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发展策略研究

2019-03-21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时效性深度受众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移动化、碎片化成为信息接收的主要方式,而以深度和广度见长的深度报道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在传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深度报道需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和受众接收习惯,结合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质,做好选题策划和信息传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深度报道的现状

深度报道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以选题重大、体量丰富、问题挖掘深入、背景信息全面等特点见长。一度成为纸媒和电视媒体颇具竞争力的报道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度报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近年来,华商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纸媒的深度报道部被解散。《新闻调查》等多个深度报道类的电视节目收视下滑严重,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前景受到了质疑。

新媒体时代,“碎片化”成为信息组合和传播的主要方式。而深度报道集中式、组合式、连续式、系列式的报道方式似乎与此截然相反。另一方面,深度报道的承载媒体多为纸媒和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纸媒和电视媒体不仅运营成本高昂,而且在时效性和互动性方面都远不能与网络媒体相抗衡。在纸媒寒冬、电视媒体不景气的背景下,深度报道的受众也随之减少。

二、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不足

(一)注重纵深、时效性差

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进步,信息接受移动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媒体平台可以做到信息的随时更新、时效性明显。

而深度报道多以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者预测性报道为主。因为报道内容多涉及事件深层次的解释、说明,或者现象多方位的综合梳理。所以往往跨越时空限制,需要更长时间的采访调查和更多人力、物力投入才成完成,所以在时效性方面几乎没有优势。

(二)传播限制,互动不足

深度报道的承载媒体以传统媒体为主,不管是纸媒还是电视媒体,在互动性方面都远不能与新媒体相比较。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不断发展,读者参与度逐渐加强,留言和评论功能使普通读者也可以对时事热点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强受众的参与度,针对一些话题度高的事件甚至会专门设置话题讨论等方式,将“全民参与”发展到极致。例如2019年10月大连14 岁男孩杀害10 岁女孩的事件,微博就设置了相关话题,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问题展开讨论和统计,加强受众参与的同时,也收集了受众声音。

而深度报道因为对内容要求较高,从策划到完成基本都由专业记者完成,期间普通受众能够参与的环节基本没有。对于深度报道,受众可以在其完成后品读、观看。却不能在其完成过程中参与其中,同时,在其完成后能够反馈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所以深度报道受众的参与度有限,不能与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相比。

三、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发展策略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新闻事实更为深入、全面的报道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大放异彩。但依然拥有受众和市场。随着深度报道与新媒体平台的不断磨合,深度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调整之后,依然是信息传播不可替代的一种方式。

(一)内容上,与新媒体“碎片化”内容相补充

新媒体平台的低门槛和较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新闻事实。在受众的关注和反馈过程中,信息淘汰也在进行,网络平台不断淘汰掉虚假信息和夸张信息,有利于深度报道记者从中选择恰当的选题和可用的素材。

另一方面,“碎片化”信息虽然在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方面占优势,但难以满足受众对信息更深层次的需求。深度报道可以把网络上支离破碎的海量信息按照逻辑思路进程整合,由点及面,实现“碎片”和“深度”的有效结合。受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了解“是什么”,进而从深度报道知晓“为什么”和“怎么办”。

(二)形式上,借助图片、视频、超级链接等辅助传播

传统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一般与文字长度和视频时长挂钩。对于受众来说,外在的单一的形式,会增加视觉压力和时间顾虑,降低阅读兴趣。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需与新媒体特质相结合,在形式上做出改观。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不应仅局限于纸媒和电视媒体,可以依靠新媒体平台来完成传播,例如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超级链接的形式。例如“六神磊磊读金庸”“售楼处”“没药花园”等深度报道微信公众号,均因为适应微信传播形式、满足受众需求,拥有稳定的受众和较高的评价。

而已有的纸媒或者电视媒体深度报道,也可以与新媒体完成融媒体传播,例如《南方周末》《新京报》等深度报道媒体,都在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多插图已经成为常见方式,同时也借助字体颜色、形式的变化来突出内容。迎合微信受众的阅读习惯。

(三)风格上,进一步做出简洁、高效的引导

深度报道并不意味着复杂繁琐。相反,越是深度报道,反而越需要简洁、高效的引导。采访深入、视野长远、资料翔实,这种“深度”在传统媒体中通过篇幅或时长来实现。而在新媒体时代,却需要在媒介融合交互的简介中寻找平衡。

简洁、有效的引导,可以帮助受众理清思路,有效地熟悉新闻事实,不至于被深度报道较多的文字或较长的时长困扰。同时,简洁高效的引导可以帮助受众从中选择更感兴趣的内容,获取信息的效率极大提升。例如《南方周末》的微信公众号,在每篇文章的起始部分,都会首先标注全文字数和预估阅读时长,帮助读者确定是否选择阅读文章。而且,每篇文章正文基本都会由小标题引领,使读者通过小标题确定每部分的内容重点,根据需求有选择的阅读,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猜你喜欢

时效性深度受众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深度观察
增强基层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