式各样的民间乐器中的经典乐曲。”[3]其中,根据民歌、戏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在本土化钢琴作品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如根据民歌改编的《浏阳河》《南泥湾》《绣金匾》《兰花花的故事》和融入戏曲元素的《皮黄》以及根据二胡曲和唢呐曲改编而成的《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作曲者除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主干旋律之外,还选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乐曲添加了许多新颖的立体元素,这些新加入的元素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往往有着较强的带入感。如民歌作品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反对封建礼教,向往美好生活的故事。这首钢琴曲的主题旋律就是简单的单声部旋律,一经弹起便会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哀痛。全曲总共有七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情绪都截然不同,所以在演奏技巧上作曲者也运用了不同的演奏手法。“民歌作品《兰花花的故事》演奏时也应该按照其故事的情节来处理每个乐段之间的关系。”[4]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第六和第七部分,讲述的是兰花花奋起反抗和向往自由生活的主题,演奏者运用双手完成三个声部的柱式七和弦来表达反抗的情绪已达到高潮,出现很多的力度记号SF,让听众有了强烈的听觉冲击,并且身临其境地感觉到兰花花多年的积怨和压迫已得到宣泄。这种和声效果是人声和其他乐器无法代替和表达的。如果在演奏时严格按照古典的演奏技法,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便无法得以展现,从而严重地影响到视听效果;在演奏该类作品中,笔者认为在保证作品地方色彩的同时,应进一步地突出作品的旋律性和歌唱性,因为民歌作为我国宝贵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而唢呐曲《百鸟朝凤》则是以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乐曲旋律热情欢快,在钢琴演奏中运用了很多装饰音的演奏技法模拟出惟妙惟肖的鸟鸣声,音色和强弱的对比也是这首乐曲的点睛之笔,这首作品具有中国传统音乐五声调式的特性,有着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色彩,这些作品也是诸多钢琴演奏者在音乐会中争相选择的曲目。

(三)具有时代性的相关创作

与时俱进是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本土化钢琴作品的发展也不能过于依靠原有的资源支撑。虽然民歌、戏曲、古曲等均是我国宝贵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但这些资源随着不断地被开发,也终将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具有时代性的新作品创作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具有时代性标志的作品,又被储望华等著名音乐家改编成钢琴曲《黄河协奏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这首钢琴协奏曲各乐章的主题旋律就是以《黄河大合唱》的主要曲调作为基础,同时展现出了钢琴协奏曲的特色,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首钢琴协奏曲采用的是中国民族调式,调性、节奏、和声织体的频繁变换使音乐展现不同的层次,结构上打破了西洋协奏曲3个乐章的传统,体现了中国式的改造和创新。钢琴技巧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运用刮奏、大跨度的和弦连接、轮指、快速琶音等演奏技巧来展现演奏者精湛的技术,让钢琴描绘出交响乐的音色。这首钢琴协奏曲也让中国本土化钢琴作品有了新的创造和飞跃。

随着钢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不同年代也会有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出现,这些作品作为国家以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参考标准,得到了众多钢琴演奏者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些随着时代发展孕育而生的作品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渠道,一些优秀的作品一经创作便迅速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流传。这也消除了演奏者在选择作品时担心流传度较低而怕无人问津的心理障碍。

三、钢琴演奏选择本土化作品的优势和意义

(一)无障碍的审美有助于乐曲的传播

综合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本土化的钢琴作品有着非常丰富多样的种类。这些作品在近年来因为民族音乐复兴的缘故而得到了众多钢琴演奏者的青睐,在大大小小的钢琴音乐会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些作品的声音。选择演奏本土化钢琴作品有着古典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从国内传播的角度来讲,本土化钢琴作品更容易在审美上被听众所接受,则是由我国的文化底蕴而决定的。如一些民歌类的钢琴作品《浏阳河》《南泥湾》《采花调》等,民歌中的故事均发生在人们所居住、生活的地方,并且一些经典的民歌一直被传唱至今,人们在欣赏其改编的钢琴曲时也会很自然地听懂其中的音乐语言。而且,选择演奏人们易于接受的本土化钢琴作品不仅仅能够受到听众的欢迎,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中国钢琴艺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传播贡献力量。试想之,当人们能够完全听懂钢琴音乐,对于钢琴的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喜爱钢琴、学习钢琴的人数也会自然地随之增长。

(二)建立特色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

“钢琴艺术的最初源于欧洲。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钢琴艺术所获得的成就迄今为止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点一滴发展而来的。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展中国特有的民族钢琴体系,是几代钢琴艺术家不懈追求的梦想。”[5]直至今日,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属于自己国家的音乐文化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当然,这种“中国热”的现象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并不能够满足于现状,只有努力实践,不断丰富中国本土化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色彩,吸引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来了解中国本土化钢琴作品,才能够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被大家所认可。与此同时,艺术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流的工具之一,也是国家文化繁荣昌盛的象征。建立民族钢琴体系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民族钢琴音乐会取代西方古典音乐,这也是不现实的。选择本土化钢琴作品也仅仅是为了能够与西方古典作品形成视听风格上的互补,使两者交相辉映,从而让更多的人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提升国家在世界文化方面的影响力。

(三)突破古典,提升现代音乐水平

在技术、技巧方面,古典钢琴作品已经形成了较为严格的演奏体系。对于专业的钢琴演奏者来说,这些古典演奏的技巧可谓是驾轻就熟、烂熟于心。然而,想要进一步的提升演奏水平,势必需要在固定技巧之外的方面进行提升。现代钢琴本土化作品较为突出的是张朝的钢琴曲《皮黄》,这首作品是有京剧的板式结构和大胆创新的钢琴曲,乐曲中有对“西皮”“二黄”旋律的融合,以及运用特殊演奏技巧来描写京剧武打的音响效果,乐曲的主题是由二六、流水、快三眼三部分组成,乐曲中部分运用了颤音和倚音来进行修饰,可以感受到传统京剧的韵味,乐曲的踏板使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严格按照乐谱上的提示去演奏,结合听力辨识来灵活运用,要确保乐曲的清晰性。曲子的速度、和声、旋律、伴奏都充分展现了浓郁的东方色彩;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钢琴美妙融合,可称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之精品,这也是许多国内外钢琴家选择本土化钢琴作品的原因之一。一些根据民间乐器改编的钢琴作品,其涉及的技巧种类更是繁多,模仿乐器的揉弦、模仿动物的鸣叫和大自然的风声等。在演奏这些作品时,只有通过不断视听,了解原有声音的音质、音色及表现特点,才能熟练地运用演奏技巧将乐曲中独特的韵味表现出来。

(四)培养民族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最后,想必每一个选择本土化作品的钢琴演奏者,都怀揣着一个希望祖国强大、民族音乐复兴的“中国梦”。虽然中国作品还没有像中国钢琴家那样在国际上受到肯定,但近年来这些钢琴家都努力把中国本土化钢琴作品带出国门,让西方人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和精神。钢琴曲《黄河协奏曲》就是形容黄河经过千回百折,仍然执着的奔向远大目标的这种意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每当《黄河协奏曲》响起之时,演奏者和听众们群情激昂,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油然升起。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其中主题部分多次运用轮指跳音来完成,表达了贫苦农民翻身解放以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党对新生政权无比热爱的情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渴望自由,展望未来的美好心情。近年来,国家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显著提升,而选择中国本土化钢琴作品作为练习及演出的曲目,正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虽然我们是通过钢琴这一西方乐器进行展现,但这仅仅是一个媒介,其实质仍然是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笔者在此也建议广大的钢琴专业学习者,在练习、演奏古典曲目的同时,有必要选择中国本土化的钢琴作品来进行练习和演奏,演奏这些曲目不仅对于技术技巧会有重要的提升,而且对于培养民族意识,弘扬民族音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古曲钢琴演奏本土化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