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记者走基层,接地气的重要性
——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为例

2019-03-21晋中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基层

晋中广播电视台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记者的基层采访工作中,应该发挥这一作用,常走基层、紧接地气,客观反映社情,理性调查民意,并做到惠泽受众,传播民声。

一、记者走基层、接地气的重要性简述

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记者只有通过走基层、接地气的采访,才能在点滴间记录时代大变革,从细微处见证城市新发展,凸显新闻价值。首先,所采访的对象、事件必须真实感人,播正能量,这也是新闻媒体人应该信守的职责;其次要保证所采访的新闻对象人物鲜活可信,通过鲜活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报道来扩大新闻传播影响力;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媒体记者必须走好基层,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增长见识,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前线报道者。当前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宣传素材非常丰富,记者应该把握这一机会,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走入基层,衔接地气,礼赞新中国,为受众奉上最优质的新闻节目内容,为祖国70 华诞献礼庆生。

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记者走基层,接地气宣传报道的例证分析

(一)讲述真实故事、传播和谐正能量

记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记录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记者走基层、接地气的关键就是在基层中发掘真实故事,通过对真人、真事的挖掘来传播社会和谐正能量,真正做到与民同心同意。2019年9月12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与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为提振全市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勇气与信心,重庆电视台记者走入基层,围绕加速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展开“走基层、接地气”基层采访工作。在某社区,记者就发现社区居民也在搜集素材,整理拍摄“70周年感动重庆系列微电影征集大赛”。在大赛组织中所有的微电影都出自基层民众之手,其中记录了70年来祖国从建国到当前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几代人的艰苦卓绝奋斗生活。记者在走基层、接地气活动中也同时参与到微电影征集与拍摄工作中,共同参与大众制作影片,并加以宣传,围绕社区活动建立“守望”主题,拍摄感动70年微电影主题系列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微电影的拍摄素材都是真人真事,其中不乏感人事迹。只有取自于基层的作品才是最真实、最能映射社情的,通过这些素材向社会传递和谐与温暖,真正惠泽城乡广大受众,让发生在百姓间的琐碎事成为基层地气,让记者制作出带着基层情感体温的优秀作品[1]。

(二)采访鲜活人物、扩大新闻影响

“记录动人故事,记录70年奋斗历程”,在70年走基层采访报道中,我台记者以“献礼70年采访抗战老兵”为主题,围绕人物展开采访,9月25日,在市中医院病房内,众多媒体记者围在了96 岁老红军邱老的身边,听老人讲述战争年代惊心动魄的故事。邱老是老红军,从加入红军到新中国成立,前后14年身经百战,多次负伤,是一等残疾军人,在被采访到战争年代的故事时邱老讲得津津有味,回想到伤心处也会止不住流泪,作为新中国功勋,像邱老这样的人物形象绝对鲜活,他讲述的故事非常有震撼力和说服力,通过对他包括其他红军老战士的采访能够扩大新闻传播影响力,让更多人认识邱老,认识战争年代那些甘为祖国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红军老战士。这样的新闻素材只有记者走基层才能看得到,只有在与老红军真诚的、接地气的采访中才能得到深度挖掘,这是每一名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都必须把握的业务要点,更是作为新时期媒体人的重大责任。

(三)关注基层民生、把握基层视角

在新媒体时代前线记者还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业务素养,为圆满完成70周年宣传报道人物历练自我、打磨专业素养。在基层新闻素材采集与播报过程中,应该更多善用反常规视角抓拍新闻内容,让镜头聚焦更多关注到人们都关注的视角,同时逆向抢拍到那些人们没有关注到的视角,呈现新颖的基层新闻视觉感官,营造一种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让基层新闻内容更有料、更精彩。例如百姓视角是百姓最为关注的,通过“我和我的祖国”栏目策划板块深入基层百姓,精确抓拍他们每一个基层百姓的生活细节,特别是在关注某些基层特困户的生活状态,将采访话筒递给他们,鼓励他们说出自我心声,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家庭收入,并将“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的精神传达给他们,实现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提质量,在宣传报道中高度关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争取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和基本医疗问题。

三、总结

走基层、接地气,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中记者必须拓展新闻视野、丰富新闻内涵、在基层采访过程中多抓民生关注要点,强调对新闻事件的直击与合理驾驭,争取在成功完成70周年宣传报道的同时也走好基层,讲真实故事、采访鲜活基层人物、做好自身基层宣传报道工作,在与基层百姓的基础过程中传播正能量,历练自我,同时也争取做一名人民群众思想的合格传播者。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新时代党报的新使命新实践——以《嘉峪关日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新闻宣传报道质量的提升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