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热播现象探析

2019-03-21河北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攀登者爱国祖国

河北大学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逐渐受到观众欢迎,正在成为影视行业和传媒行业普遍关注的重要命题。此次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依靠其优质内容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上映时机极佳以及制作团队的积极营销,使三部主旋律电影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尝试使用文献分析法,探析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热播现象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的热播情况

(一)《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的主题内容

《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国庆档影片均是以庆祝祖国七十周年为主题的献礼片,每一部影片都是中国精神的彰显,是弘扬正能量、提升文化自信的主旋律影片。

其中《我和我的祖国》选取7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典瞬间,讲述普通百姓与祖国之间永不能分割的动人中国故事;《攀登者》讲述中国登山队为证明珠穆朗玛峰主权,两次艰难登顶的故事;《中国机长》取材于四川航空3U8633 航班的真实事件,讲述飞机故障时机长成功处置罕见特情,确保机上全体人员生命安全的奇迹故事。

(二)票房数据

自国庆档主旋律电影上映以来,票房数据屡创新高,被称为“史上最强国庆档”。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9国庆档(10月1日-10月7日)票房收入总成绩为43.98亿元,观影人次1.17亿人,播放场次达261.22万次,场均观影人次45人。其中仅《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在国庆档期间票房总计就达到42.47亿元,占总票房收入97%。《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场均人次甚至超过50人。

而对比2018国庆档(10月1日-10月7日)的票房收入仅为19.08亿元,观影人次5408.58万人,播放场次246.76万次,场均观影人次22人。

2019年国庆档相比于2018年国庆档,票房收入增长24.9亿,同比增长130.5%。同比观影人次0.54亿人上升了116.47%,同比场均人次22人上升了113.64%。

二、热播原因分析

(一)优质内容:讲好中国故事

国庆档主旋律电影内容真实丰满,与普通百姓联系紧密,以爱国主旋律契合观众心理需求。同时还注意情感升华,做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以接地气、有温度的良心之作打动观众。电影不仅仅局限于内容本身的简单创作,更是在个人情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

以《攀登者》为例,影片将方五洲攀登珠峰的个人理想与特定时代中国人想要站起来的愿望相融合,体现人类对自然和极限的挑战,而更重要的是体现人民为了祖国强大而付出的血汗、做出的牺牲。这种将个人情怀同民族精神的融合,让观众触动,给观众启迪和正能量的引导。

国庆档的三部电影的内容虽然角度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讲述一个个动人的中国故事,这样的优质内容是热播原因之一。

(二)特殊的主旋律电影:唤起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主旋律电影”肩负着传达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主要以官方视角来描述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和伟人,呈现出一种“宏大叙事”的模式。国庆档主旋律电影也承担起了传达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但是这三部电影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不再讲伟人故事,而是将普通百姓的故事融合进大时代故事的讲述中,唤起每个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根据学者詹金斯提出的传播仪式观,受众在观看电影时,看到大家与自己分享着同样的情感时,亲近感与归属感会油然而生。除此之外,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也提出: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集体记忆会唤起每个人对于历史的回忆。

以《我和我的祖国》——《回归》这一短片为例,中国人的身份使观众共同回忆起1997年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国旗升起时的激动和感动,使此时此刻正在观影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分享着同样的记忆和同样的激动骄傲,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从观众的内心油然而生。这种集体记忆和共同感受的唤起,让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升腾起强烈的文化自信,有亲切感、归属感和骄傲感,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是热播的第二个原因。

(三)恰逢其时:全民爱国情绪的表达窗口

1.利用国庆借势营销

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的上映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对于祖国和人民来说都是一件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主流媒体更是营造出了举国欢庆、爱国主义情怀浓厚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下,推出契合爱国主义气氛的爱国电影,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建国七十周年的阅兵仪式更加深了这种浓厚的爱国气氛。根据新华网的统计,自10月1日凌晨4 点开始,“阅兵”的讨论热度就在稳步上升,并在阅兵期间达到传播的最高峰。在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社交平台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阅兵仪式结束之后,观众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影院,换一种方式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换一种方式来表白祖国。

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搭乘上国庆这趟顺风车,抓住“爱国”主题,巧妙瞄准受众的爱国情怀,完成电影的营销。

2.网络民族主义渲染

2019年形势多变,出现了中美贸易战打响、中国香港持续暴乱、华为被美制裁等等事件,在这些事件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得更加团结一心,从而在网络上表达出一种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有“饭圈女孩守护阿中哥哥”的网络民族主义行为。在这些情绪的渲染下,这三部影片的出现正好给了受众一个表达爱国情绪的出口,促进了影片的票房增长。

(四)短视频营销、多级传播

1.短视频营销

近两年来短视频行业崛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火热,国庆档主旋律电影都在抖音、微博等短视频平台开通了官方账号,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巨大流量进行营销。

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我和我的祖国》开通了抖音官方账号,除了使用花絮快剪的宣传手法,还使用音乐接力营销,还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明星歌唱接力赛,参与接力的明星有佟丽娅、马伊琍、刘昊然等主创演员,也有肖战、王一博等人气艺人,充分为电影的上映造势。

而《攀登者》也在抖音上发布花絮快剪、营销吴京和张译的“塑料兄弟情”等等,都使影片的热度不断上升,极大地调动了网民的好奇心。

2.多级传播

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由大众媒介发布,然后微博、抖音上的大V 账号转发,最后在受众之间再次传播,形成广泛的多级传播,使得爱国情绪在受众之间相互感

染,形成一种群体氛围,这种氛围形成一种“场域”。根据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卢因提出的“群体动力论”,这种场域对每个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众也在此过程中备受鼓舞,并完成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样正向的自我身份的认同。

三、国庆档电影热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实现爱国教育

从题材上来说,国庆档主旋律电影都是个人情怀与爱国精神的融合,从个人的英雄主义上升到一个民族和国家形象英雄主义,蕴含着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爱国教育的良好选题。

从人物形象来说,三部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英雄楷模,这些英雄楷模身上有各种各样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能唤起观众的爱国情怀,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除此之外,国庆档主旋律电影当中对中国的高光瞬间、艰苦奋斗的历史都有体现,这也是对受众的一种爱国教育。

(二)唤醒身份认同与社会记忆,树立文化自信

对我国而言,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民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尤为重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电影中蕴含着的爱国精神得到了观众对与个人身份、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主旋律电影成功唤起了中国人的归属感,完成“我是中国人”这样的身份认同,以及“我爱中国”这样的情感共鸣,让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升腾起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树立起对于祖国文化的自信。

(三)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输出提供新策略

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输出,承载了中国电影艺术多年来的探索,是我国通过电影等文艺作品进行国家意识形态输出的成功实践,这种实践对内完成爱国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对外展现国家形象。

一方面,主旋律电影的宣传阵地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平台,有利于获得年轻受众的支持,以埃吕尔提出的整合宣传的方式去激发年轻人的爱国情感,利用电影、音乐等通俗文化的载体,影响受众的思维方式,完成爱国教育,树立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大国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电影作为极受大众喜爱的传播媒介,对国家形象的展现有着独特的作用。美国大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典范,以美式价值观塑造全世界“想象中的美国”。此次国庆主旋律电影的热播是中国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输出国家意识形态的优秀实践成果,向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猜你喜欢

攀登者爱国祖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致敬创新的攀登者
北凌绝顶:《攀登者》背后的故事
攀登者
雪山上的攀登者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