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影响

2019-03-21袁昭熙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创造力创造性

袁昭熙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高等教育,更要靠基础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提到:要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得依靠教育,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创新与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党和国家也开始更加重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挖掘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科学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开始对此进行研究与探索。

1 关于创造力理论及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

1.1 创造力理论

创造力理论主要包括创造力的生态系统理论、创造力的成分理论和创造力的投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而人的发展模式则是在环境系统中交互发生的[2]。之后有人根据这一理论进一步提出创造力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其分别由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观、宏观系统组成。这一理论强调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认为创造力是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创造力的成分理论认为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三个,即某一领域中掌握的技能、与创造力发展有关的过程和与情境有关的任务动机[3]。在这三个因素中,尤其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认为社会环境是影响创造力的一大因素。而学校是社会环境中的一方面,教师在学校中创设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创造性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创造力的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由认知水平、智力、思维风格、动机与环境等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创造力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4]。同时,他们认为环境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环境的支持,创造力将是空洞的文字。校园环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影响。

1.2 创造性教学效能感及对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

教学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的拓展,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在某一情境下完成某项任务或表现某一特定行为的能力的预期[5]。其中,结果期望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掌握,对教学环境的了解;效能期望则是教师对学生的转化是否有能力进行掌控,这种情感有利于教师顺利进行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往往由于自身的能力以及教学观念的不同,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表现出不同的教育行为。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是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思考自己对整堂课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何不足[6]。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由多方面组成,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创造性的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师的内在信念和动机,会受到教师自身认知、观念的影响,其中价值观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效能感也影响着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由此推论,在创造力培养观和创造性教学行为之间有一道桥梁,那就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效能感,为两者起到中介作用。

2 当前学生家庭作业现状

家庭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是教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家长的重视。家庭作业是由教师布置,在非课堂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复习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家庭作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作业规划差,缺乏针对性

按照要求,学生写作业的时间规定在一小时以内,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对于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作业量的把控不到位,学生往往会出现“写作业到深夜”的现象[7]。同时,由于学生要同时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作业,家庭作业量很大,教师也因为操作难度大、班级人数多、批改作业困难等原因,放弃了分层作业的设计。

2.2 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实践性

学生的家庭作业主要是一些背诵、抄写或者课后习题,而实践性的作业较少,对于一些探究类的作业则少之又少。这些家庭作业把范围局限在了课本上,很容易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差,变成被动的、机械的学习,丧失学习兴趣,缺乏探究性。

2.3 作业来源少,缺乏创新性

教师布置作业的来源主要是课本、课后习题以及辅导资料等,极少有教师自己设计的习题作业[8]。学生的家庭作业一般是课后习题,即讲一课练一课,这样做虽然可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但会降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则在于教师的思维定势以及职业倦怠感,缺乏教学的创造性。

2.4 功能定位模糊,缺乏拓展性

现阶段,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家庭作业属于学生学习的一方面,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目标以及核心素养,使家庭作业的功能得到体现[9]。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家庭作业的功能不是很明确,布置作业也没有进行一定的拓展,认为家庭作业只是巩固所学知识,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5 作业反馈少,缺乏人文性

由于教师每天工作量很大,班级容量也大,因此,教师对学生家庭作业的评价多以“分数”和“评语”为主,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过程性评价较少,教师更多的是采用终结性评价。教师只是单方面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没有具体分析学生对知识点哪一方面的欠缺[10]。同时,教师也没有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仅仅是指出学生试题的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作业的检测功能。若教师能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那么,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在教学以外的学习情况,也能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影响

课堂中教师表现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学习方式指导、鼓励变通、动机激发和观点评价。具体的行为表现有根据学生的想法,提出聚合性和发散性思维类型的问题和任务,表扬、鼓励、表达对学生的信任等。

3.1 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指导

新课标指出,新型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创造性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养成爱探究、爱动脑的好习惯,在作业布置中,尽量布置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家庭作业,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精神。

3.2 鼓励变通,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方法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强化,还要培养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在遇到瓶颈问题时要善于转换思路。这样,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不仅能主动对当前知识进行构建,还能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

3.3 动机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性教学行为是学生能否具有创造力的关键[11]。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在掌握课堂知识后,学生会很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因为他们很有信心也很有兴趣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学会了知识。这种成功解决问题带来的自我效能感,将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完成今后的家庭作业。

3.4 观点评价,积极进行思考

近年来由于国际倡导的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环境也变得更加和谐、开放,这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以及特长自主地选择作业。同时,在对家庭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偏重于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进步予以积极的肯定,对一些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满足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4 结束语

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巩固所学知识、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等作用。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则可以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提供很多的帮助,因此就影响来说是积极的,比如,可以提高学生写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发挥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在考虑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完成知识的构建。因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观念。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创造力创造性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特殊的家庭作业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