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2019-03-21辽宁传媒学院
辽宁传媒学院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愈发显示出其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在新闻事业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其产生了一些变革,人工智能推动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新闻生产趋向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新闻生产的变化也必将会对新闻媒体的结构、运行以及职业伦理产生影响,进而对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一、人工智能为新闻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一)助推新闻产业变革
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新闻生产模式,新闻产业开始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行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技术替代,这大大的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了新闻生产成本,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中国IT 新闻网的出现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的完美结合,这意味着新闻生产将会向自动化迈进。人工智能的运用丰富了新闻媒体的呈现方式新闻生产趋向高效化、智能化发展。
(二)促进新闻生产去中心化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语境下,新闻传播的内容生产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碰撞,更重要的是通过人与机器之间的倾力合作,汇集人类智慧通过机器的大数据精准计算,从而集结出最优质的新闻成果。多种主体在自己的运行模式下共同参与某话题的讨论研究,这能使这一话题的新闻报道更全面、立体。去中心化的新闻生产能够让受众更充分的了解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多层次需求。新闻媒体报道建议只用主谓宾短句及数字,只透露新闻的信号,不参与新闻的描述,报道者不能通过描述表达自己的倾向性。
(三)全面把握新闻媒体
人工智能在技术方面突破了传统记者采写新闻上自身的局限,不仅在采访新闻方面可以做到记者自身难以做到的人的延伸而且能够从更多空间和维度分析、解读新闻。我们现阶段处于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全面解读,并通过计算分析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有利于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同时传统媒体很难进行对报道发出后的效果进行预测,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计算,预测新闻发出后的效果将成为可能。
(四)促进媒介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得新闻媒体不可能再保持着传统媒体的时代分离性。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媒体与媒体之间、媒体内部之间以及媒体和其他机构之间的跨界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的内部结构,形成了互相通融的局面。锡林郭勒日报社与中国电信锡林郭勒分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探索5G时代媒体行业与通讯行业跨界合作新模式。这一举动将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媒领域的创新深度融合。
二、人工智能给新闻生产带来新的困境
(一)冲击新闻伦理
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很大程度来源于人们为其设定的固定模式,缺少人文关怀。对信息进行批量的生产,是一种文化工业,会造成信息的同质化以及人的异化。算法的使用,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同时人工智能的把关机制不够严谨,使得一些低俗、泛娱乐的信息得到传播,这些都对新闻媒体的传统伦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也使得媒介的权威地位受到打击。
(二)过度依赖致使价值缺失
人工智能高效便捷的作业方式极大程度的解放了新闻工作的生产力,但长此以往难免会让部分工作人员产生依赖心理。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不分题材、形式、不进行思考的大规模运用机器人写作。依据算法数据处理进行的新闻报道,只是冰冷的数据和简单到概述,这样的新闻报道缺乏感情和人际关怀。生冷的语言拼凑出的文章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将会导致新闻价值缺失。
(三)把关机制重组
信息爆炸时代,大数据传播环境导致媒体内部对信息的筛选、把关工作人员很难做到对海量信息的全部把关。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给这一工作带来了便利,机器人筛选替代人工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以盈利为目的各大平台在信息筛选把关时,丧失了公共性和专业性的特征。这样的行为导致大量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层出不穷。混乱的传播环境和虚假的受众数据,影响了新闻媒体对受众需求的正确判断,给新闻工作带来困难。
三、结语
如今人工智能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待考量,人工智能还处于被人类设置驱动阶段,无论是机器人写作还是大数据计算都是被设置的一种定式资源整合程序。只有提高新闻工作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与操作能力才能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的运用于新闻生产发展,使其成为助力而不是阻力。未来新闻行业发展的走向,仍然掌握在人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