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就是直面“人”的教育
2019-03-21刘娜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
刘娜 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
“新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教授持续了十几年的全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成人教育”的重要研究。新基础教育重在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不断学习中“教天地人士,育生命自觉”的教育。
“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如何成人。它通过在不断的研究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最终教师不断吸取新基础的理念,使得自己的思想不断更新,最终影响课堂,让课堂更新,慢慢实现成人教育,让教师、学校、学生成为一个主体,不断更新自我,不断形成自觉的“人”。
我校是新基础实验学校,作为新基础教育的骨干教师,我有幸上了一堂课给李政涛教授看,在一次次的磨课中,我改变了自己的理念从教学设计开始,不再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理解、重难点的突破上,而是以人为中心,围绕知识的内容结构和对教学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共同,挖掘课本中独特的育人价值,从学生的缺失之处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学习的时间、空间、权利还给学生,不再只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更重要的是课堂资源的“捕捉者”“推进者”,让课堂充满了生长感。
现在我就以我上的一堂自学指导课《萧山杨梅》为例,来探讨我是如何让知识进行整合,把课文中的育人点挖掘出来,让新基础教育真正成长为:直面人的教育。
《萧山杨梅》是我指导的一堂自学指导课,本节课是在梁老师的《莲叶青青》的基础上给孩子们自主探究学习的一堂课,孩子们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了解到了两篇课文的共同点。从文章的共同点出发引入课文,再通过对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进行开课,让学生能够较好的体会到本堂课的重要内容,而且课堂学会重心下移让学生来组织课堂,其他孩子对课堂上中缺少的知识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说明,充分给予孩子们课堂上探讨的时间,课堂上遵循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且对于学生的知识老师提出自己的困惑一起来解惑,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课堂上自己的。这是成人教育的第一步。
课堂结束后进行当堂的同伴习作阅读,加深学生对于“睹物思人”写作手法的掌握,因为这个写作方法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所以我们从开课到阅读拓展,最后到习作都围绕着这个主线来开展,为的就是让学生课堂上的知识能够真正做到既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巩固学生的知识,真正意义上从学生角度出发。课堂上我们也有以下几点做得不足的:
1、课堂上还是会容易关注明星学生,所以整堂课上没有能够做到真正的全民化。
2、因为是初尝试单元内结构的教学模式,学生还不是很敢在课堂上畅谈自己所想。
3、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和其他学生的补充并没有太大的深度,孩子们不能较好的挖掘文本,老师看到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的时候会容易担忧过多,所以会情不自禁地想掌控课堂。
4、学生课堂上畅谈自己的收获,思维较窄,没有更深刻的感受文本,被文本打动。
5、课堂上朗读的形式较单一,因为是学生组织课堂,学生的训练还没有到位,孩子们只会机械让其他同学跟着自己读,而不会灵活地让同学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文本。
对于新基础我们一直在探讨,虽然接触的时间较短,而且在课型上的改动较大,一时间还未能呈现出新基础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理念,上次李政涛教授来学校教导我们课堂上要做到这几点: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虽然我们的课堂并没有太精彩,但是我们是一堂真实的课,因为我们有要改革的心,有改革的行动,而且有“成人”的意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坚持不懈的训练,会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让新基础教育成长为真正的“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