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韩国播音员主持人培养与教育的启示
2019-03-21DENGDIHyeWonJang浙江传媒学院
DENG DI Hye-Won,Jang 浙江传媒学院,
一、融媒体时代的媒体环境
(一)融媒体概述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融媒体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新媒体的概念,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新媒体的概念构词上来讲,这是一个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概念,技术的创新让我们的媒体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融媒体则是指通过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同媒介载体的融合,发挥各个媒体自身的优势,相互补充各种媒体的劣势,最终实现资源兼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模式。
(二)融媒体时代的媒体环境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仅标志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发展,同时也让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韩国拥有先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超高速的互联网带来了网络受众的大幅增加,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媒体受众基数大,移动客户端用户也增多。另一方面,各种个人数字设备的普及到促成了新的广播电视职业的出现,自媒体从业者逐渐增加。自媒体的从业主体往往由个人或者个人打造的团队构成,他们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的主体、对象方面更加的自由,同时每一个个体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是在物质文明发展之后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增加所导向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年轻一代作为互联网领域最大的群体,对目前的媒体环境不断地提出新的期望,希望看到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媒体。
二、融媒体时代下韩国播音员主持人的教育与培养
在韩国,可以从节目的类型将主持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把各种情报和信息用整理过的语言准确的地传达出去的广播电视主持人是“播音员”;在第一现场,做鲜活的采访报道的叫做“放送记者”(这里主要是指电视台的记者,大多采访时政相关新闻)或者“Reporter”(这里主要是指自由采访者不属于电视台管理,采访其他类型新闻);播报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叫做“MC”;配音和解说各种电视节目的叫做“声优”;电视购物节目介绍商品情况,对购买商品有帮助的叫做“Show host”;与音乐有关的负责选曲和介绍各种音乐信息的叫做“DJ(Disk Jockey)”;介绍时尚信息的叫做“FJ(Fashion Jockey)”;介绍电影的叫做“CJ(Cine Jockey)”;专业做网络节目和直播的叫做“IJ(Internet Jockey)”;还有其他专门播报体育、交通、证券、天气等方面的主持人,以及包含有电视台在内的学校、企业、机场或车站、球场、赛场等地做向导或现场直播的工作也由播音员承担,这些都属于放送主持人。不难看出,面对融媒体时代范围和种类如此之多的节目需求,教育与培养多样的播音员主持人自然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韩国,主持人的教育与培养从机构来分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公共教育机关教育,类比于中国的大学教育。第二种是广播公司的内部教育,第三种是私立教育机构教育。本文主要以公共教育机关研究为主,辅之以其他两个种类作为补充。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主持人的教育和培养也有调整和改变,下面,笔者将对近几年韩国的大学、广播电视台、社会机构对于主持人教育与培养的相关课程进行总结概括:
(一)韩国公共教育机关
在韩国的四年制大学教育中没有专门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向,一般会在新闻传播学科或者媒体学科下设的专业培养包括播音主持人才在内的新闻、媒体人才,在这里笔者主要选取两所学校进行具体分析,这两所学校的专业课程中都有播音主持的专项实践课程,中央大学是韩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综合大学,新闻、传媒专业更是优势学科。翰林大学是三年制的学院,在学制上与中央大学不同,中央大学是四年,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两所学校基本涵盖了韩国新闻、传媒相关专业教育特征。
1.中央大学
中央大学是一所韩国名牌、世界著名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以表演系、电影系、摄影系、新闻系最负盛名。其中中央大学2018年新闻广播系媒体信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
传播学概论、数字媒体论、媒体发展史、新闻的理解、新媒体与社会、视频制作、通讯技术、大众传媒理论、媒体受众论、放送话法(广播主持话语方法)、媒体文章、政治交流、采访报道论、媒体经济的理解、新闻思想史、大数据新闻论、媒体产业论、大数据新闻论、媒体热点与讨论、舆论和大众媒体、内容陈述、未来社会和文化产业、社交媒体的有序应用等。[7]
这些课程包含了大学4年的课程,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我们发现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理论性的课程,韩国大学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而且专门设立了许多交叉学科的方向性课程,例如政治交流,媒体经济理解等,将本专业与相邻专业有机集合。当然关于新闻放送、节目主持人的课程,也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设立,但课时限于一个学期,该大标题叫“放送话法”的课程,十二周的具体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周:说话的重要性和广播话法
第二周:演讲主体文章和主要创意开发、发音训练及呼吸训练、开发演说细节内容、信息的理解
第三周:掌握意义和韩语隔写法、编写内容、信息的理解、标准语调强化
第四周:演讲内容、多重意义救场、谈话内容的把握、信息的理解、标准语调强化
第五周:演讲内容、信息的理解、说话的速度
第六周:特讲:播音员的实际
第七周:表达方式和演讲风格、新闻模拟进行
第八周:演讲和声音、新闻模拟进行
第九周:举止和动作、新闻模拟的进行
第十周:信息提供演讲、新闻模拟进行
第十一周:说服演讲、新闻模拟进行
第十二周:最终项目发布[3]
通过具体罗列以上课程,我们发现,中央大学的放送话术课程,在以基本的发音和呼吸训练、举止动作、吐字发声、语调的标准化训练为基础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演讲的能力以及新闻报道、播报的实践能力。
2.翰林大学
翰林大学2019年媒体信息学院放送通信专业方向三个年级的课程主要包括:
通讯理论、影像入门、广播电视概论、电影概论、影像入门、世界的广播和通信、电影的历史、广播电视编制论、媒体和大众文化、数码影像编辑、电视学、工作室制作、广播电视策划与构成、电视播音、影像理论、通讯技术和文化、数码影像编辑、广播电视策划与构成、广播电视报道技法、广播电视实习、毕业论文与作品、医疗旅游、通讯、影像制作和导演、纪录片制作、影像故事、电视分析与批评、广播电视通信讲座、广播电视影像产业和经营等。[8]
翰林大学的这些课程也同样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会适当涉猎相邻学科的相关知识,但相比中央大学而言,更加专注于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媒体相关方面的课程,而且还会有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例如工作室制作等。播音员主持人培养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第二学年上半学期的电视播音,另一个则是第二学年下半学期的广播电视报道技法。其中电视播音的课程,十一周具体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周:自我介绍
第二周:建立广播语言的基本姿势-发声的基本姿势
第三周:阅读新闻、朗读新闻实习
第四周:阅读新闻、朗读新闻实习
第五周:播音员的基础、情报演讲和说服演讲
第六周:采访要领,参观学习准备
第七周:电视台参观
第八周:吸引听众、被吸引到听众、电视广播的主导权
第九周:培养播音员的竞争力
第十周:进行讨论放送
第十一周:提问的类型、提问的要领[3]
广播电视报道技法,其十一周具体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周:自我介绍
第二周:收看和讨论广播电视
第三周:广播电视话术,说话方式、试听法、朗读的实际
第四周:写作A
第五周:写作B
第六周:报道实习A (现场感觉熟悉,采访准备)
第七周:报道实习B(出动到现场,采访提问要领)
第八周:报道实习C(分组准备,实习)
第九周:电视台参观
第十周:寻找所在地区、学校里的知名人士,成为记者进行采访实习
第十一周:寻找所在地区、学校里的知名人士,成为记者进行采访实习[3]
这里的“电视播音”课程和“广播电视报道技法”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更加有针对性,在内容上由浅及深,“电视播音”课程从自我介绍到基本的姿态和发声,到新闻播报和演讲的训练,其中特色的课程则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吸引观众,如何主导节目进行的练习,以及提问的相关要领,“广播电视报道技法”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际的报道能力的培养。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利用有较为先进的广播电视设备的媒体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广播电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广播电视设备运营和播音主持的能力。
(二)广播电视公司内部教育
广播电视公司的内部教育,是在广播电视招聘之后,根据入职后的情况进行的教育训练。例如韩国著名的KBS 电视台,新员工入职后,将进行2-3个月的教育训练。首先在研修院实行KBS的理念、组织、经营、广播、人的姿势等培训。研修院结业,播音员被分配到播音员室,进行自身教育。
以KBS为基础,综合KBS、SBS、MBC、EBS 等广播电视台,其内部教育的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1.广播语言理论领域:标准语音和发音、标准语言规范、广播语言论、统一时代韩语课题、实践语法的理论和实际、报告论、广播电视语言和敬语表达等。
2.播音员适应领域:数码广播时代的主持人论、电视新闻的非语言信息、数码广播、语言审议和视频、新闻论坛、组织社区传媒编辑、新媒体和体育播音员、广播电视现场参观、观点发表、3分钟演讲等。
3.广播电视语言表现领域:电视教养节目主持人论、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论、生活信息广播电视进行论、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调和速度、采访报道、旁边的理论和实际、体育播音论、信息化社会和主持人的理论和实际、公开广播电视主持人论、古典音乐放送进行论、大众歌谣主持人进行论、流行音乐主持人进行论等广播电视主持人的理论和语言表达领域的教育等。[3]
(三)私立教育机构教育
在韩国,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和教育除了大学、广播电视台内部教育,还有私立教育机构提供教育培训。在21世纪初开始运作的私立教育机构开设演讲课和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人员培训课程。相比大学的教育,私立机构更加注重教育的推进力、创造力,也更加有针对性和耐心。之前提到,大学的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很多学生甚至没有经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实践、训练,也没有接触过相关设备,而私立学院在相对较短的约六个月的时间左右就可以毕业,快速掌握一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实践能力。
在私立教育机构中,有电视台开设的学院,例如KBS 放送学院、MBC 放送学院等,也有由播音员开设的学院,例如
李善美演讲学院、春温(봄온)播音员学院、韩国播音员学院,以及私立综合播音员学院例如韩国放送学院、首尔放送学院等,他们的课程各有不同,在这里笔者列举两个学院的课程:(下表)
三、融媒体时代韩国播音员主持人培养与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一)融媒体时代韩国播音员主持人培养与教育的特点
1.注重交叉学科和新闻学、传媒学相关专业理论的教育
在韩国,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教育中尤其是公共教育机构的教育,比较注重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新闻学、传媒学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各个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方向,而是在新闻传播、媒体专业方向下,共同培养新闻、媒体的人才。但是,一些大学校会在课程的学习中加入少部分播音主持的实践、实习课程主要包括电视报道、主持播音等相关的课程,如中央大学有一门播音主持的相关课程贯穿一学期,翰林大学有两门课程,贯穿一个学年,当然也有一些新闻、媒体专业的学校没有播音主持相关的课程,更多的是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新闻学、传媒学有关的理论课程。
在2018年、2019年中央大学新闻广播电视系的培养目标中提到,他们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具体来说如下。首先从学科能力的角度出发,培养对多种媒介现象和结构,以及对媒体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与邻接学科:戏剧电影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等相关的学科的交互能力。交流,并编制实行多种教学课程,以掌握系统的媒体理论和批判、判断能力。此外,在业务能力方面,培养主导分析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时代社会舆论的专业新闻工作者。”[6]
通过培养的目标和大致的培养方案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央大学注重学生综合的学科能力,对于相邻的学科同样需要涉猎和学习,知识的综合性、广泛性对于主持人和所有媒体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培养目标中专门提到批判、判断能力的训练,这也是对媒体人、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的能力。当面对新闻、面对公共事件的时候,主持人是否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分析事件的时候,是否具有洞察批判能力,这是个人能力差异的核心。
除了公共教育机构教育,还有更加有针对性的广播电视公司内部教育,因为参与者大部分已经经过大学的教育或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能力,所以大部分课程是实践和技巧课程,但是依然还有部分基础理论课程,例如广播电视公司内部教育的广播语言论、实践语法的理论和实际、报告论、广播电视语言等,私立教育机构教育更加有目的性,则主要以播音主持的业务能力为主。
2.培养方案、目标的与时俱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融媒体时代,媒体环境改变,在保证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对课程和教育方式进行调整。
在2018年、2019年中央大学新闻广播电视系的培养目标最后也提到:“在这个专业里,我们不仅要掌握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大众媒体的内容,还要掌握对网络和移动媒体等新媒体所适合的数码内容的重要概念及特性的理解和制作能力。培养具有未来指向性和创造性的新闻工作者。为此,将以对媒体文化和新闻业理论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参与报纸、广播、影像制作、网上新闻制作实习等过程,经过教育阶段,掌握媒体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不仅是传统的大众媒体,还以培养能够引领数字媒体的新闻广播行业的人才为目标。”[6]培养目标中提到,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大众媒体内容,还要掌握新媒体内容,说明中央大学新闻广播电视系在培养的过程中,已经有新媒体的概念,并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区分。最后提到:“特别是,不仅是传统的大众媒体,还以培养能够引领数字媒体时代的新闻广播行业的人才为目标。”其中数字媒体就类似于融媒体时代的含义。
通过大学的课程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一些与融媒体时代衍生出来的新技术新知识的相关课程,例如:数字媒体论、新媒体与社会、未来社会和文化产业、大数据新闻论等。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加入了许多相关概,并且开设了相关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融媒体时代的变化和特点,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
3.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除了注重基础学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韩国在播音主持的专项教育中,十分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也成就了许多主持人优异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新闻节目的报道、讲述、评论,还是综艺娱乐节目语言反应灵敏度,话语的密度等表现,都得益于在教育中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无论是公共教育机构、广播电视公司内部教育还是私立教育机构,从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它们都十分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在所开设的课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课程,那就是“演讲”,在公共教育机构,尤其是中央大学,以演讲为题目的课程在十二周的课程里占据了七周,超过半数,足以见其对演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翰林大学的课程中自我介绍、吸引听众、进行讨论放送、提问的类型、提问的要领、广播电视话术,说话方式、等课程也都是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还有许多针对具体的节目形式的语言课程,都是在不断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4.私立教育机构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
在私立教育机构的培养当中,也有一个新的变化和特色,在课程当中有个人量身定制的课程的出现,以及一些对于不同节目类型针对性很强的专项课程,例如天气播报、体育转播的课程,这样课程的出现也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作出的调整。
(二)融媒体时代韩国播音员主持人培养与教育的启示
在融媒体时代,韩国播音员主持人培养与教育的特点,给了我们在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培养和教育过程的一些启示:
1.注重培养和教育学生交叉学科知识背景,提升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素养
播音员主持人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广泛学识的综合性艺术人才,面对不同节目,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群,主持人需要组织准确的语言去引导或者解释不同的话题、内容,最终完成一次播音主持的活动或节目,这需要学生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综合素养,应对不同的挑战。
研究也发现,学校教育机构注重交叉学科和新闻学、传媒学专业理论的教育,而广播电视公司内部教育、私立教育机构更加注重播音主持的专业教育,这其实是相互补充的。并且,私立教育机构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课程安排中,有的是一对一的针对性课程还有的是量身定制的个性课程,根据具体节目的专项课程,都在以更为个性化的路径开发主持人的独特魅力,这也符合融媒体时代的环境特色。但是也要注意,社会教育主要由市场所支配,市场的逐利性与主持人个人素质积淀是不相容的,如果没有经过公共教育,而仅仅通过社会教育培养,可能在内涵和综合素养上会有所欠缺。
2.面对环境变化,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面对融媒体时代的环境变化,韩国的学校敏锐的观察到了媒体环境的变化,因此制定出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希望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帮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和清楚现在融媒体时代环境的变化和未来的走向,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开设新媒体相关课程实现。其次,不仅要开设相关课程,更要鼓励学生去尝试了解新媒体平台的节目制作流程与节目风格要求,在理论基础学习和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前行。学生接触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回到课堂与老师同学分享,也可反哺教育。我们知道培养方案牵一发动全身,很难快速调整,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需要把最新的思想和知识渗入课堂,让学生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3.注重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融媒体的环境当中,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除了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各式各样新颖的融媒体节目,往往需要比传统媒体更自如的语言表达、更为自由的临场发挥和更强的互动性和更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所以在教育中,在保证扎实基本功的前提下,一定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例如“演讲”的能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课程设计。笔者认为,演讲训练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欧美许多国家把演讲与写作设置为大学必修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政府工作人员要进行半年左右的演讲训练才能上岗。演讲往往都是有准备的,一方面能锻炼学生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而在演讲的过程中往往是脱稿的,这意味着遗忘、紧张等变数将打乱演讲的节奏和心态,于是,语言的临场组织和表达,临场交流的互动性等方面都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通过演讲得到锻炼。广播电视公司内部教育、私立教育机构的课程中都有“3分钟演讲”的课程,这种限时的演讲除了之前所言演讲的益处之外,还培养了学生语言的精炼程度,让学生在限定时间中寻找更佳有效的语言表达内容。
可见,韩国主持人培养的“学校——市场”二分化结构中存在学校与教育机构的互补关系:学校的教育不直接面向职业生涯,私营教育机构注重培养适合本机构的主持人实践技能;学校负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广播电视台、私营教育机构负责从业人员的进一步专业化;学校对时代环境与技术发展的洞察和对自身教育目标的与时俱进的改革,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受市场规律支配的私营教育机构所带来的对行业的冲击,二者形成了良性互动。
通过对韩国播音员主持人培养和教育的大致了解,笔者认为,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我们需要重基础理论、强语言表达、多学科综合,在保证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开发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能够引领融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