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下“微平台”孵化的报纸实践
——以金华晚报为例
2019-03-21陈浩洋
陈浩洋
(金华晚报经济服务部,浙江 金华 321013)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作为一份地方区域性都市报,在报纸传播力遇到挑战时,如何通过媒体融合,把自己打造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是金华晚报近年来的工作主线。
为此,金华晚报不断加快新媒体运作步伐,在构建全媒体融合平台的同时,还坚持孵化“微平台”。从2016年开始,“金晚家装公益团” “金华小记者” “金猫视频”等一批“微平台”开始上线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打造,“微平台”不仅成为金华晚报媒体融合的重要阵地,而且也被孵化打造成“特色平台”,成为区域内具有不可复制和独特竞争优势的平台,巩固和提升了金华晚报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一、为什么要孵化“微平台”
和许多都市类报纸一样,金华晚报也遭遇了传统媒体的拐点,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传播力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传播方式的更新迭代,金华晚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改变过去单一纸媒宣传形式,综合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手段,立足移动互联时代读者的需求,用精彩、好看、实用的原创报道抢占传播制高点。目前,金华晚报官方微博粉丝数量突破205万,金华晚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突破30万。
2018年7月24日,金华晚报刊发《顶着高温,永康18岁小伙卖瓜筹学费》一文,讲述考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李恩惠婉拒热心市民捐款捐物,卖西瓜自筹学费的励志故事。消息刊发后,经过金华晚报全媒体渠道推送,微博@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日报等央媒和一众网络大V纷纷转载,微博@央视新闻发布了一条长达8分多钟的视频报道。经过各级媒体的接力发酵,“永康18岁西瓜男孩”感到全国网友。
仅在2018年,金华晚报就用自己的原创报道“制造”了“西瓜男孩” “隧道让行” “手抓活蛇”等一批网络“爆款”新闻,打造了10多个既有阅读量又有正能量的经典传播案例。其中,“女子手抓活蛇”网络平台综合阅读量突破一亿次,为全国网友上了一堂夏季安全课。
目前,金华晚报构建了以微博、微信、金晚发布客户端等“两微一端”为主,今日头条、腾讯、网易等10条网络渠道同步分发,进行全网渠道推送。但是,在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实践中,金华晚报也意识到,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超级平台已经占尽优势,新媒体形态被寡头霸占,新闻内容的分发高度依赖于它们,媒体在自己的平台上传播影响力较小。
如何摆脱“平台依赖症”?如何把失去的流量拿回来?金华晚报另辟蹊径,利用多年积累的报纸和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寻找细分切入点,孵化自己的“微平台”。
针对每年数十亿级消费规模的家装市场,2016年4月,金华晚报选择一批信誉好、施工工艺过硬、美誉度高的装饰公司,发起成立“金晚家装公益团”,力求为市民搭建一个了解家装资讯、交流装修知识的平台;2018年,又推出“金华小记者” “金猫视频”两大“微平台”。金华晚报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新闻活动并重的方式,让“微平台”在某一垂直领域快速落地生根,吸引整合外部资源,让平台拥有自主获取流量的能力,进而帮助金华晚报提升区域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如何打造“微平台”
一个新平台的打造绝非易事,一个媒体融合的新平台不是简单地开一个报纸栏目+微信公众号。如何提升影响力?如何获取流量和资源?都是决定一个新平台“生死”的关键。
金华晚报打造“微平台”首先是选好切入点,一是选择具有独特竞争力和优势资源的点位,二是选择市场空间足够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点位。
“金华小记者”平台就是金华晚报优势资源的延伸。“小记者”是金华晚报坚持20多年的品牌栏目。2015年,金华晚报对“小记者”进行提档改造,成立了金华晚报小记者协会这一公益性社团组织。2018年,金华晚报上马建立“金华小记者”平台,通过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引入新技术支撑整个平台的资源开发。一年时间内,利用直达全市2万多名金华晚报小记者的畅通渠道优势,“金华小记者”平台作为金华晚报和各个学校沟通的桥梁,开展了上百个以提升学生素质、开拓视野的活动,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也受到广大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喜爱,也为金华晚报带来近200万元的增收。
都说装修“水很深”,市民装修最怕踩“坑”。金华晚报也常常接到市民有关家庭装修或买材料方面的投诉和纠纷。如何让市民在装修过程中尽量避免踩坑?如何让市民少花冤枉钱,少走弯路?如何在鱼龙混杂的家装市场,挑选靠谱的材料商和装修公司?如何改变家装市场游击队横行,市场不规范的现状?2016年4月,金华晚报发起成立了“金晚家装公益团”。
“金晚家装公益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打造金晚家装公益品牌,为待装修市民提供贴心、实用的服务,力求让装修更省心省力。3年多时间,“金晚家装公益团”举办了“百姓口碑十佳家装公司评选及百套样板房征集”、看工地学装修、设计大咖与你面对面、大宅设计品鉴、工地找茬、工厂直购、金牌设计师讲座、家具团购等50多场活动。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建立“金晚家装公益群”,推出家装公益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家装方面的各类公益服务。
“金晚家装公益团”平台项目在为金华晚报获得数百万元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金晚家装公益团”不仅为市民普及家装知识、免费传授家装经验,还与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金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动,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成立至今,“金晚家装公益团”已帮助解决市民装修方面的投诉和纠纷100多起,连续两年被金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授予“消费教育特别贡献奖”,“公正、公益、实惠、实用”的形象深入人心。
“微平台”是金华晚报媒体融合的“试验田”,通过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在垂直领域获取更多的流量和影响力。现在,“微平台”与金华晚报互为入口,在一定程度上反哺金华晚报,提升了一份区域性都市报的竞争力。
三、“微平台”建设没有终点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而且,信息传播的新技术、新方式、新需求也在不断演变。因此,“微平台”建设没有终点,如果停滞不前,那就会失去战略主动。
为了打造金华最具影响力的家装公益平台,拓展平台的服务内容,为市民提供“实用省心”的一揽子家装解决方案,今年,金华晚报对“金晚家装公益团”平台进行升级,开始打造“金华家装”平台。
新的“金华家装”平台依托家装大学、家装公益团、三大中心等板块,为有装修需求的市民提供咨询、交流、讲座、互助、验收、监督、调解等综合服务。其中,家装大学是免费纯公益的家装学习平台,为市民提供精品课程、家装特训营、工匠名师等服务。家装公益团主要为市民提供看工地学装修、优惠购、免费设计等服务。三大中心是金华市家装行业信息发布中心、金华市家装行业质量投诉调解分中心、金华市家装行业咨询服务中心。
课后托管是近几年“两会”的热点。一直以来,金华市民针对小学生放学后这段时间的托管呼声很高。尽管市区存在众多的培训机构“托管”班,但价格不菲,给家长额外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最关键的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而且从学校到培训机构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从去年末开始,金华晚报对“金华小记者”平台进行升级扩容,由金华晚报小记者协会牵头组建成立公益形式的“四点钟学堂”。今年3月中旬,金华市教育局、金华市发改委、金华市财政局、金华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对从本学期开始的小学课后托管做出明确安排。根据测算,如果“四点钟学堂”在金华市本级全面铺开,预计服务对象将超过5万人。
四、结语
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开拓着媒体的边界。用新技术推动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跟上时代步伐、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经之路。“微平台”的孵化建设是金华晚报对媒体融合内容创新、技术融合、流程再造、资源整合的探索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要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才能把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