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舆论监督重要论述探析

2019-03-21

传媒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互联网络党和政府

李 进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40006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不同时间节点,各种地点场合,都在强调新闻工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做好舆论工作,特别是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社会美好生活与和谐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习近平多次就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提要求、做指示,并指出任何时候舆论监督都应该被重视,形成了内容丰富、极具时代特色的舆论监督重要论述。舆论监督对于党和政府而言,这是检验社会民生、促进政治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这是改进工作作风、转变个人思想的具体方法;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这是行使合法权利,保障个人权益的有效路径。

一、习近平舆论监督思想形成背景

党的新闻思想与舆论监督的形成,经历了漫长演化过程。舆论监督是从体制外演化为大众行为和制度设计的现实与传统的结合,是异军突起的新事物,在我国的发展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化的新闻观点和舆论监督思想及实践,并在信息时代的继承性创新。[1]长期以来,党的新闻思想具有充实的理论思想与实际实践基础。从理论角度看,各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精髓基础上,立足前人理论思想,根据时代特点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舆论监督思想。从实践角度看,党的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践,是从党成立之初不断在具体实际中实践,直到现在都仍在发展完善的思想。

新闻舆论工作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时强调,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2]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催生传统媒体格局发生巨大转变,而舆论监督也正在经历变化。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交往、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和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网络社会的舆论监督拥有现实社会不具有的优势,并对现实社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做好舆论监督对国家治理、社会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舆论监督的新变化,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的重要论述成为时代产物。

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舆论监督思想亮点

(一)坚持党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重要论述的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观认为,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原则,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习近平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者、弘扬者,他从最开始就牢牢坚持党性原则。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在“2·19”讲话中,习近平对舆论监督的“金句”频出,例如,“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党媒姓党、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时度效”等成为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习近平高屋建瓴,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统一,从本质上分析了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之间辩证关系,为新闻舆论工作未来的工作提供根本指引。舆论监督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讲导向,把党性原则放在舆论监督实践的首要环节。

(二)互联网络成为舆论监督新渠道

我国的互联网络、信息化建设随着经济水平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能轻易地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络。互联网络社会中,利益多元化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加强,对公正透明的舆论监督有更高要求。依托互联网络技术基础,舆论监督渠道增多,从单一的信访、上访、报纸扩展到社交平台、新兴媒体、“三微一端”,舆论监督信息传播快捷性、匿名性和影响大特点,使得网络成为舆论监督的主战场,给对党和政府的舆论监督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面临这个现实,必须要利用好、发展好互联网络。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习近平指出,必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

(三)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新统一

在任何时期,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都是辩证统一的。近年来,个别新闻媒体、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错误地将“正面宣传为主”理解成为只宣传正面,而不报到负面消息,使得新闻媒体的报道存在某种程度的失实。有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比较敏感,认为这是负面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工作开展,于是“扬长避短”成为常态。这种情形不仅是党和政府工作脱离群众的表现,更是对新闻媒体、人民群众舆论监督权的忽视。习近平指出,在我国“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由党的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习近平基于现实状况,创造性地提出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辩证统一关系,他指出,正面宣传为主,不是只报道正面消息。对有利纠正党和政府在工作中的错误认识,改进党和政府工作的消息要大力报道,提倡并接受合理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不是“揭短”,正面宣传更不是“表扬”,两者不是对立排斥充满矛盾,而是相互统一融合的。

(四)舆论监督是社会治理的新途径

自古以来,我国就格外注重民情民意,治国理政最主要的还是治理人民和社会。弄清如何治理就必须弄清人民所需,人民所求。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舆论是民勤民意的集中表达,是社会合意的集中体现,监督舆论是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人民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舆论监督是人民行使权利的重要途径。在当前舆论态势严峻的背景下,引导舆论、统一思想和凝聚共识的任务更加繁重,也更为重要。舆论监督是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是推进社会有效治理的关键,是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步骤。从利用新闻舆论监督进行社会建设,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舆论监督社会治理领域实现创新发展。

三、结语

中国新时代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新闻实践领域的变革具有深远意义。舆论监督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集中体现。习近平立足时代前沿,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地指导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成功地给新闻舆论工作提供精神动力,为舆论监督实践根本遵循。习近平的舆论监督思想不仅有对理论的创新,还有对实践的探索,有利于健全国家社会治理,塑造良好生态网络空间,维护社会稳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对于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来讲,都应该加强以马克思新闻主义观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的舆论监督的重要论述和实践,为提高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具体成效不断努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互联网络党和政府
声 明
声 明
声 明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关于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