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南海开发保护中的探索与思考
2019-03-21陈宝君王建廷
陈宝君 王建廷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引言
南海是中国面积最大、资源最为丰富,也是海权、制海权最为复杂的海洋。近年来,部分国家为争夺南海资源,除在我南沙群岛附近进行非法捕捞、资源考察以外,还经常性对我国渔船进行扣押,并在南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使非法侵占变为了现实。如果再不加强对南海的开发、保护与宣传,则很可能未来我国南海的历史性水域将逐渐因别国的侵占,而现实性地成为别国的水域。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应在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在坚决维护南海海域主权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与东盟国家双边谈判、合作共赢的方式,以解决南海纠纷,共同实现南海的开发与保护,并有效保障南海航行的自由与安全。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及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包含了“五位一体”内容:一是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二是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三是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四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五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该理念分别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这五方面着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存在形态及其发展方式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也提供了科学把握当今国际社会的精准视角。
在2013年3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明确指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括的“五位一体”内容。此后,在一系列多边与双边重要外交场合中,习近平也多次强调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巴基斯坦”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理念。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海开发保护中的作用与价值
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逐渐成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一面重要旗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格局主动进行的议程设置。中国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是,这一理念进一步回答了中国追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国认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世界各国将成为更加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也面临更加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因此,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已过时,合作共赢才是各国相处的合理选择。
从中可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合作共赢”、“平等相待”、“包容互惠”等理念,在解决南海问题、实现南海开发保护中,都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推动作用与实践应用价值。例如,在这一理论的引导下,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11月先后对越南和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以谋求南海问题的更好解决。在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也明确提出了应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由此也可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外交、谋求解决南海争端、共同实现南海开发保护中都起到了积极的理论推动作用。
二、近年来中国南海问题分析
现阶段,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五个东盟成员国,就南海地区海洋地理构造的主权归属,以及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而产生的纠纷。
南海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领土主权争议,其中,越南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与中国存在岛礁领土争议,菲律宾在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与中国存在岛礁领土争议,马来西亚、文莱只在南沙群岛与中国存在岛礁领土争议;二是海洋划界争议,即关于南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界限划分,涉及多个国家,争议类型也颇为复杂,既有两国之间的争议,也有三国之间的争议,甚至还有四国、五国之间的争议。
南海问题的现状,可概况为摩擦冲突不断、资源争夺加剧。近年来,除了非法侵占中国的南海岛礁之外,东盟部分国家还非法驱逐、扣押中国的渔船和渔民,以及中国能源企业的勘探测量船舶,甚至武力对抗中国政府的正常执法,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南海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中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非法扣留的渔船已超过530艘,渔民超过6000人,这都严重损害到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利益。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海开发保护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深度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其原因一是由于东盟作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其全体成员国越来越趋向于对外用一个声音说活,各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也逐渐趋向一致;二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区外大国的干预,南海问题被美国看作是构建亚太安全秩序的重要机遇,而日本和印度则依附美国分别推行“南向”和“东进”政策,意图共同遏制中国。因此,针对南海地区能源资源频遭抢先开发的局面,以及南海问题日益复杂与国际化的趋向,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有必要保持克制,有必要积极利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合作共赢”、“平等相待”、“包容互惠”等理念,以更好地实现南海问题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由此也可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海开发保护中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二)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虽然东盟各国对南海及其岛礁的权利主张行为时有发生,但是争议各方也都清楚地认识到,武力和非法长期占有是不可取的,主权争议还必须得依靠和平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而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非解决岛礁等主权归属争议的合适场所,由于该公约只规定了海洋划界争端的一般性原则,因此给各方均留下了较多的周旋余地。而和平解决的大致路径,都说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合作共赢”、“平等相待”等理念,在南海问题解决以及南海共同开发保护的进程中,其理论实施都是可行的。
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导致的能源需求增加,东盟各国也必然将会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合作共赢、共同开发”是最为务实的解决南海问题之道,即使暂时还不能应用于所有的南海争议海域,但至少在局部地区非常有可能成为现实,特别是只存在两方争议的那些海域。事实上,中越北部湾的共同开发距离成功完成就仅剩一步之遥。以上现实都从客观反映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海开发保护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四、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南海开发保护策略
(一)管控分歧,和平解决南海争议
近年来,我国领导人面对南海问题,始终将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作为一贯对外政策主张。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础上,还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入其中,以进一步管控与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中的分歧,期望通过共同开发、合作共赢的方式以和平解决南海争议。
例如,在2016年11月,习近平在访问越南期间,指出“中越两国是利益相融、目标相同的命运共同体。”在访问期间,双方还着重就南海问题进行了沟通,并与越南方划定了两国在北部湾的海上界限。在同月的新加坡访问中,习近平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南海政策的出发点,就是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促进各方在南海海域的互助共赢。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政府所提出的一系列南海问题解决策略,都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理念指导,积极与周边国家共同建立起维护南海权益的合作共赢机制。其原则一是要与邻为善;二是要坚决维护自身主权与利益,两者均不能偏废。
(二)坚决反击错误行为
在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的东亚峰会中,也提出了推动各方南海合作共赢的建议。中方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了三方面重要内容:一是呼吁各方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问题上加强共识;二是将矛头对准南海域外国家的不当举动;三是为“航行和飞越自由”正名,拒绝个别国家动辄以“自由”为名,行私利之实。
在第二、三点建议中,都指出了近年来部分域外国家对我国南海权益的侵犯。例如,在2015年,美国军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海域,直接危及到附近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引发了中方的强烈抗议,并对该军舰进行了监控与驱逐。鉴于此,对于部分国家侵犯我国南海权益的错误行为,中方必须坚决予以反击,在展示强硬态度的同时,也合法维护了中方在南海的正当权益。
(三)加强单方开发力度以维护南海权益
在争议海域进行资源开发与保护,是国家对该争议海域主张权利的标志。中国一直以来主张对南海“U形线”范围内的岛礁沙滩和海域享有权利,虽然立场十分坚定,但主要还是表现为各种立法、声明、照会、抗议等书面或口头形式,而非强有力的实际行动,往往不能真正使东盟各国认识到南海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建议我国政府还应当重视利用强有力的非武力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南海争议海域的权利主张。而单方开发正是一种强有力的、非武力的权利表达方式,值得采纳。
东盟各国无视中国对南海“U形线”范围内岛礁沙滩和海域的权利,甚至否认相关海域存在争议,意图为其大肆攫取南海“U形线”附近以及范围内的油气资源提供合法依据。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强化在争议海域的单方开发力度,这样才能使东盟各国清醒地认识到其与中国存在海洋权利争议的事实,从而促使其尽早达成南海共同开发协议。
此外,加大对南海争议海域的单方开发力度,增加与中国有关的开发实体的先存权存在,这也有利于中国今后在共同开发的谈判中,争取到更多利益。同时,加强中国在争议海域的单方开发力度,还有利于探明争议海域的油气资源蕴藏情况,避免可能存在的商业开发风险,为以后南海的共同开发谈判提供参考依据。
(四)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与海洋意识
海洋利益的特殊性,决定我们在维护我国南海权益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回眸历史,世界上各强国的发展历程,都与其开发利用海洋,以及树立全民的海洋观念与意识有密切关联。然而,我国比起有几百年海洋文化沉淀的西方国家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并主要表现在海权意识薄弱、海洋保护观念缺乏等等,这都制约了广大民众对南海问题的看法与重视度。
因此,为了实现南海的更好开发、保护与宣传,我们应当积极增强全民族对海权、制海权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其海洋意识与观念。只有使全社会、全民族都来重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并真正将南海战略作为新世纪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南海的开发与保护。
五、结论
中国发展是整个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必须把中国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把中国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有效减缓来自外部的干扰和压力,从而为中国的转型发展与和平崛起提供安宁、安全、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南海问题也同样应该如此,我们应积极探索与周边国家建立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模式,并坚决反击域外他国的错误行为,加强单方开发力度等方式,以实现未来南海更好的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