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短视频如何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突破口

2019-03-21

传媒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受众

王 璠

(浙江蓝巨星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与社会现代生活水准提升伴生的是,处于社会中的民众生活节奏持续提升。民众每天可接触到浩如烟海的信息,但自身可利用于处理这些信息的时间日渐减少并碎片化。上述现象使得人们压缩了自身进行文字阅读的时间,更倾向于选择只能终端获取信息。顺应此种状况,短视频这一资讯传播的形式应运而生,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倾向于使用的长篇文字、海量图片组合以及较长时间的视频。我国短视频的快速发展约起始于2013年,并于2016年开始爆炸式增长。近年来,短视频的受众不断增加,从而被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加以利用[1]。

一、短视频的繁荣顺应市场趋势

短视频也可称为短片视频,即在移动终端上分享出的、时长在五分钟之内的视频。相较于文字、图片和时间大于五分钟的视频,短视频有着直截了当表现主题以及碎片化的特征。由于短视频的上述特征,它能够实现快速传播和与分享者的有效互动,从而近年来获得了受众的欢迎。时下,短视频的盈利模式较为多样化,从内容制作模式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专业影视摄制团队制作,以及普通个人制作两种[2]。专业影视摄制团队中,较为常见的有爱奇艺公司、优酷土豆公司旗下的影视公司等等。为了顺应媒体受众的需求,即市场趋势,近年来传统媒体在转型策略上纷纷选择了发展短视频。随着智能手机和单反的普及,海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被人们分享到互联网,使得社交媒体中的文字被图片和视频取代。图片和视频对文字的取代,令人们养成了快速阅读的习惯,同时对咨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逐渐地,静态的图片已然无法令社交媒介的受众满意,这也是短视频兴起的先决条件之一。短视频同时满足了受众渴求快速阅读的需求,此外其动态性给了受众以代入感,降低了受众的时间成本,提升了受众的阅读效率。笔者调查发现,2016~2018这三年间,移动终端的短视频应用虽然只占所有视频应用的7%左右,但受众群体的年均增长幅度却为400%左右[3]。

二、与短视频匹配的技术及内容不断迭代

几年之前,我国移动数据流量的费用还处于较高的一档,且2G网络的速度较慢。鉴于此,社会民众极少使用手机这一移动终端观看视频。然而,随着近年来移动网络技术的迭代,4G甚至5G移动网络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使得短视频的打开以及加载时间大幅度缩短甚至为零。其次,我国于近年来下调了移动数据流量的费用,令用户使用数据网络观看短视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经济成本。此外,各大手机厂商也在顺应短视频的繁荣发展,迭代与短视频匹配的硬件技术。例如华为、OPPO以及三星等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处理速度快、电池容量和存储容量大的手机,这些手机的功能约等于70%的电脑功能[4],为用户观看短视频提供了便利。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智能手机保有数量约为11亿台,其中82%装有移动短视频应用,27%为移动短视频的活跃用户。

传统媒体在受到短视频冲击的一段时间后,也开始更新自身的媒介方式,向短视频领域投入资本。例如推出适配短视频的网站和移动客户端,使自身也拥有了分享传播短视频的能力。

三、短视频在新闻资讯传播中的良好应用

从传统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其实现转型的最主要手段便是应用短视频发布新闻讯息。国外的知名传统新闻媒体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2013年。该年度中,BBC广播公司在报道菲律宾受到的强台风灾害时,借助短视频的形式将台风灾害的素材发布在互联网中,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2014年,BBC广播公司正式将15秒短视频新闻服务确立为自身的子业务之一,并力求将15秒短视频新闻服务规范化,例如规定镜头需要小于等于5个、需要配置背景音乐和画外音进行解说等等[5]。

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传统新闻媒体探索短视频在新闻资讯传播中应用的起始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并不逊于国外。自2014年起,我国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介纷纷开始应用短视频报道重大新闻事件,并第一时间将短视频形式的新闻事件发布于互联网。2014年年末,新华社效仿BBC广播公司,将15秒短视频新闻服务确立为自身的子业务之一,这是国内首次将短视频融入新闻资讯服务。我国的电视媒体相较纸媒,技术手段较为丰富,因此能够较快地实现借助短视频转型。电视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应削弱传统新闻报道中的主播播报模式,以及记者的出镜率。

相较于传统的新闻资讯传播方式,短视频消除了官方的强势权威性表达,也就易于给受众平易近人的观感。与平易近人的观感伴生的,必将是受众的注意力。鉴于此,电视媒体在制作短视频时需着眼于营造现场感。至于平面媒体的转型过程,可将短视频视作纸媒自身的多维化和即时化,对自身的咨询与播报形式施加拓展与延伸。传统的平面媒体在利用短视频进行新闻资讯传播中,需注意革除原有刻板的方式,融入时代性特征,以求最大化地满足受众。

四、短视频与新型媒体考核机制的配适

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传统媒体发展短视频的过程也需要从量变到质变。鉴于此,许多传统媒体更新了自身的考核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制度藩篱和部门之争,将短视频新闻资讯的数量列入了考核标准。例如广州的传统媒体,《羊城晚报》的管理层要求基层记者报道新闻现场状况时必须结合短视频的形式,且提升了记者所拍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中点击量的工资提成。

此外,一些传统媒体还建立了针对“社会拍客”的奖励机制,即鼓励社会民众向媒体投稿自主拍摄或写作的新闻素材。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数量的优先级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质量,这是由于新闻的即时性和现场性较强。短视频这一形式无疑与传统媒体对“社会拍客”的奖励机制十分适配,从而能够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突破口。

五、短视频长久发展的重中之重——内容把关

虽然短视频顺应了时代趋势与市场特征,但若是想真正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由之路,还需要注意过程中的一些干扰事项,严格进行内容把关。例如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短视频的即时性和事件的突然性引导舆论、制造混乱,具体措施为在时间的真实状况尚未得到官方说明的情况下,私自拍摄短视频进行推断和解读,并引导不明真相的网民进行转发,以讹传讹。更有甚者,将偶发事件的短视频与类似事件的过往视频进行裁剪和拼接,组成新的短视频,新短视频的虚假性干扰了社会舆论,影响了社会稳定。众所周知,资讯的真实性是其本源所在,无论其传播的形式是否通过短视频进行。鉴于此,传统媒体在借助短视频进行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内容的审核,万万不可饮鸩止渴,一味追求快速发展。

六、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如下五项内容,分析了短视频为何能够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突破口。其一为短视频的繁荣顺应市场趋势,能够实现快速的传播和分享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近年来获得了受众的欢迎;其二为与短视频匹配的技术及内容不断迭代,4G甚至5G移动网络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各大手机厂商也在顺应短视频的繁荣发展,迭代与短视频匹配的硬件技术;其三为短视频在新闻资讯传播中的良好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新闻资讯传播方式,短视频消除了官方的强势权威性表达,也就易于给受众平易近人的观感;其四为短视频与新型媒体考核机制的配适;其五为短视频长久发展的重中之重——内容把关。

猜你喜欢

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受众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新闻资讯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