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探
2019-03-21居珈璇
居珈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在全国范围内产业升级转型的趋势下,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合作与发展更加密切,高职院校如何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厘清职业教育专科与本科层次人才的规格定位,明确职业教育专科与本科人才标准的“区分度”,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实现彼此的转型对接,以此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高职与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内涵差异
1.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内涵
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在一般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开展基本的国际商务活动,熟悉国际贸易和物流等行业运作,从事行政助理、商务翻译和外贸跟单等工作的技能型英语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能力主要涵盖专业知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方法能力等三个方面,需要不断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商务贸易和涉外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够善于与人沟通,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和软件来分析和处理业务,培养较高的综合素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内涵的养成教育是多维、立体的,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分析岗位能力的未来需要,有针对性拟定培养的方式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2.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内涵
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事业和人文素养,能够较熟练掌握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管理,通晓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国际商法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更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多元途径培养服务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应用型“经适”人才。[2]
二、高职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规格定位
1.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性质维度
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的人才归根到底是技能型人才范畴,它的性质维度核心是技能,技能是什么?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人才应该是具有应对跨国贸易、较为复杂国际贸易活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外语语言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含量较高,体现的是知识与技能、技术与技能的联姻。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掌握的是初中级阶段的外贸实务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实操层面的熟能生巧,以“能用、会用”为目标,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掌握的是中高级阶段的外贸实务知识和技能,主要侧重于策略性和改进型技能,不仅“能用、会用”,还要“善用、巧用”,是对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超越,重在培养“工匠型”高技能人才。[3]
2.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特点维度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后,展示出一定的商务活动能力和本领,还有更多的潜力和特质等待发掘和培养,其展现出来的商务能力倾向为“能倾”,会一定的商务技能操作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能倾取向,本科商务英语专业能倾的取向为商务知识水平,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运用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从两个阶段的特点维度出发,我们应该取双方的特点和优势兼而有之,培养操作技术和知识技能优势组合型人才,不断创新发展。[3]
3.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价值维度
高职与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价值维度区分主要在于功用的不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操作实务型人才,侧重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是培养一线管理和技术人才,能够解决一定的技术和操作难题;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偏重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要具有对国际商务环境进行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运营和管理能力,培养造就具有较强商务实战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化骨干人才。
三、商务英语专业专本梯次递进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技术路线
1.制定商务英语专业对口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需要通过大量的专业调研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企业和行业专家一起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技术上,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充分结合高等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较为全面地反映高职与本科分段合作人才培养在不同教育层次的要求状况,确定“岗位领先、素能融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4]。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合作办学需要兼顾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融合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双方的优势,实现实践条件、师资、教学条件等系列资源的优势互补。与此同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创新,切实提升高职生源质量,实现生源、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在培养时间模式创新上可以采取相互融合的模式,让高职阶段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及早融入本科阶段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2.统筹规划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高职和本科院校作为两个主体应该统一思想,以服务企业为目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打造由低到高梯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同时,从源头上将企业需要纳入课程体系的规划中,构建企业、高职、本科“三元”课程结构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展多元化的课程类型,将必修课、选修课合理分配,适时融合第二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梯次递进增长。[5]
3.注重专本衔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动态调整
当前,高职与本科院校开展专本衔接学生人才培养还存在系列问题,两类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生源、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师资和实践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及时有效地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搭建专本院校之间空间开放课程建设,实现研讨式、案例式、翻转式教学,利用网络云平台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等课程资源共享,打破两校间的物理距离,加强3+2联合分段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规律,要在解决好定位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好人才衔接培养目标,聚焦“立德”,以德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聚焦“正能”,坚守技术之基,培养学生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技术心态,会做事、能做事;聚焦“接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校企合作一加一大于二的育人效应和服务效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