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兰花花叙事曲》民族音乐风格

2019-05-20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兰花花叙事曲运弓

丁 隽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兰花花叙事曲》是二胡演奏家关铭在1981年秋的作品,1992年10月由中国音协、全国器乐演奏考级委员会、二胡专家委员会编选入全国二胡演奏考级作品集,受到全国二胡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并选为高校二胡专业授课教材。这首二胡名曲,取材于陕北信天游民歌《兰花花》的音乐素材和故事情节,以二胡演奏,以复杂、细微多变的演译,塑造出一位在爱情上不幸遭遇及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美丽坚强少女形象。尤其是以曲式结构的完整、调式转换的入情、演奏技艺的生动、情感表达的精妙,发挥了中国二胡演奏的传统风格,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情的共鸣,从而心旷神怡,激情洋溢。

一.叙事曲式结构凸现民族音乐特色

《兰花花叙事曲》既抒情、叙事,又具有民间传奇色彩,既有戏剧性的对比激动,又有幻想性的色彩变化,将内容情节在艺术结构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融洽得体。

叙事曲作为内容情节表现的曲式结构,在十九世纪初,就开始运用在器乐作品中,它象中国传统的说唱音乐一样,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成为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中国古老的二胡,长期伴随说唱音乐而发展成为了说唱表演的伴奏音乐。自20世纪初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先生为二胡演奏创作了大量的独奏曲以来,使二胡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影响了后一代人的二胡作品的创作和二胡演奏技艺的创新。

在创新之外,二胡艺术仍沿袭了说唱音乐的传统,出现了带有情节的叙事性二胡作品和演奏,形成了中国的二胡叙事曲。如刘文金的《豫北叙事曲》、张晓峰、朱晓谷的《新婚别》,即使是标题非叙事曲,但曲中仍有情绪变化的情节标题或标题乐章,其形式都是以叙事曲式的风格表现了内容切贴的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作为一个鲜明的典范,从故事情节要求出发,布局了赞美、歌颂兰花花的“兰花花好”,表现兰花花不幸遭遇和悲痛心情的“抬进周家”,和展示兰花花不屈性格的“出逃”三个部分,与引子、尾声一并,构成了表现中心思想完整的叙事曲风格的曲式,虽然在乐段之间有明鲜的对比,但决非A、B、A的三段体曲式和奏鸣曲式等西洋的曲式,它从发展和表现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西洋曲式是从曲体的音色、节奏变化出发,而中国的曲式是从内容、情节的表现入手,在风格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成为典型化中国叙事曲风代表。

二.调性转换灵巧彰显民族音乐个性

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五声调式,在民间音乐中广泛运用,它是按纯五度音程关系产生的五声调式所构成的调式,其特点是在音阶体系中没有小二度音程,有两个小三度音程。在基本音阶宫、羽之间加入“变宫”和“闰”,或在角、徵之间加入“变徵”和“清角”而构成的七声调式,仍然有五声调式的特征和风格,与西洋由十二平均律产生的大调式、小调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则是典型的五声调式和有“变”、“清”音级的七声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

在引子悠扬的旋律中,运用了E羽调式,让旋律装饰得简洁无瑕,把人们带到了故事的意境之中。第一部分“兰花花好”有两个主题音乐,塑造了一个美丽少女兰花花的形象。第一主题中板运用了民歌《兰花花》的音调,具有E羽五声调式的色彩,描绘了兰花花美丽、善良、朴实的形象,之后旋律加入了“变宫”与“清角”,拓展了音域,使旋律更为多姿,让兰花花的形象更为生动光彩。第二主题是快板,运用D商调式,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女娃打水》的音调,加以发展、变奏,仍有五声调式的色彩,进一步勾画出了兰花花天真、活泼、爽朗的性格,从而全面塑造了一个美丽少女兰花花的形象,表达了“一十三省的女儿就属兰花花好”的词意。

而进入华彩段之前,有一段插入的转调乐段。由D商转到G商。构成一个上行的纯四度,力度和情绪上扬;此后转入华彩G羽,音色暗淡,勾勒主人公灰色绝望的心情;同主音切入自然,衔接得体。此处主音指法位置相同,着重突出渲染其调性色彩。接下来由有“变宫”和“清角”的七声音阶调式,转换成只有“变宫”的六声调式,华彩乐段此时转进G羽调式。以纯四度的巧妙安排,使得调性编排相得益彰。

“抬进周家”是一大段的沉重的慢板,将主题进行了四次变奏发展,使旋律变得哀伤和无奈的哭诉;主题进入第三次变奏时,情绪突然高涨,表现出愤慨的控诉,此时调式出现了变徵的六声调式,表现出无可奈何压抑的矛盾心情;同时也为“出逃”作了铺垫,为高涨迭起做一个预示。

乐曲进入第三部分“出逃”的旋律中,运用了京剧的摇板演奏方法,加强了反抗情绪,出现了升宫的变音,旨在增强紧张的情绪张力,烘托出兰花花不屈服命运勇敢反抗的性格。

最后,尾声转入#F羽,在整曲中起到升华点睛作用,让兰花花美丽活泼的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怀念之中。全曲在五声调式运用上,随着内容情节的层层推进,作了几次转换,发挥了无限魅力,充分体现了五声调式独特的民族风格。

三.演奏技艺多变展示民族器乐精华

《兰花花叙事曲》不仅在乐曲创作上继承了传统,并有新的发展,而且在演奏技巧上有新的突破,结合内容的完美表现,将二胡的运弓技巧、揉弦技巧融合成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中国二胡名曲的典范。

1.运弓技巧。

在作品内容的演译中,要求运用多维的运弓变化,细致、准确地表现旋所需表达的内容,揭示音乐内在的情感和鲜明艺术形象。

(1)混合渐变性运弓

混合型渐变性运弓常用在为乐曲情绪呈递发展服务,技法上连续或断开运弓。

【谱例1】

在“抬进周家”的慢板旋律中,拉出了哭诉悲情的形象,运弓时断时续,如泣如诉,表现出了兰花花被抢婚时的愁苦、凄惨、委曲和无奈,运弓有独到的感染力和内心纠葛凄楚的冲击力。

(2)饱满有力的运弓

饱满有力的运弓,通过扩展宽阔贴弦的长弓,演奏出饱满浑圆的音色。

【谱例2】

运弓激越高涨,饱满深情,为剧烈情绪内心感受的渲泄,在高音区的情绪激愤,呈现出哭喊的音色与凄凉的情景。这种具有震憾力的运弓,传达二胡具有的魅力与风采。

(3)抛弓。

抛弓作为一个技巧点,要求手腕轻巧,点线分明。演奏不拖泥带水,干净灵动。

【谱例3】

快板之后接下的抛弓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演奏上清晰有力,又轻松活泼,发音干脆利落,把兰花花的纯真可爱形象表现得更为全面逼真,使得这一主题音乐更为生动热情

(4)小分弓

果断的小分弓表现出了出逃的决心,烘托出逃时的紧张气氛,并着重突出了音头不可替代的作用。

【谱例4】

在“出逃”部分中,二胡拉出了摇板和模进的第二乐句,用颤音长弓和强有力的短弓,将这出逃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尤其是旋律3/4拍子的十六分音符,和2/4拍子半音阶下行,形象地刻画出拼命逃奔的动态,而后,接着用强有力的分弓演奏出有力的连续四句,饱满有力的运弓,表现出兰花花求救的呼唤和急切逃离虎口的坚定。这里的弓法对情绪艺术形象的表现,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2.音色技巧

在二胡独奏曲中,《兰花花叙事曲》是一部较大的作品。音色之美是本曲的亮点,也是技巧点。它在演奏技巧方面比较全面,并且要求在音乐各段的对比处理异常细腻。

在第一段主题旋律中,要求二胡饱满清扬的音色,给人以明朗的色彩感官。把兰花花美丽鲜亮的形象活脱脱摆在听众面前。

接着,经过华彩前自然衔接的一段后,进入情绪突变的散板。急剧戏剧性的演奏,加之运弓揉弦等技巧处理,把兰花花听此噩耗时候内心绝望纠结的情绪扩张演绎。颤音和抖弓的音色处理,把残酷的现实直接表露无疑。

演奏者在发展部的第一旋律阶层的演奏后,进入抬进周家一段,营造出虚弱、暗淡的音色,细致地诠释了兰花花压抑凄楚的心情;沿用不同的音色变化,表达孤立无援、灰暗艰涩的情绪。

在出逃一段,演奏情绪忽变,音色从压抑中解救出来,转而坚定,有力,突出兰花花反抗与命运争夺的决心。

直至进行到尾声一段,在经过了数次转调,情绪变化之后,尾声再现主题,此时音色变为飘渺,让思念和悠荡之情余音袅袅,让人在结束中回味无穷。

3、揉弦技巧

弓弦乐器二胡的技巧体现,是两手协调配合而完成的。在左手的技巧中,除了最基本的持琴、换把、运指之外,更重要的技巧就是揉弦。它变化多、运用广,能确切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

揉弦有快揉、慢揉、滚揉、压揉和滑揉等,它体现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的功底。以下则对此一一阐述。

“滚揉”在《兰花花叙事曲》中,描绘兰花花美丽可爱的形象,运用表现其清秀婉转的韵味淋漓尽致。演奏中注意频率不宜过快、要适中,按指稍浅,放松,弓子平稳、力度适中。

在表现兰花花充满青春活力、情绪高昂时,多用激情四溢的“快揉”。意为将主角俏生生的形象立在人前,呼之欲出一位娇俏淳朴的妙龄女子,满怀对未来的期待。

在刻画兰花花被“抬进周家”一段时,苦楚、纠结的情感用到“变化迟揉”。手在弦上轻按不虚,用平铺直叙的演奏方式,减少揉弦,强调此处音乐表达的迟钝痛感,更好地与主角情感取得共情,来如实传递音乐语言。

【谱例5】

此段采用了“滚压结合”的揉弦技巧,反复呼唤的旋律激情澎湃,撕心裂肺,拉弓和压弦力量运用是全曲处最甚,将无处演说、逼迫无奈的惨景用全弓演奏,从指下透出,直击人心。

总的来说,二胡演奏的运弓、音色与揉弦技巧在《兰花花叙事曲》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挥,各段采用不同的揉弦技法与处理,深刻展现了不同场景人物的心理与情感世界,对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乐曲中的精湛技艺展示出了二胡演奏的魅力和风采,也是国粹二胡民族风格之所在。在研究分析乐曲之外,用真挚的情感投身于二胡创作、表演,塑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形象去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用真情塑造美好形象激起欣赏者的共鸣,让无词的乐曲抒发有感的“情”,赋予乐曲以生命活力和多彩情趣,最终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

猜你喜欢

兰花花叙事曲运弓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兰花花新传
浅析二胡运弓技术与方法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性依存叙事曲
试论小提琴教学中运弓感觉的重要意义及方法
大提琴运弓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