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探究
2019-03-21任争峰
任争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100)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重要的职责。随着各领域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职业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亟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互联网+”思维,积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及创业技能的培养,探索全新的校企合作路径,建立起不同于传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将对缓解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及促进大学生多途径就业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1]。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常规模式
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且对技能型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策略。
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双元制”培养模式,对参与企业来讲具有极大的优势,企业参与度高,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援助并按学校的资金投入比例分享教育成果;同时,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并对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其二,校企联合式,即企业与学校共同办学,校企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得到办学经费及师资支持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三,订单式办学,即企业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最后由企业按协议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模式。其四,产学合作模式,即企业进驻学校,让师生在学校接触生产,尤其是让学生学到最直接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2]。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企业来讲,虽然与学校达成了共识,但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企业的参与性较低,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该种模式属于学校与企业的自发行为,缺乏政府的支持,即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及法规约束,使得预期效果与实际成效差异很大,降低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2 校企合作方案缺乏指导性
现有的校企合作方案大多停留在纸面上,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一是校企合作双方未能有效制订教学目标,未能及时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校企合作的互动性差,很难实现理论、实践、育人相互融合的培养目标;二是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所追求的利益不同,导致二者之间缺少统筹培训教师的思想,很难实现师资互补的优化教育模式[3]。
2.3 “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实施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教师,而目前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学校教学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无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使得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策略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提高技能及就业率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应与企业联手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措施,以便更好发挥这种机制的优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3.1 校企共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
在现有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或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对学生共同培养的目的。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训基地,同时也可根据自身需求为学校提出专业化的培训需求,便于学校进行专业化课程制作。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可对现有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帮助。
3.2 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课程
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在教材的选定方面,企业或学校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件的网络化,如利用微课、微视频等,培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程的习惯,也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与教师、企业专家的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其二,利用网络平台,将课程上传网络,可使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3.3 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师资共享
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平台的关键以及重要动力是拥有一支高素质,且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校内外互补、专兼职结合的师资团队。企业拥有大批懂技术、有经验、会动手的技能教师和行业专家,而高校则拥有一批懂理论、会教学、懂科研的专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与学校双方可以利用共同资源,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原则,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兼职教师承担一部分岗位技能课程,行业专家开设讲座,与学校师生加强交流,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准及教学效率,充分利用企业与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对学生技能培养的目的。
3.4 利用互联网强化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支持与监督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可对提高学生就业率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政府针对这种模式的监督与支持必不可少。政府应针对现有法律法规构建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保障机制,如国家政府可通过立法,规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应履行服务教育的责任,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参与教育建设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等,以确保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及效果。同时,第三方的监督管理也可作为重点进行考虑,如行业协会等,可通过该类机构成立指导委员会,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发布信息及实现社会资源共享[5]。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人才流失及专业化人才不足等对企业发展将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体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市场需求信息及生产一线所需的实践能力及技能等,对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以及大学毕业生创业发挥积极作用。总之,实施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对实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来说意义重大。从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对现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进行分析,可以为减少企业“人才潜流失”及确保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