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融媒体语境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

2019-03-21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阵地舆论受众

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

在信息时代,伴随着媒体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众声喧哗、复杂多变的舆论场,造成信息传播秩序发生了紊乱。为加强中国声音传播,还应立足媒体深度融合视角,探索媒体新动能的发挥途径,以便完成主流舆论阵地的打造,确保中国声音、中国故事能够得到较好传播,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融媒体语境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要求

针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需要通过舆论引导保证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在社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能否坚守主流舆论阵地,关系到舆论引导是否及时、有力,进而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在融媒体语境下,人人获得了麦克风,受众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观念也取得了多元化发展,使得舆论场上出现了持续噪音,容易导致次生舆情发酵,给问题应急处理带来威胁。面对这种趋势,想要加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需要做到科学发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顺势而为,通过发挥媒体融合新动能把握舆论战场的主动权,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在为群众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对群众的有效引导[1]。因此在主流舆论阵地建设中,需要重视融媒体传播手段创新,促使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等得到提高。

二、融媒体语境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方法

(一)通过媒体融合增强传播力

在主流舆论阵地建设过程中,为提高媒体传播力,还要加速媒体融合。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加强广播、电视、新媒体、网络等资源的整合,实现媒体布局优化,而并非是简单对各种媒介进行相加。结合规范管理、科学导向等要求,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可以形成全新传播形态。采用数据手段,能够加速各媒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全媒体矩阵,实现优势互补,在丰富传播手段的同时,遵循传播规律实现传播渠道拓展[2]。在完成各类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保持传统媒体审慎运行态度,利用各媒介平台信息相互佐证,实现多方核实,产生全面和深度报道,有效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在确保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广播、网站、微信、APP等平台的统筹运营,实现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信息传播方式的融合运用,可以将各类信息资源第一时间聚合推送。打造可融、可控、可转的媒体传播矩阵,做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和多元发布,能够凭借媒体融合提升传播力获得舆论引导主动权。

(二)实现服务聚合提高黏合力

在新闻报道中,融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工具,同时也是服务人民和社会的载体。把握跨界融合的着力点,聚焦民生,为民众服务引导群众,促使媒体黏合力得到提高,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奠定扎实基础。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还应借助各种媒体资源开展媒体、政务、公共、增值等服务,在维持传统业务开展的同时,实现服务创新,通过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充分发挥媒体融合新动能。提供政务服务,将融媒体平台与政务网对接在一起,能够开展政务公开、政务办理、群众建言等服务。开展公共服务,可以使媒体聚焦于群众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的聚合,为群众生活方方面面提供便利,促使群众始终关注平台动向。按照这一思路完成融媒体中心打造,可以与其他层级媒体单位区别开来,加强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使融媒体平台凭借较高黏合力在舆论引导方面获得天然优势。而在服务开发的过程中,媒体与各行各业实现跨界融合,可以使媒体态度与群众态度保持高度一致,贴近群众加强主流文化宣传,促使新闻舆论阵地得以筑牢。

(三)做到团结受众强化引导力

媒体需要服务大局,坚持团结稳定和正面宣传,以便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在主流舆论阵地建设中,为帮助民众分清是非、黑白,提高媒体引导力,还要抓住融媒体发展趋势做到团结受众,展现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在民众心中构筑社会发展美丽画卷,引导民众积极生活。结合这一目标,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面向受众,使受众成为媒体工作检验者,从满足群众需求角度出发提出媒体融合目标,主动实现优质传播内容生产,利用多种途径实现内容传播,保证受众期望得到及时响应。考虑到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愿望,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应提供平台和接口,引导受众参与优质内容生产,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凭借庞大受众群体,融媒体可以获得强大“造血”功能,聚焦民众关心话题和社会热点及时完成正面新闻资讯和便民信息发布,融入受众实现时代主旋律的大力弘扬。通过广大受众完成真实新闻素材收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媒体内容精准发布,并通过各种平台加强与民众的互动,能够抢占舆论制高点,完成新型主流媒体打造。

三、融媒体语境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保障

(一)技术发展保障

依靠媒体融合动能建设主流舆论阵地,需要将先进技术当成是支撑,确保各种媒介得到顺利融合的同时,能够使新型媒体保持高效运作。为此,需要督促各级媒体提高技术水平,完成全媒体采编平台建设,引入VR、AI、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媒介生态环境的发展,促使受众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完成融媒体平台打造,才能使各种资源得到汇聚,为各种业务开发提供支持。在实践工作中,还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并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尽快实现5G发展。针对技术引进、运用和运维管理等各方面,都要提出明确要求,保证技术能够得到及时更新,确保媒体各项服务能够得到扩展。通过对各种技术平台提供的服务进行充分运用,能够使媒体融合与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对新技术的需求得到满足。

(二)制度发展保障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实现采、编、发等各环节的重构,促使主流媒体运营模式发生变革。想要有序开展传媒活动,确保主流舆论阵地能够稳固建设,还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在媒体报道阵地中,需要建立完善责任制度,保证岗位分工明确,各部门人员可以得到统一指挥和调配,保证各类媒介信息能够在融媒体稿库中汇集,并根据手机、PC等各种平台信息传播需要实现信息抽取,促使不同平台能够在新闻生产中实现优势互补。针对舆情、舆论,需要建立刚性制度,将舆论引导工作当成是重要任务,制定严格工作规范,确保微信、报刊等平台能够每天安排人员进行舆情及时报道,保证相关部门负责人能够及时接收报道口径指令,实现各地紧急舆情的及时、科学处理[3]。加强制度保障,能够使各平台得到严格把控,合理掌握报道方式和节奏,为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奠定扎实基础。

(三)人力发展保障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制播等工作的开展面临复杂局面,需要完成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新闻报道能够做透做亮,新闻传播能够做大做强,继而取得良好舆论引导效果。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求媒体人打破工作习见,树立融合创新思维和服务意识,能够主动学习融合技术,借助各种渠道和平台完成信息收集,从服务受众和主流舆论引导角度完成多元化内容制播,保持理性判断力和新闻大局意识。媒体人主动作为,不断学习新一代信息技术,掌握新媒体表达方式,并从受众角度进行思考,完成舆情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能够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报道,在成功坚守主流舆论阵地的同时,成长为融媒体时代的职业媒体人。

四、结论

在融媒体语境下,还应加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以便实现信息传播新秩序的重构。同时,在实践工作中,想要确立媒体的主流舆论引领权,还要通过媒体融合、服务聚合、团结受众促使媒体融合新动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媒体的传播力、黏合力和引导力得到提高。而在舆论格局变革中,需要加快技术、制度和人力的发展,才能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全方位保障。

猜你喜欢

阵地舆论受众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