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对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2019-03-21郑丽斌
郑丽斌
肺癌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治愈几率非常低,肿瘤细胞已浸润至正常细胞,全身各项技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除此之外,晚期肺癌患者随着肿瘤病灶对周围正常组织、神经压迫程度的增加,患者可躯体可出现剧烈疼痛,个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家属陪护患者不仅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还处于随时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安宁疗护是一种源于台湾的医疗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针对临床治愈无反应终末期疾病患者,通过给予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有尊严的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2-4]。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32例给予常规护理的晚期肺癌患者与32例给予安宁疗护晚期肺癌患者干预前后家属应激表(RSS)得分变化情况以及卡氏评分变化情况,从而论证安宁疗护临床实践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晚期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安宁疗护,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实验组32例晚期肺癌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比例为5∶3,患者年龄为35~56岁,平均年龄为(45.12±1.12)岁,病理分型:其中有6例患者为小细胞肺癌,有26例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有8例患者为ⅢB期,有24例患者为Ⅳ期。对照组32例晚期肺癌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比例为9∶7,患者年龄为33~58岁,平均年龄为(45.15±1.14)岁,病理分型:其中有8例患者为小细胞肺癌,有24例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有9例患者为ⅢB期,有23例患者为Ⅳ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病理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检查后均显示肺癌周围组织受到浸润、区域淋巴结出现转移,符合晚期肺癌临床诊断标准,患者预计生存期均超过3个月。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交流障碍患者。(2)排除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无患者家属陪伴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1)环境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结合天气变化适当调节病房内温度,保重病房室温恒定24℃,从而避免室温过低造成患者血管收缩,从而加重患者躯体不适。(2)患者免疫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放化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均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指症变化情况,在实施对应治疗前向患者、患者家属讲解治疗流程、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对相应治疗措施的了解。(3)饮食护理:对于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每日使用温清水以及质地柔软的毛刷实施口腔护理,养成少食多餐的进餐习惯,家属在烹调饮食过程中应忌油、少盐,给予患者银耳、百合、鳝鱼、称猴桃、香蕉等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
1.3.2 实验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宁疗护。(1)舒适护理:①指导患者通过VAS量表合理表达自身躯体疼痛程度,根据患者躯体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②对于肢体水肿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于患者背部放置软枕头以支撑上半身,适当抬高患者双下肢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宜。(2)心理层面:①死亡教育: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对死亡的主观感受,而后给予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教育,促使患者及患者家属接受死亡,认识到死亡是生命最终归宿,死亡的过程并不痛苦,从而缓解、甚至消除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死亡的恐惧,促使患者以平静、乐观的心态迎接死亡。在进行死亡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家庭情况,列举:子女成才、儿孙孝顺等例子。②安详而逝概念宣传:通过一对一教育、健康教育等形式向患者讲解晚期肺癌气管切开治疗、气管插管治疗临床治疗的意义,促使患者意识到气管切开治疗与气管插管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的局限性,向患者普及自然死亡观念。③哀伤辅导: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家属在合适的时间引发其正常悲伤,使患者家属悲痛情绪得到有效释放而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引导患者重建正常生活能力,避免患者家属面对亲人逝世发生心理障碍[5]。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周、4周、8周后不同时间段心理应激反应,本次研究参考王晓华,孟伟康,梁晓慧等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文中家属应激表(RSS)判断个体心理应激反应,其中RSS量表满分3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程度越高,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悲痛等负面情绪越重[6]。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4周、8周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本次研究参考刘嘉临终关怀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文中卡氏评分,卡氏评分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家属应激反应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RSS量表得分与对照组RSS量表经t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1周、4周、8周后家属应激表(RSS)得分均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得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4周、8周后卡氏评分同期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得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干预前后RSS量表得分变化情况(分,±s)
表1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干预前后RSS量表得分变化情况(分,±s)
实验组 32 21.25±1.32 15.52±1.02 10.62±0.85 7.62±0.52对照组 32 21.52±1.32 20.52±1.25 18.52±1.02 14.52±1.01 t值 - 0.868 18.025 1 35.082 36.072 P值 -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段卡氏评分变化情况(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段卡氏评分变化情况(分,±s)
组别 n 护理干预1周 护理干预4周 护理干预8周实验组 32 56.25±1.25 71.25±1.52 80.21±2.25对照组 32 45.62±1.02 52.25±1.12 63.25±1.32 t值 - 15.402 15.726 16.824 P值 - <0.05 <0.05 <0.05
3 讨论
安宁护理以照顾患者、患者家属心理情绪为基础,从晚期癌症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使晚期肺癌患者有尊严度过最后的时光[6]。近些年相关研究调查研究显示晚期肺癌患者由于躯体不适,身体活动能力降低,患者对“死亡”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患者家属长期陪护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陪护患者亲眼看到亲人逝去可出现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对患者家属未来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7-9]。安宁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舒适感,而后通过谈话、一对一教育、专家座谈等方式给予患者及患者家属死亡教育、安详而逝概念宣传,从而使患者及患者家属认识到“死亡”的必然性,促使患者及患者家属以平静、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死亡”[10-11]。王晓华,孟伟康,梁晓慧等[6]《河北医药》发表的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一文中显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给予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8周后卡氏评分分别为(81.22±1.35)分,均高于单纯给予常规护理参照组患者,参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卡氏评分为(71.21±1.32)分。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4周、8周后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可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质量可有效提升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安宁疗护对晚期肺癌患者临床实践价值,结果显示,给予安宁疗护的实验组患者,随着护理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家属躁动、焦虑等负面情绪有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给予安宁疗护在稳定患者负面心理应激反应的同时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晚期肺癌患者给予安宁疗护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