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9-03-21林子晔

传媒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

林子晔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所谓深度报道,指的是对重大社会问题与新闻事件进行系统反映、阐明和挖掘新闻事件内在因果关系、揭露新闻事件意义与本质、探索和追踪事件发展的报道方式。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受到了巨大冲击,亟须寻找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研究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当前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概况

在中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出现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起步相对较晚,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受众与业界的广泛关注,使其获得了良好发展环境。中央电视台在1980年推出了首个深度报道电视栏目“观察与思考”,该栏目中《包产到户后》《两个县委书记》《北京居民吃菜难》等电视新闻反映的都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比起常规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最大的特点在于并不局限于述说事件本身,能够立足于探寻事件背后的故事这一受众需求,关注社会敏感处与生活深处,对新闻人物与事件进行深入评析、追踪、访谈、透视等,让我国电视新闻百花齐放,稳固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根基。

二、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一)深度报道主要特征

(1)深刻启发性。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相同,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在采访过程中既需要形象思维、知觉、感觉等,又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判断,通过理性思维对新闻事件表面下存在的深层次文化、社会等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剖析。因此,深度报道需要以第一手资料的整合为基础,认真挖掘其内在本质,并借助独特的电视媒体表现技巧与手法、倾向性的舆论宣传来揭露新闻事件内在根源与真相,使人们了解真相并得到警示与启发,让深度报道起到社会道义功能。

(2)准确客观性。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通常借助电视媒体准确、客观、快速地将新闻事件记录下来,在经过一系列的取证调查工作对新闻事件起因、经过与结果的整个过程进行追踪与展现,然后以此为基础力行地归纳和思考,将事件真相挖掘出来。因此,准确分析与客观真实是深度报道区别于常规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还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3)整体宏观性。深度报道既着眼整体又立足宏观,能够将单方面记录转变成多角度扫描,追求思辨、凝重和质朴的风格手法,揭露新闻事件中人们的意识与想法,把握与观察社会脉搏,提出的社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同时,深度报道与常规报道相比,能够将更多新闻信息提供给人们,并指引其探寻深层次的新闻本质与内涵。

(二)深度报道种类

纵观主流媒体当前深度报道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与组合报道,它们在深度报道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连续报道。在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中,连续报道是十分常见的类型,通常会在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等报道中使用,该方式将调查过程作为主线,特定时间内对得到的调查素材展开新闻连续报道,记者往往深入事件内部和当事人互动、交流,根据新闻事件时间顺序整体把握事件全貌,再将其系统、真实地为广大受众展示,并产生一定程度社会影响[1]。

(2)系列报道。深入报道中的系列报道指的是由新闻事件出现原因展开报道的一种方式,能够在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对相同新闻主体与题材进行反复报道,把原因分析当作报道线索,对新闻事件层层深入,并将多方面、多层次的状况展示给人们,对新闻背后的故事进行探讨,使人们对新闻事件长期关注,增加其收视兴趣。虽然整个系列报道的各篇报道不具有严格的连续性,不过这些报道的主题思想相同,从而通过该系列报道使深度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大大增加。

(3)组合报道。组合报道在深入报道中也是一个主要类型,快速型组合报道实现了电视新闻编排形式的突破,能够全面组合平时生活中出现的多种重大事件,最大限度地要求报道快,追求新闻报道时效性。深度报道的快速组合报道在报道中能够将一篇变成多篇,出现重大事件后,电视新闻通常先进行主要信息的报道,随后伴随推移,在多个角度深度报道新闻事件,从而使人们及时地在大体上了解事件情况,并跟随持续报道对新闻时间有更多的了解[2]。另外,该报道方式还增加了深度报道的可信度,深受人们喜爱。

三、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中发展中往往存在两种矛盾,一种是深和快的矛盾,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类型深度报道具有技术手段高、流程烦琐、周期长等较深的追求,这使得调查类常规深度报道的快无法得到保证,从而电视新闻受到负面的时效性影响,也就是说,在具体工作中难以做到又深又快,这使得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往往有舍时效求深刻或是舍深刻求时效的现象出现。另一种则是隐私权和暗访的矛盾。具体新闻实践中,人们习惯将暗访叫作隐性采访、隐蔽采访等,属于新闻记者使用相对频繁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方法,该方法具有隐蔽性高、表现力强、更具说服力等优势,不过暗访往往是在被监督方、当事人完全不知情时开展,这使得人们的隐私权易受到侵犯,若使用方法不合理还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负面影响,可能引发二次伤害、伤害无辜人员等,因此,虽然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离不开暗访的方法,但是科学掌握暗访方式及尺度,调节隐私权和暗访的矛盾是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未来,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发展的趋势。

(一)全面深度报道

要想让电视新闻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得到保证,就应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提高电视新闻自身说服力,尤其是对于争议多的新闻事件,更应全面地开展深度报道,让观众知晓新闻事件背景与过程,方便其理解新闻事件,形成自己观点。若深度报道的批判性较强,还应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全面检查,并邀请相应领域的专家参与其中。因此,全面化的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趋势。

(二)经济深度报道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领域获得了良好的深度报道契机,并且国内开通的各种电视财经频道提供了经济深度报道平台,这使得经济方面深度报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热门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内容。近年来,所有深度报道中经济深度报道的比重逐渐上升,中央电视台的经济与法、经济观察、经济半小时栏目和诸多地方电视台经济对话、分析栏目,都对我国入世以后的问题、措施、成就等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宏观分析经济的发展形势,变成了鲜活的经济咨询晴雨表。另外,每次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也是电视新闻未来的深度报道趋势[3]。

(三)民生深度报道

高度关注人民群众能够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提供强大生命力,但是,若只进行批评性质的曝光报道,则容易降低人民群众的关注度,因此需要把更多的建设性议题加入到深度报道中,提高人们的认可度。为了做到这一点,应将人们平时关心的话题当作深度报道焦点内容,如建设社区文化、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帮困扶贫、再就业等。通过深度报道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话题,使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始终保持先进性,因此,民生深度报道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4]。

电视新闻节目应不断创新,采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技巧进行深度报道,让人们可以快速、充分了解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的选题关系到电视新闻质量,选取的民生题材尽可能在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电视新闻记者不能把个人观点强加于观众身上,而是要将更多思考空间留给观众,使其观看深度报道后可以在内心进行评价或是把自己的意见发布于社交媒体平台。除此之外,民生深度报道还应加强对层次的重视,全面调查新闻事件的各种北京信息,将原汁原味的新闻事件呈现给人们。

(四)新闻事件再现

若新闻事件相对复杂,那么在深度报道新闻事件以后,还应继续跟进其后续发展,用追根追底的方法挖掘新闻事件的真相,并真实地还原电视新闻。一般来讲,已发生的新闻事件无法还原为之前的面貌,但是,新闻工作人员若认真投入其中,深入现场,尽可能多的收集新闻材料,依然可以凭借发达的现代化媒体高度还原该新闻事件。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入目击者、当事人等多方的回忆,提高新闻事件再现的程度,让人们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发挥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优点。因此,新闻事件再现是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趋势。

(五)丰富操作流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论坛、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新闻工作人员利用这些渠道对电视新闻展开深度报道,能够使人民群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大大提高,防止新闻稿件因涉及相关者利益而被封杀,奠定新闻工作人员进一步报道的基础。与此同时,丰富的操作流程中还应具备多元化报道目标。由于新媒体传播平台不断增多,使得新闻记者得到第一手新闻信息的渠道也更多,更及时地确定深度报道目标。除此之外,在操作流程中应引导网民对电视新闻展开评论,丰富深度报道的内涵。新时期,人们有了更高的信息需求,但电视新闻传统的深度报道难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这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创新新闻传播观念与工作方法,积极邀请人民群众加入深度报道中,给予其评论权,增加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例如,2017年《人民报》就邀请广大网民加入到中国女性消费调查中,短短四十多个小时内,广大网民审查了两万多份文件,审查效率极高,将深度报道中丰富操作流程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顺应了人民群众参与报道的趋势和潮流。

(六)打破思维定式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都具有重报道轻言论等思维定式。在新时期,重报道轻言论正朝着评论和报道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于人们的信息需求更大,使得新闻事件的简单报道无法满足人们,人们希望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事件内容。即使深度报道具有一定广度与深度,也依然停留于就事论事的层面,主张少评论、多报道,没有过多的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评述,这阻碍了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发展。现阶段,虽然人们能够借助多种媒体渠道快速得到多种新闻信息及评论,但是面对各式各样的评论,人们仍然需要权威媒体给出一个定论,换句话说,人们会主动体验新闻事件,并在媒体渠道交流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最后需要有关的权威媒体“发声”。由此可以看出,评论和报道相结合是深度报道的重要倾向,能够让主观见解和客观报道互为补充,在多个层面上融合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让深度报道提高思辨性。

与此同时,深度报道应突破曝光的思维定式,转变人们对深度报道的印象。例如,《焦点访谈》是一档新闻类栏目,该栏目报道和解决了社会中的大量问题,引起了极大反响,使人们印象颇深,然而人们印象中《焦点访谈》报道带有较大的曝光、批评性质,甚至成为批评报道主要代名词。在新形势下,深度报道需要打破这一思维定式,意识到批评性深度报道不是唯一提升收视率的内容,人们还热衷于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深度报道。因此,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需要依托自身优势,不断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寻找真善美。

四、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当前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充分把握深度报道的深刻启发性、准确客观性、整体宏观性等主要特征,顺应其全面深度报道、经济深度报道、民生深度报道、新闻事件再现、丰富操作流程、打破思维定式等发展趋势,从而增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具有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深度观察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