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翻译的可行性

2019-03-21张琳琳娄德欣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奈达共性可行性

□张琳琳 娄德欣

一、翻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以符号为转换基础,并且考虑把人文活动考虑在内的社交活动,探究从事翻译工作可行性。“在翻译领域上不存在理想的,完美的或者‘正确的’翻译”既英国著名翻译学。”可译性本质就是通过不同语言的转换的可行性,就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可行性。本文主要是研究可译性的原因及其限度,尽量使译文做到信达雅,充分表达译文的内涵,进而提高译文的质量。宏观上,这有利于促进中国梦实现,提高中国对外的开放水平以及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

浅析翻译的可行性可以从翻译实践以及语言学两方面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分析探讨。通过语言学理论方面探讨翻译的可行性即语言的共性。人们对语言的共性进行归纳和解释,使不同语言间促使一种语言向另外一种语言产生有语义的转换,进而达成沟通的目的。但是从翻译实践角度来看,翻译活动历史悠久,人类从很久以前就从事翻译活动,中国唐朝的梵文翻译、民国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鉴最有力地证明了翻译的可行性,切实有力地抨击了不可译性。

二、翻译完全对等不现实性

人们常谈严复的信达雅,他曾在《天演论》中提到“译事有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以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笔者所理解的“信”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忠实于原文。

那么如何准确地表达译文本的意思,则需要认真探索与研究。在两者语言的转化中,语言的翻译是否能完全对等地翻译出来,笔者认为是译文不能完全对等的,作为译者是无限趋近于译文本。但是经过学习了诸多的翻译家的理论,比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林纾的归化意译的法等著名国内外翻译家研究的翻译理论,证明了翻译的可行性。人类语言所具有的共性特恒的翻译活动实践以及伟大贡献证明了翻译在历史上是可行的。

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活动,证明了翻译的完全对等的不现实性。在句法上,汉语更重视的意合,通常没有很多介词的连接,就能理解句子意味,并且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蕴含的美。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它正在下着,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如果想完全忠实于原文,完全对等去翻译是不能实现,但是在科技、商务应用文、计算机应用翻译以及商务谈判与沟通翻译表达是大有必要且切实可行。

三、翻译的技巧与实践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通过译者架起的桥梁进行沟通和交流,翻译是两种语言连接的纽带,其实质是译入语言把源语所要表达的内容完整无误地准确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随着信息高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提高,与全球各个国家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翻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任何国家都会通过翻译这一工具学习先进的文明。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译源语引入到语源语的社会语境,促进其翻译效果的实现。

翻译实践步骤:理解、表达、修改、定稿多次反复来敲定最后的版本。理解译文本是第一阶段,其主旨是要领会译文本的内容,明白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还要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语气语态、发生的事件背景、时间地点,例如,南北美展现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而理解原文的意思。译者还要熟读其原著,做到对所翻译的精准的了解,避免发生误读和错误的理解。例如:19世纪30年代清政府外交文书曾出现“夷”字纠纷,成为晚清的中外关系的争论点。刚开始清政府开始对鸦片贸易加以限制和打击,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夷”在此关头被翻译成barbarian《野蛮》。英方坚信“民族的尊严受到了侮辱”,抗议并大肆喧染。所以翻译精准的必要性充分体现出来。要做到把原著的思想、感情、语气语态化为己有。第二阶段是要求译者要准确无误地传达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及意思,比如句型及语法结构,中文多用主动句,英文多用被动句;中文更注重形合,而英文更注重意合。第三阶段是修改,当人们完成一件稿件的时候,要重新审校译文的准确性,用词是否恰当,句型语法有没有表述错误。

从文学方面的翻译技巧,笔者认为多用异化与归化,要避免死译。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严复的信达雅的标准与规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信”,要求在翻译作品的时候要忠实于原文,不要做无意义的延伸,更不是字对字或者词对词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增词法、减词法、省略法等词的用法策略,有时还会用到句型转换等方式以到翻译的效果。例如:“There was an alliance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m,so close that it was apparently speechless.”翻译为“在他们之间有联合有理解,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以至于很显然不需要说话。”其表达就难以落实死译的圈子,如果在深入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为“他们相互联合相互理解,关系如此亲密以至于竟不需要语言”。

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种语言间不能完全的功能对等,英译汉还是汉译英不仅是在语句词汇上不能呈现一一对等,在语句结构上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在语篇上完全对等的翻译既不能表达其艺术效果,又不能忠实于原文,只是死译。当然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发挥变成胡译或者是乱译。作为译者要把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并且能够体现其艺术表达手法,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表达语句语篇的形式,就是符合人们所说的语言规范。但是实现要是两种语言能够充分的转换,归化肯定是行不通。在这种情景下,作为具有高素质的译员就要充分考虑到用不同的句子形式以及结构来表达原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艺术效果。因此,译员的专业素养就是要熟透原文并且能够正确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在做英译汉的时候亦是如此,就是要把原文的意思通顺地用汉语表达出来。应该视文本的而灵活应用各种规则。

广告翻译方面的翻译技巧来证明翻译的可行性,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分析广告翻译,奈达的功能理论表示语言的结构具有共性,因为在句型转换过程中,能保持原文的忠实性。并且他还强调译文的表层结构是通过深层结构来表达的,更能使文章通顺、语义忠实,这样就实现了功能对等理论。奈达在证明语言的共性的同时,并未忽视语言的差异。通俗地讲,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殊途同归,这就说明译文的翻译有根大的弹性空间。而取决于译者把握深结构的准确度,灵活运用。

例如,翻译“coat of China”,首先要明确这个歧义短语的深层结构:是“The coat which is from China(来自中国的大衣)”还是“The coat brand name is China(商标名称为中国的大衣)”。若正确理解深层次的结构,比如是前者,那么就保证了译文对原文的忠实,而不管将其翻译为“产于中国的大衣”或者“源自中国的大衣”还是中国之大衣”,要做到通顺自由的表达,也都能够实现读者在译者建起的桥梁上与读者产生沟通。而最终选取的译文文本则取决于译者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喜好。

四、结语

本文从广告翻译以及文学翻译分析了两种文类,基于翻译实践以及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而探究其翻译的可行性,可以通过技巧及在翻译家们的理论下进行翻译,充分证明了翻译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奈达共性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共性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
——再论奈达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知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比较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TGF-β1、S100A8和S100A9的影响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