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路探究

2019-03-21黄晓雪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内涵院校

黄晓雪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发展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内部管理、校园文化的职业教育新格局[1]。在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阶段,最重要的是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纵观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从粗放型建设逐步向内涵建设发展。那么内涵建设的落脚点应该是什么,许多职业院校都在进行探索,内容也涵盖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高等学校的角度探讨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思路和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途径。

1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

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要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发展的主要宗旨,加快高标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需要紧跟技术进步,改善实习条件,加大对国家战略发展支柱产业的支持力度,对一些薄弱领域开展专业化的发展。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注重内涵建设,坚持创新动力,拓展开放教育[2]。坚持培养优秀人才,进行科学技术创新,践行专业建设与产业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1 坚持以骨干专业建设为基本载体

高职院校必须设置一些重点学科,并以此为支撑点。一是要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将专业方向进行统一,秉承专业化、多元化的专业发展理念,加强专业支撑,促进专业发展。根据本学院的产业特点和优越地理位置,做好自身定位;根据外部产业环境的变化进而调整专业建设,努力加强国家重点产业专业建设[3]。二是提升师资水平。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专职教师培训机制。完善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和轮岗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双师资格的专业教师。三是深化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综合课程体系改革,深化“订单班”和现代学徒企业综合教育模式。充分认识到信息教学的重要性并实际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创业创新水平。四是坚持开放办学。开放办学需要我们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合作力度,进而提高竞争力。

1.2 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动力

学生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只有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更好的生源,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就要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加强教学质量和环境的建设,进而从本质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一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行业标准的引入力度和学习国际上成熟的专业标准,进而拓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强化教学规范管理。按照中央教学标准组织开展教学,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管理,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三是要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推进建立教学工作的诊断和改进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在数据国家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培训质量的规范机制。

1.3 坚持以产教融合为主线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一批示范校高校的建设中引入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院校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以服务型产业的发展为重点,应在更广泛、更高、更深层次上促进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如果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积极探索企业的需要,增强与企业联系;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董事会等,支持和引导企业深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深化企业教学过程的深度和广度,包括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和学生实习培训。在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使企业教育作用进一步凸显;深化体制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高职院校改革,大胆探索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混合教育模式。

2 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在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内涵建设质量,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1 优化体系,改革创新机制

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检验机制,明确权责;建立面向所有教学单位和全体员工的目标管理体系,促进学院管理效率的提高。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质量责任的内在意识,为全体员工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控制力度,切实控制各院校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能力;发挥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外部监测评估技术,建立“院校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质量保证体系。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努力激发学院人才的工作动力、设备和场所的活力。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技术服务基地,建立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2.2 抓住重点,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是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的专业素养。所以说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关乎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是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是现阶段的主要议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制订相关的鼓励政策,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的课程建设比赛,广泛收集课程建设资源,建立课程建设资源库,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深入开展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建设一批具有特色和高水平的课程,并以此带动相关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具有突出建设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给予适当的奖励。

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要符合职业院校的特点,课程建设重点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谋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大限度的融合,要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牢牢把握工学一体化的中心,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能力素养,以此来构建课程体系和结构,将教学做考核结合到一起,积极改革课程的建设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从而建设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升竞争力。2.3强化教学,保证持续发展

先进的教学管理是保证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强有力手段,要想提升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就需要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首先,高职院校要想加强教学管理,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理念提升了,才能开展后续的工作。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要点,结合现代教育的特性,开展教育教学。只有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加强教学管理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队伍,空有理念而没有优秀的教师去实践,这一切都将成为纸上谈兵。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师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实践经验,需要经常去企业顶岗实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做到工学结合,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最后,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根本,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约束性和激励性的奖惩措施,提高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加大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力度,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提升的总体目标。

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全校师生特别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党政领导要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要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院校的整体发展规划。高职院校的学生精神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需要用先进的理念占领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在网络高速发展的现阶段,要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鼓励理论型、文体型社团建设,提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水平,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生活的质量,开拓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形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3 结语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的重大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发挥优势,推动院校转型,是关乎学校发展的关键之举。在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承着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课程建设质量,强化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出具有高水平、有内涵的职业院校,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走入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内涵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挖掘习题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