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融合”步伐释放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大能量

2019-03-21永胜县融媒体中心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受众中心群众

永胜县融媒体中心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利于整合县级分散的媒体资源,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进行一体化运作,构建出一个特点各异、优势互补的新媒体平台,有效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意味着,县融媒体中心这个新型架构,更有利于凝聚宣传舆论引导合力,更大的提高媒体影响力,可谓是县级媒体一次颠覆性的变革,意义深远。

一、县级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和新兴媒体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必然会推动媒体业朝着多样化和丰富的方向发展,这让县级报社、广播电视台的发展遇到新问题、新挑战,影响力和受关注度不断衰减,所传播的信息仅能满足报纸和电视的日常发行和播出,报道稿件和电视质量难以保证。其次,县级媒体的文字报道、新闻节目领导新闻比较多,部分根本没有传播价值的领导、会议的日常活动占据报纸版面、电视画面,让群众十分反感。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报纸、杂志、广播、移动电视、网络、手机报、触摸媒体等。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有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形式多样,可以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呈现给受众“图文音视”四位一体的立体信息,所承载的内容更丰富,体验更加深层次;能存储大容量的信息,随时可以“搜索”查找内容,便捷迅速;信息发布及时,随时可以采编发布,无时间限制;受众与信息传播者可以互动,既能提升受众的兴趣,也能帮助传播者不断完善传播信息。

二、媒体整合的需要

县级媒体的融合步伐正不断加快,这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媒体发展大势所趋。做好县级媒体融合,不断创新融合路径,打造兼具新闻宣传和综合服务功能的新型主流媒体,有助于稳固基层主流舆论场,打通自上而下的舆论通道,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媒体融合没有标准答案,更多的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地搭建符合自身实际、展现自身特色的新媒体平台。任何层次的融媒融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以待解决,这是一个冗杂的过程。因此,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积极作为,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牢牢占据思想引领、舆论引导、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的传播制高点,逐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对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思考和分析

随着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不断的挂牌成立,县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部分地区的县级媒体已经进入“相融”阶段,但也有部分融媒体中心虽然挂牌了,还是因政策、经济发展、硬件设施、领导观念的差异,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工作中仍然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在实践中存在制作内容不精、传播能力弱、表现手法单一、群众关注度低等问题,反而是一些县域商业自媒体公众号办得既生动又贴近百姓生活实际,受众群体的粘合度很高。

为此,县融媒体中心在推进融合的过程中要不断自我革新,在体制机制建立、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培养、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在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方面下功夫,增强媒体的深度“融合”,释放县级融媒体的最大能量,持续扩大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融合发展脚步。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常见的做法是将报刊、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微信、网站、微博等多种媒体资源整合,一次采集,多元生成,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做法。但多数县级媒体规模小、实力弱,体制内人才缺乏、设备落后,管理生硬。因此,各地在推进融媒体中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妨试着延伸内容的产业链,采取与商家、公司合作等方式,取得有效创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同时,采取借助外力,通过与互联网巨头、媒体技术公司、各级传统媒体、新媒体、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县级媒体融合提供技术、渠道、策略等多方面的支持,以合作促进融合转型,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的步伐。

(二)聚焦媒体核心发力,加快融合发展脚步。对于媒体的发展来说,无论是广播电视、报刊网站,还是现在的融媒体中心,不管新技术如何演变,媒体形态如何变化,真实客观的新闻准绳没有变,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没有变,权威、迅速、本土的内容,永远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县级融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抓住媒体的本质,紧紧抓住当前最受关注的新闻点和最贴近当地群众生活、最体现本地人文风情的内容这一核心,注重新闻内容创作,通过时政动态、关注民生、公益性报道、舆论监督等栏目设置,推出更多有价值、有品质、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结合信息传播新技术,努力打造新型融媒体产品,真正让融媒体贴近群众、走进民心,切实增强基层群众对县级媒体的认可度、信任度、喜爱度,真正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宣传文化和舆论引导中的主导性、关键性作用。

(三)重视融媒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融媒体是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要实现融媒体“深度”融合,关键还是在于人。县级媒体规模小、人员少、设备落后,新媒体人才更是缺乏。因此,在县级媒体融合进程中,获取信息的发现力和传播信息能力的提升,根据各个平台需要编辑内容,以及整合新媒体传播形式的编辑要求等综合能力的要求,给新闻采编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本领恐慌,新闻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在推进融合的过程中,应把培养全媒体人才作为重点,即要培养既能敏锐捕捉到新闻点,清楚什么内容最受百姓欢迎,又能掌握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并把二者相融合,能够方便自如地对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进行灵活编辑制作,用最合适的技术呈现最有吸引力的内容,以此来吸引受众的媒体人。具体来说,要加强新媒体人才培养,通过参访、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紧跟新媒体发展的步伐;要加强与省、市新媒体平台的交流合作,建立县级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人员到省、市平台锻炼学习的长效机制,让县级新媒体人才有到上一级平台学习的机会;要请上级优秀新媒体人才到县级平台开展“传帮带”,提升县级新媒体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最终,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新媒体传播形式,实现传播对象广泛化、传播渠道精准化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

(四)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受众粘性。县级媒体受地域限制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所传播的信息必然有限。对受众来说,有央级、省级、市级媒体和各商业媒体等众多可供选择的信息传播平台,这给县级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不思改变,还是仅仅依靠有限的信息传播来吸引受众,是很难受到群众关注的。因此,县级融媒体要在做好“信息传播”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搭建“新闻+服务”或“政务+民生”平台,通过提供县域公共服务增强受众对于县级融媒体的关注度。同时,加强传播手段创新,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互相融合,有效提升县域媒体信息传播力、舆论引导力。

(五)突出功能的多样性,增强媒体效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平台,不仅是新闻的发布者、消息的传播者,还将成为服务的提供者、关系的构建者。县级融媒体肩负着准确传达党委政府信息的作用,它具备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的特点,让群众能及时了解政务,并形成监督效能。除此而外,媒体能成为连接群众的通道,提供社区服务、社会救助、青年就业、社区养老、贫困帮扶、纠纷调解等服务,解决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问题。它还通过传播法制信息,不断提升公民法律素养,促进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这样,让县融媒体中心不但能成为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好帮手,还能成为基层百姓的“贴心人”,真正实现媒体作为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猜你喜欢

受众中心群众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