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爱国主义融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思考

2019-03-21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

李 旻

2019年10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盛大庆典,这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近14亿中国人民人心空前凝聚,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更坚定了我们排除一切艰难险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决心。”[1]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新时代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遵循,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推进任务。为了更好的推动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中爱国主义专题教学提出具体要求。

一、讲好新时代爱国主义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必须明确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全新定位,时刻把握新时代新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准确掌握新时代新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2]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这个伟大民族的不竭源泉,是伟大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携手奋进、不断努力,才迎来了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爱国主义也是个体发展的“第一位要求”。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演绎和深刻表达,无论是汉朝爱国大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明代大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或者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精神内涵和表达形式,直至今天,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仍要毫不动摇的坚持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个中国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着实不易,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还要付出更艰苦、更巨大的努力,只有“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我们要永远将爱国主义放在“第一位”。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3]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有利于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尤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目标和政治遵循提供了基本方向,为“基础”课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教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目标。

爱国教育是国家教育中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大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新时代有新要求,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成长于这个最好的时代,是推动这个时代进步的追梦人,是促进民族团结、拥护祖国统一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因此,要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必须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以投身国家建设为理想,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奉献一切的光荣目标,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4]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数百年前,无数有志青年怀着满腔报国热情,用青春和热血唤醒了沉睡的中国;数百年后,最青春、最活跃、最有生气的青年一代又以披荆斩棘、勇立潮头的姿态,踏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坚定信念发愤图强的一代,是胸怀理想和远大抱负一代,是饱含家国情怀的一代,是肩负时代重托的一代。

当代青年大学生面对新时代给予的新机遇同时也必须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是关键:首先,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政治领导不动摇,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爱家爱民爱国,才能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其次,砥砺奋进,将深刻的爱国情感上升为理性认识和信念追求并转化为使命感、责任感,将爱国之志转化为爱国实践,鼓励广大学生立报国志、成栋梁材,“做忠诚爱国者”,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二、讲好新时代爱国主义科学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作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本质就是要培养大学生伟大的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对高校“基础”课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讲好爱国主义科学内涵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准确把握爱国主义基本内涵

2018版“基础”课新教材第二章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展开,其核心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均为爱国主义教育范畴。新教材对爱国主义的定义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四爱”(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不仅阐释了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与本质,同时也饱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其中,尤其要讲清楚“爱自己的国家”在“四爱”中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精髓与核心乃是“家国情怀”,这其中人民是构成国家和民族的主要因素,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心理、个性、精神的摇篮,是民族的凝聚力;山河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国家无土则难存”,国家领土完整是国家的重大核心利益。所以,今天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不仅仅是爱我们的“家”与“国”、地理位置上的“山”与“河”、种族意义上的“同胞”,更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唯有从政治层面理解,才能把握“国”之为“国”的本质含义。“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我们真挚而深沉的爱着这个“国家”,热爱着保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国家体制。

对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的学习与掌握,一方面有利于准确和深刻的把握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与要求,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知识点的学习,最后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将理论内化为思想指导实践,以此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

(二)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本质

习近平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的时代要求。因此,“基础”课要讲清楚新时代爱国主义,就必须要把握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逻辑关系,这个道理必须坚持经常讲、反复讲。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受了深重灾难的民族,中国近代主流和本质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直到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上矗立了无数座爱国丰碑,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旗帜、躬亲实践的、坚忍不拔的爱国主义者。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踏上新征程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有力。中国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只有时刻坚持把国家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命运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是高校“基础”课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必须把握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全面领会爱国主义精神主题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3]新时代爱国主义主题是高校“基础”课爱国主义思想教学的重难点之一。继续在毫不动摇的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传统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又加入新方向、新发展、新内涵、新要求,是对传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我们坚信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5]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求我们要用历史与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内外形势,我们既要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同时又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内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我们有信心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克服困难,坚定实现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动摇,这正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支撑。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勇于站在时代和历史发展的高度运筹帷幄,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5]才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追求和价值追求。

三、讲好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政课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在高校的广泛运用为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愈加必要。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成长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日常的生活、学习与成长与新媒体密切相连,在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基础”课作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的必修课程,务必在当下紧跟形势,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推进教学改革,增强爱国主义教学的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对“基础”课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优化并升级完善,打造课堂“金课”。

首先,课堂教学采用专题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专题,通过专题式讲授把教学内容贯穿起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有利于对爱国主义知识体系展开全面、系统、权威的论述,准确把握各个部分不同内容之间紧密的、层次递进的联系。爱国主义专题教学需要结合章节重点、难点、热点等问题进行深度讲解,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配合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推进并深化专题式教学效果。

其次,网络教学作为新时代的新型辅助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资源的灵活性、实时性、共享性、丰富性等,且功能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师生互动性强等优势。“基础”课依托超星泛雅平台积极打造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丰富完善平台教学资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方式。网络教学平台最大化的整合了有效资源,保证了专题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对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再次,实践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基础”课是具有较强理论性同时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把握必须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在内容、载体和形式上必须坚持与爱国主义课程内容相结合。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重大契机,高度关注社会现实、社会热点和时代脉搏,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践汇报并提交实践报告。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葆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勇敢担当的社会责任。

“基础”课结合教学实际,顺应新时代新媒体的客观要求,确保并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从广度和深度上打造高质量课程,推动课程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专题教学,通过不断的持续优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坚持传统与多媒体、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热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相结合的基础上正确了解和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有赖于更深刻、更新颖、更鲜活、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正如习近所说:“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3]对于“基础”课教师而言,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创新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积极探索新时代符合新青年成长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弘扬者与践行者。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拿出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