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船舶工程类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
2019-03-21程相茹
程相茹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为了适应船舶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高职院校船舶工程类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为学院专业结构设置、招生规模控制、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提供可参考数据,船舶工程类专业把培养高技能型造船人才作为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造船企业输入更多优秀的人才,所以专业设置需要与整个造船行业发展相一致,根据行业需求适时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本文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船舶工程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从而提升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突出专业的行业特色,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造船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1]。
1 船舶工程类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造船行业正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造船企业急需专业的一线造船人才。但对学院现有的船舶工程类专业设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现阶段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1.1 专业设置定位不明确
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不同,高职船舶工程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一线造船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切割、焊接、装配以及设备操作等专业技能。船舶工程类专业分为8个专业,其中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存在专业设置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这两个专业都以建筑方面为主、船舶方面为辅,希望毕业生可以从事建筑和船舶两个领域的工作,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但是对近五年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可知,由于学生要学习建筑和船舶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通用性知识比重过大,专业性不强,缺乏竞争力,专业优势不显著,岗位特色针对性被削弱。
1.2 专业设置滞后船舶建造岗位需求
船舶工程类专业设置依据的是招生和就业情况以及船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目前很多院校存在盲目招生的现象,缺乏对专业发展前瞻性的考虑,导致毕业生就业环境遇冷。根据学生顶岗培训所反映的情况,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差距大[2]。
目前的8个专业覆盖十几种职业岗位,包括造船生产技术准备、船舶检验、船体工艺、分段装配、船台合拢等,符合大部分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3]。随着造船行业的发展,船舶职业岗位发生了变化,例如船舶板材和型材的放样,当前的放样工作仅需少量工作人员,并且完全应用专业软件进行放样和号料,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把手工放样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的安排滞后于岗位需求。随着现代化造船模式的推进,船舶装配速度大幅度提升,对船舶装配工的需求增加,但在专业设置时船舶装配没有独立分配出来,而是将其作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课程,导致学生就业时专业优势并不突出。
1.3 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脱节
船舶制造业是葫芦岛地区目前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依据十三五期间对船舶行业的发展规划,葫芦岛地区的船舶行业发展正在不断升级。作为葫芦岛地区唯一一所以培养船舶行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学院与地方船舶企业校企合作关系密切。校企合作单位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学院船舶工程类专业教职工挂职锻炼、学生实训、顶岗实习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船舶制造工艺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很多船舶制造工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是现有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发展,毕业生去企业不能马上适应岗位,需要企业重新培养,浪费企业的时间成本,不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 船舶工程类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发展现状
专业预警机制是指对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和就业情况、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对影响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发出警示信号,找出解决办法,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4]。利用CNKI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检索结果显示该研究开始于2014年,研究的起步时间较晚,到2018年为止文献数量仅为14篇,以学院为单位进行预警机制干预为主要研究方向,但是对船舶工程类专业的预警目前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成果较少,很多院校仅停留在预警机制的研究层面,针对发现的问题如何进行动态调整没有给出很好的建设。
2017年5月学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对专业诊断改进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学院发展规划基础上船舶工程类专业积极开展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的研究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确保专业预警机制顺利进行。
3 基于PDCA循环的船舶工程类专业的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
船舶工程类专业从最初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到目前的8个专业,专业数量持续增加,针对目前8个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PDCA循环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3.1 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理论将质量管理分为4个阶段,即计划制订、手段执行、结果检查、问题处理[5]。4个阶段重复循环,每完成一个循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在本循环没有被解决的问题,自动进入下一循环,直到问题被解决。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专业预警中是可行的,专业设置同样需要持续的预警与动态调整,符合PDCA循环理论的核心思想。
根据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订专业预警计划,以一学年为循环周期,实施专业预警计划。针对预警指标体系的内容逐一进行检查,未达到预警指标要求的专业要进入预警名单中,针对名单中的专业采取相应措施,调整专业设置。继续下一轮循环,重新确定预警专业名单,对连续2~3次出现在预警名单上的专业采取减少招生或者直接采取退出机制。
3.2 明确专业预警机制指标体系
预警机制指标体系是对专业进行预警监测的重要依据,指标的选取除了参考高职院校专业综合评价指标,还应考虑院校专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学院船舶工程类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明确一级、二级、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是指专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内容。二级指标是指专业的软件设施建设,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专业培养目标等内容。三级指标是指专业面向社会的评价,包括新生入学率、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平均薪资、就业单位规模、岗位适应度等内容。预警工作启动后,逐级进行指标监测,标记不合格的指标,提出调整方案,在下一轮预警循环中重点监测。
3.3 招生与就业联合推动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
三级指标中的新生入学率、毕业生就业率等数据反映了学生家长和企业对学院培养的人才的认可情况。船舶工程类专业是学院每年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但是生源的入学分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启动生源质量的预警工作,对各省份录取分数和新生分数分布进行监测,做到宽进严出,维护专业的社会声誉。毕业生就业率直接影响专业的招生,而招生工作又关系到了专业未来的发展,招生与就业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指标的监测可以更好地为专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对专业实施可行的动态调整,连续地监测招生与就业情况,并结合其他指标数据,形成船舶工程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分析近五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所得结果作为专业预警及制订下一年度专业招生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3.4 健全并形成常态化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
从2017年开始,学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为专业预警机制搭建了良好平台。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4个阶段,对船舶工程类专业的三级指标进行逐级监测预警,对不合格的指标将进行标注。如果不合格的指标类别超过5个,则该专业需要进入预警名单。
专业预警将政府、企业、院校、专业联合起来,地方政府通过专门的机构对专业进行评估,实现对船舶工程类专业的宏观调控。船舶企业依据职业岗位需求指导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学院根据政府和企业的反馈信息制订年度发展规划,三方相互合作联合推动船舶工程类专业的预警机制建设。专业预警为专业发展敲响警钟,增强了专业建设的生机与活力,所以形成常态化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