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

2019-03-21卓彩琴冯智珺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案主自闭症社工

卓彩琴,冯智珺

(1.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2. 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510160)

2015年4月2日是第8个国际自闭症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个体可能超过1 000万,0—14岁儿童超过200万。[1]自闭症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急需多学科通力合作开展研究,让更多自闭症群体及家庭受益。医学、特殊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已经在此领域做出积极贡献,但社会工作学科的相关研究还很少。社会工作作为“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2],应该在该领域有所建树。广州市自2011年起创办了以街道为平台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社区内有需要的群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这为促进自闭症人士的社会交往创造了契机,本研究正是在这个服务平台上展开的实践探索及经验研究。

一、研究现状

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里敖•堪纳在《情感接触中的自闭性障碍》一文中最早提出“自闭症”这一概念,使得这一群体被世人关注,也开启了关于自闭症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国外对自闭症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40—50年代,此阶段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医学方面,主要对自闭症的症状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80年代,该时期除了从医学领域探讨自闭症的形成原因,行为治疗也被引入到自闭症矫治中,学者们开始关注自闭症的本质,并认识到自闭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仅受到了生理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学者们对自闭症的研究和治疗达到了高峰,他们从社会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领域、多方面对自闭症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也使得与自闭症相关的理论取得了很大进展。[3]

美国的Simpson对目前影响自闭症干预方法模式的理论流派进行了系统划分,主要分为教导主义模式、发展主义模式以及自然主义模式三类。教导主义模式以行为理论为基础,由干预者采取重复回合式的教学方式以及相关强化物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反复训练和教导。发展主义模式倡导儿童成为自己干预过程的主导,给予自闭症儿童最大的尊重,鼓励他们自主交流,激发他们的交流动机。社会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创造出刺激他们主动交流的环境,通过各种环境和行为来鼓励和回应儿童的每一个想要交流的愿望。这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意味着要具备极高水准的专业素养以及长期的相关经验,才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各种想法行为。自然主义模式借鉴了教导主义模式的应用行为干预与分析的特征,也吸收了发展主义模式所倡导的儿童自主性交流,主张在介入者参与到被介入群体中的环境下,采用行为分析方法,观察并分析被介入群体的行为和意义及其表达方式和途径,尊重被介入群体的主观世界和认知。[4]

社会工作学的干预重点在于社会支持,尤其是对自闭症家庭的社会支持。通过社会支持体系和支援网络的建构,促进自闭症人士的社会交往,实现他们的社会权利,达致社会康复。当前国外自闭症社会工作干预领域主张以家庭支持的名称与积极的行动,取代传统的较为被动的家庭参与和强调专业权威的亲职教育。[5]

我国有关自闭症的研究起步较晚,在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的陶国泰教授确诊了4例自闭症儿童后才正式开始。[6]2017年8月19日17点笔者在中国知网采用“自闭症”为篇名的方式检索到的全部文献情况如下:1994—2002年,每年只有几篇文献,总计28篇;2003—2008年,每年有几十篇文献,总计274篇;2009年至今才以较快速度发展,其中2009年有120篇,2015年有387篇,总计2 049篇。以学科分类,1994年至2017年8月19日17点,精神病学的文献有956篇,儿科学907篇,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625篇,心理学267篇,社会学及统计学68篇,可见目前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医学研究,社会学有关自闭症的研究较少。以“自闭症、社会工作”为篇名进行搜索,只发现32篇相关文献。

笔者重点对社会工作学科视野下的32篇文献进行了认真研读,其中12篇为期刊论文,20篇为硕士论文,均为2010年以后开展的研究,还属于起步探索期。期刊论文大部分是对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患者及家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比较简单,缺乏实践检验。硕士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基于本土实践的实务研究,重点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以及家庭支持进行探索性研究,相关探索是很难能可贵的,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是,硕士论文基本都是硕士生在实习期间开展的案例,介入时间比较短,通常只有2—4个月,服务经验不多,研究能力欠佳,呈现一些共同的不足:如实践精神可嘉,理论应用能力不足,如介入过程描写过于详细,归纳提炼不够;感性经验较多,理性抽象不够。最能发挥社会工作学科优势的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领域至今无人研究。

二、干预理论: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工作界兴起的一种新型理论视角和实践模式,由美国著名学者Dennis Saleebey提出。该理论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强调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且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备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这种超越了传统问题视角的理论范式,要求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案主及其所处的环境与现状,不再专注于问题,而是把目光投向现实和潜在的可能性,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将注意力聚焦于“案主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他们的世界以及从他们的经验里找出意义”。[7]优势模式对人有两项基本假设:第一,有能力生活的人必然有能力使用与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且可以取得资源;第二,人类行为大多数取决于个人所拥有的资源。[8]

自2005年以来,国内研究者们围绕优势视角,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领域都开展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何雪松在介绍了西方优势视角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和实践框架后指出,优势视角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只能是一种“视角”,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架构,它的实质性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填充。[9]郭伟和、徐明心指出,西方主流的社会工作模式将优势视角的概念局限于抗逆力,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抵抗和反叛才是弱势群体采用的重要策略,在此基础上,用实践理论为优势视角建构了新的框架。[10]童敏针对优势视角忽视人的生活总是面临某种问题这一事实,介绍了问题解决视角,这一新视角除了吸收优势视角中的优势概念,还把关注焦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上,打破了优势视角和问题视角的对立。[11]上述文献是目前国内比较有质量的研究,拓展了优势视角的视野,充实了其理论内核,并为西方理论的本土化提供了新思路。

关于优势视角在残疾人服务中的应用研究方面,李静指出,将“优势视角”运用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有其先进性。第一,优势视角强调关注残疾人的优势,强调对残疾人尊重,这种关注和尊重将建构出一个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世界;第二,优势视角有助于残疾人对自身前景的乐观预期和展望,激发他们在困境中奋斗的信心;第三,优势视角模式下的受助者和工作者是平等的、无距离的;第四,从残疾人的真实需要出发来制定各项面对残疾人的政策和福利,从而使涉及到残疾人的政策、措施能真正解决残疾人的问题。[12]

王亮在系统地梳理了目前国内有关优势视角理论的相关研究后认为,第一,尽管研究者们在实务工作中已经尝试着将优势视角理论应用于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看似繁荣,但是在实务工作中优势视角理论的应用到底效果如何?从目前的论文来看,能做科学说明、验证的少之又少。第二,国内部分研究者还存在着对优势视角理论套用、滥用的现象。在部分国内实务研究中,研究者多是在社会工作实务通用模式中加入了“优势视角”的元素,并未提炼、总结出优势视角的实践框架。第三,优势视角并不是否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存在,而是希望改变以往过分关注服务对象问题的现象,让人们能够同时注重服务对象的能力和机会。但在有些研究者那里,就变成了抛开问题,只谈优势,偏离了优势视角的工作目标。[13]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优势视角进行了深入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充分发挥实践智慧的作用;针对一例存在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人士,进行了长达16个月的直接干预,又进行了3年的后续支持和观察,详细记录干预过程及成效;并采用社会工作干预研究的方法,探索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原则、步骤及技巧。

三、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案例

(一)案例背景

案主小杨,男,2013年接案时16岁,6岁曾去医院进行检查,被医生评定为高功能自闭症(精神一级),智力评定为115分,比一般小朋友都要高;但是由于当时的残疾人政策规定16岁以下不能评定为精神残疾,只能评定为智力残疾,因此没有在残联进行残疾登记。其母亲表示,由于患有自闭症的原因,小杨有语言障碍和情绪障碍,行为比较刻板,同时语言表达不清晰。案主的记忆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对于公共汽车路线方面,其母亲表示他只要到了公交站,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公交站牌,并且能够十分清楚地记住,同时方向感和认路能力比较强。小杨母亲担心其在学校会被人欺负,因此,在读完小学后就没有让其继续上学,只是请老师在家中教导案主学习画画、英语、数学。小杨每天跟随外公到户外散步,其余时间都留在家中,比较封闭、闲散。

小杨母亲主动求助所在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希望社工能帮助小杨克服自卑胆怯心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于是小杨成为了冯社工的个案对象。当冯社工接到个案后一时束手无策,向卓督导求助。社会工作职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没有相关实务经验可供借鉴,于是,卓督导鼓励冯社工以优势视角的理论为指导大胆尝试,并采用参与式督导方式,共同探索社工的干预方案。

(二)基于优势视角的评估

优势视角的评估模式主要围绕两条轴线进行,第一条轴是环境因素对案主因素的连续谱,第二条则是优势对缺陷的连续谱,从而形成四个象限的内容。优势视角比较强调第一和第二象限的内容,问题视角比较强调第三和第四象限的内容。[14]110根据该评估模式,本案例的评估清单如图1所示。

这份评估清单对于社工干预的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在实践过程中刺激对优势及其重要性的思考;第二协助找到容易被忽略的优势;第三协助找到并挑选积极和有帮助的内容与案主分享;第四根据案主的能力和能量来制定个案计划;第五提高案主和社工的信心。[14]114

图1 本文案例基于优势视角的评估清单

(三)干预目标

通过发掘、利用、发挥案主、家庭和社区优势,激发案主的社会交往愿望,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改善其社会交往环境,促进案主的社会交往。

(四)干预过程及策略

1. 第一阶段(2013年3月—9月)

发掘案主优势,以社工自身为媒介,建立案主对他人的信任感,激发案主的社会交往愿望。具体策略有4点。

(1)通过家访,社工主动、亲切地与案主交流,让案主感受到社工的亲切与友好。当社工感受到案主的紧张和不自信时,社工用欣赏的眼神、轻松的表情、自然的姿态与案主讨论他感兴趣的东西以及他的期望。

(2)当发掘到案主的优势为绘画时,社工以绘画为载体,与案主讨论兴趣、理想和愿望。社工的不断鼓励、欣赏让案主获得了自信,从而建立了案主对社工的良好信任。

(3)在社工的邀请和鼓励下,案主在母亲及其外公的带领下到社区文化室进行参观。社工让案主帮忙清理文化室后花园的树叶,又教案主将图书分类,案主体验了参与活动和做义工的快乐。

(4)邀请案主参加中心组织的动物园外游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社工引导大家相互认识、相互帮助,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了案主和家属。案主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增强了对外界的信任感,内心的抗阻慢慢减弱。

社工传递案主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内在优势和资源信念的方式,是重燃人们对自己的希望和恢复其改变生活能力的首要措施。[15]在这个阶段,社工本人是一个重要的社区资源,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传递出来的信念,能对案主起到激励和催化作用,让案主看到希望和改变的可能性。同时,社工充分发挥家人的支持功能,社工与家人一起陪伴案主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增加新的生活体验,让案主打开心门,接受新朋友,产生社会交往的美好愿望。

2.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12月)

利用案主优势,在家人协助与社区支持下,提升案主的社会交往能力。具体策略有4点。

(1)社工利用案主愿意与人交往的动力,以绘画为载体,通过社交故事和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让案主学习社会交往的技巧。如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如何微笑等,并在社区趣味运动会的过程中请案主运用这些技巧。

(2)社工邀请案主参加中心开展的“指尖上的世界”小组活动。在社工的引导下,案主从认识其他朋友到羞涩地教其他朋友画画再到主动大方教其他朋友画画,并成为社工的小助手,自信心不断增强,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断提升。

(3)随着案主与社工信任感的增强,案主对异性社工产生了一些“移情”现象,亦会用身体碰触社工。于是社工跟案主妈妈沟通,并提供了一些青少年性知识教育方法给妈妈,让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对案主进行性知识教育和与异性交往能力的培养,情况得到改善。

(4)社工将社区中的“残疾人工疗站”资源介绍给案主和妈妈。在社工的协助和鼓励下,案主参与到了工疗站,在工疗站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参加了工疗站老师和社工组织的很多活动。案主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强化。

个人的归属感、成就和自我价值,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展现,个人在生态中的定位依赖其个人特质与环境中资源、机会和社会关系之配适度。[16]这个阶段,社工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优势与资源,协助案主建立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并在这些关系网络中发展他的社会交往能力。

3. 第三阶段(2014年1月—7月)

发挥案主的绘画才能,用自己的才能为社区服务,从而消除社区居民对自闭症人士的误解,改善社会交往环境,促进社会交往。具体策略有3点。

(1)社工利用年末街道举办花市的机会,为案主在花市中设立了一个小型画展,介绍了绘画的作者,并设立了一个鼓励留言板。然后,社工把居民的留言以及中心社工的祝福汇集成留言册并赠送给案主,极大地激励了案主。同时,社区居民也通过这样的机会,认识到自闭症还可以有这样的才能,很了不起,改变了过去对残障人士的刻板印象。

(2)社工利用助残月社区活动机会,给案主举办了第二次画展。社工邀请并鼓励案主在现场向居民介绍自己的绘画,案主从幕后走向前台,实现了由害羞到主动的转变,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激励了案主更努力地学习绘画。同时,社区居民见到了这个特殊的“画家”,很是欣赏,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居民对残障人士的认识进一步改变,同情和怜悯逐渐减少,宽容和欣赏逐渐增多。

(3)广州电视台正好要做一期关于社工的故事,社工利用这个机会,与案主妈妈商量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社工与案主商量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采访、拍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案主的自信心、效能感进一步提升,社区融入的愿望和能力大大增强。同时,这样的宣传,极大促进了社区对自闭症人士的正确认知,社会歧视逐渐减轻,社区包容度和接纳度增强。

个人和社区是互动和发展的,个人的参与和贡献有助于社区发展,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个人发展。Ernesto Cortes,社区公共服务的组织者,强调建立关系和分享故事在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计划中的重要作用。[17]本阶段,社工重点采用了建立关系和分享故事的方法,让社区居民改变对自闭症人士的刻板印象,从而包容接纳他,案主的社会交往环境大大改善,促进了案主的社会交往

(五)干预成效

该个案经过了社会工作者16个月的直接干预,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干预前的评估

案主对外界有较强的抗阻和防备心理,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家里,极少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居民歧视自闭症人士,觉得他们很恐怖很没用,不愿与他们交往,导致案主的社会交往圈很窄,自信心很缺乏,不敢看别人,不懂自我介绍,不敢主动地与人说话,社会交往能力较弱。

2. 干预后的评估

案主很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比较大方地向朋友介绍自己,有了好几个新朋友;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社区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与人建立较好的关系,每天都愿意去工疗站,在工疗站也很懂得尊重老师、帮助学员;更热爱绘画了,并很愿意成为社区义工,教其他小朋友绘画,自信心大大增强。案主已经成为中心展翅义工队中的一员,通过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自身价值。社工通过观察,发现社区居民对自闭症人士多了一些友好的微笑和赞许,并愿意伸出援手提供必要的帮助。通过社工访谈,很多居民改变了对自闭症人士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自闭症人士也有很多特长,甚至有普通人不能及的地方。总之,案主的社会交往愿望明显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大大提升,社会交往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详见表1。

表1 服务成效评估表

(六)直接干预结束后的维持服务及效果

2014年7月至今,小杨一直是B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名义工。社工用正常化的态度看待他,不再当他是有问题的人,不去过度关注他身上还存在的一些不足;而是把他当作普通义工,用欣赏和鼓励的态度邀请他参与义工服务,提升义工服务能力。

小杨越来越阳光,情绪比较稳定,会主动做家务。他的社会交往空间由过去的家庭拓展到了社区,每天都去工疗站,积极参与工疗站的工作;经常参加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举办的小组活动、社区活动,并在活动中担任义工。

他在社区中已经成为一名明星——自闭症小画家,很多居民都认识他,见到他会主动跟他打招呼,态度很接纳很友好,社区融合基本实现。

四、结论

社会工作干预是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基础的一种实务活动或实践行动,作为一门具有强烈实务特色的专业和学科,社会工作从诞生之时起就一直强调以具体的行动干预来推动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甚至国家层面上的改变。社会工作干预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恰恰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某种策略与措施来产生改变,它是支撑和保障社会工作实务专业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和实务蓬勃发展,但在科学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方面才刚刚起步;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展现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效性,需要基于证据为本的干预研究,需要系统地将研究设计、干预实施过程以及科学评估融合在一起。[18]本文通过上述个案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得出如下具有一定推广性的结论。

(一)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原则

Dennis Saleebey提出了5条优势视角的实践原则: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他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地服务于案主;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关怀、照顾和脉络。[14]19-24施教裕总结了6点优势视角的工作原则:个人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改变;焦点在于优点而不是病理;案主是助人关系中的指导者;外展是较佳的处遇方式;社区是一个资源的绿洲;依据前面5个原则建立的助人关系被视为基本且必要。[19]但这些原则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却只是一些基本信念,还不够具体,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下进一步操作化。本文将这些基本信念和自闭症人士的特点相结合,总结出4个一般性的干预原则。

1. 透过聚焦优势建立信任关系

自闭症人士有很明显地病理特征,比如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需要正视,但不要过度关注。过度关注会让自闭症人士自卑,更加不愿与人交往,难以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聚焦于自身优势,让自闭症人士感到自信、愉悦、放松,从而放弃对外人的警惕和戒备,愿意与人交往,与人建立信任关系,为消除病理性障碍提供可能性。

2. 协助案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案主自决是社工的基本工作原则,但自闭症人士往往被认为缺少自我决定的能力,在家中父母也常常包办了他们的全部生活,他们的自我决定能力受到了抑制,变得很依赖父母。当社工与自闭症人士建立信任关系后,他们也很容易对社工依赖,把决定权交给社工,社工很容易以引导者的角色替他们决定。社工需要在工作中保持警醒,充分尊重他们,相信他们,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可以并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社工协助案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3. 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优势协助案主成长

自闭症人士对陌生环境具有很大的恐惧心理,不适应新环境,社工需要主动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评估他们生活情境中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协助他们学习、成长和改变。在上述案例中,社工与案主的面谈都是在他的家庭中进行的。在他的家庭中,社工更能理解案主的状态,也更能准确地评估到他家庭的优势,让妈妈和外公参与到案主的成长中,协助案主参与家务劳动、学习与异性的交往规则,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

4. 利用社区优势,消减社区障碍,改善社区环境

社区是自闭症人士的主要生活空间,社区也是一个微型社会,在社区中实现全面康复是可能的。社区中充满了各种资源,如自然资源、公共空间、设施设备、社区组织、居民素质、社区文化等,可以为自闭症人士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持。比如,社区志愿组织可以为自闭症人士融入社区提供机会,公共空间可以为自闭症人士与其他居民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社区中也存在阻碍自闭症人士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如居民对自闭症人士的歧视让自闭症人士更自闭。因此,消减社区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改善社区环境,能让自闭症人士产生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社会交往。

(二)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步骤与技巧

1. 干预步骤

自闭症人士的社会交往障碍是疾病与环境互动的结果,需要从个体和环境两方面进行干预。干预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激发社会交往愿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改善社会交往环境三个步骤来实现,每个步骤都从优势视角出发消除问题和障碍。但是这三个步骤也具有循环性,即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进一步激发案主的社会交往愿望,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也进一步改善社会交往环境。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步骤

2. 干预技巧

上面的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社会工作干预技巧,这些技巧都是发掘、依托并改善自闭症人士自身的优势和环境优势,从而促进自闭症人士的社会交往。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优势视角下促进自闭症人士社会交往的社会工作干预技巧

猜你喜欢

案主自闭症社工
青春社工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