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障碍治疗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2019-03-21肖永涛阮心明李志敏
肖永涛 阮心明 李志敏
1 引言
自主学习最早由Zimmerman提出,是指一种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投入其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学习过程的独特性、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及学习环境的支持性,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实践、探索、创造、质疑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近年来,国内高校日益重视自主学习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其中,将自主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较多。侯凯[2]对大学体育足球课进行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王海南[3]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进行了自主听力教学模式改革。有研究者还将网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作用[4,5],或将自主学习建立在慕课交互平台上[6]。
《言语障碍治疗技术》是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在大学三年级阶段学习,是学习《语言学》、《病理语言学》基础上,面向临床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特点较适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技能,掌握实用的技术。笔者对该课程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以为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方法
2.1 被试
在读大学三年级4个班级学生为被试。随机选择两个班63人为实验组,年龄18.2±2.3岁,男生21人,女生42人;另外两个班61人为对照组,年龄18.6±2.9岁,男生20人,女生41人。
2.2 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为主进行教学、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实验组采用自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将51个学时中的18个课时安排自主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两个方面,将小组合作式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应用PPT演讲、角色扮演、ST沙龙、网络课程、文献查阅及公益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科学素养,见图1。
图1 自主学习实施流程图
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完成后,对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成效进行评价。采用问卷形式,笔者自行设计《言语障碍治疗技术》课程自主学习问卷让学生填写。
2.2.1 课堂教学 改变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①学生讲课:预先确定课程主题,将课程一半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进行PPT展示和主讲;②角色扮演:对于难懂且重点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自拍微电影,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增强团队协作、人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③ST沙龙:围绕重点的言语治疗技术,根据不同主题内容,不定期举行ST沙龙,锻炼学生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2.2 课后自学 ①网络课程学习:建设《言语障碍治疗技术》网络课程,通过上传讲稿、动画、视频以及师生论坛互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灵活性;②文献收集查询:引导学生课后拓展视野,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主动查询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锻炼自主学习能力;③公益实践: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参与言语康复公益实践活动或探访实习机构,提交活动感想,使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密切衔接。
3 结果
调查显示,学生对自主学习内容的掌握更为明确,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完成,同时,普遍反映在相应教学内容上所花的时间超过传统教学模式,见表1。
表2显示,实验组测试平均得分和案例题得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点,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自主学习也更有优势。
4 讨论
自主学习是当前高校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本研究以《言语障碍治疗技术》为改革课程,设计从课堂到课外一系列的自主学习元素,引导学生从“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PPT演讲、角色扮演、ST沙龙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侧重从主动表达,准确把握知识和分工协作角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自学中,侧重从动手操作能力、文献收集分析能力角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两者有机统一,前后衔接,因而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分析提取知识,以及模拟表演能力。同时,通过设置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从学生主观自我评价和客观测试得分两方面验证了自主学习模式的成效。
表1 自主学习成效评价
表2 两组学习模式测试得分对比
通过《言语障碍治疗技术》自主学习的改革与探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收集信息能力,改善课堂气氛,提高互助合作的能力,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成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优点,改变当前学生不愿学、不乐学的课堂现状,不断完善自主学习的环节设计、优化教学成效考核,使自主学习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优,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