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到“破瓮救友”

2019-03-20杨峰权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救人司马光文体

杨峰权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但随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面施用,这样经典的故事即将被“司马光破瓮救友”所取代。真相令人不免产生疑惑,到底谁是谁非?这样经典的故事为何被文言文所“浓缩”?对语文教师而言,不仅需要明晰这两个问题,更需要把握文言文这类文章的特点,方能更好地教好这类文章,从而实现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出现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系统梳理一下,我们发现小学阶段一共编排了14篇文言文,其中三年级一学年有2篇,四、五、六年级各4篇。相对现代文的数量,14篇应该是微不足道的,但相比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只有3篇文言文而言,增加了4倍还多。教材的这一巨变,应该是对当下大力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诠释。仔细梳理,认真研读,我们发现这些文言文具有以下特点。

从选文上看,内容浅近平易,富有生活情趣。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曾经被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选入过。这次统编三年级教材中,司马光的形象则是从一则简短的文言文中高大起来的,随着语言形式改变的还有故事的内容——由“司马光砸缸救人”变为“司马光破瓮救友”。《宋史·司马光传》记载了七岁司马光的两件事:一件是其博闻强识,嗜读《左氏春秋》;一件是其机智果敢,破瓮救友。原文说“瓮”未说“缸”,以此来看,司马光砸缸救人是讹传,正本应为破瓮救友。关于这点,马未都在其博文《瓮与缸》中也指出,“战国至西汉已有陶制大瓮,观复博物馆就有;陶瓷烧造有许多技术难题,你千万别小看器口的一收一敞,敞口深腹大缸完全烧造成功是明末之事,比收口大陶瓮要晚上两千年。所以你听不见有关缸的成语,而请君入瓮、瓮中捉鳖、瓮牖绳枢等成语都耳熟能详。”

像《司马光》这篇一样,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14篇文言文内容贴近孩童生活,学生易感知,能体验。有的内容充满童真童趣,如《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书戴嵩画牛》《两小儿辩日》;有的内容为劝学,如《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谈读书》《学弈》;有的蕴含哲理,指导成长,如《精卫填海》《守株待兔》《自相矛盾》。

从出处上看,源自中华经典,题材多样。

阅读教学需要关注文体。关于这点,温儒敏教授在《关于语文教学的23条建议》中提到:“特别要说说另一种课型的混淆,不管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程序和讲法。有的上诗词课,也要分析主题意义,上童话课,就和小说差不多,还是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等。不同的文体课型应当有变化。何况课型不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吗?”文言文教学固然有这一类的文章的特点,但具体的一篇篇文言文更需要研究具体的文体,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研究文言文的出处。

《司马光》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宋朝320 多年的历史当中,值得记录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因此,史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洁,尤其在使用竹简为主的时代,更是如此。像《司马光》一样选自史书的还有《囊萤夜读》,该文选自《晋书》。选自先秦时的诸子散文有《韩非子》《孟子》《列子》。值得一提的是,《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均选自《韩非子》。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战国诸子阐明各自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南朝时期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也选录了两篇,一篇是《王戎不取道旁李》,另一篇是《杨氏之子》。《铁杵成针》的故事虽然家喻户晓,但其出处往往不被世人熟悉,其实它选自明代郑之珍编写的戏曲曲本《目连救母劝善戏文》。14 篇文言文中最为特别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谈读书》,虽然是一篇文章,但包含孔子、朱熹、曾国藩三人关于读书的看法。细细考究,我们能感到编者的良苦用心。选自孔子的言论,自不必多言。很多人也知道朱熹,但朱熹集以往儒学之大成,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被后世尊奉为官学。在之后的明、清时代,朱熹的学说是科举的考纲,而朱熹本人也被提升到和孔子一般的地位,被称为“朱子”。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完美圣人,被誉为最后一位精神领袖。

曹丕曾言:“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确,文体的分类固然可以不同,但每一种文体有它自身的特点,这是肯定的。如果把握了一篇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我们就有可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在机理,这样就便于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从而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从表达上看,文章短小精悍,易于诵读。

统编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言文皆为节选,三、四年级的6篇文言文中除《铁杵成针》外,其他的5篇字数都在50字以内,最短的是《司马光》,只有30字。五、六年级的8篇文言文,单篇最长的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文言文,是《两小儿辩日》,其他的除《谈读书》外,都在80字左右。《谈读书》因为是三则文言文片段的组合,字数自然最多,但也不到200字。因此,这些短小的文言文选段相对整篇文章而言,学生诵读和积累的任务自然容易完成。

易于诵读,不仅是因为篇幅短小,而且内容也是家喻户晓。《司马光》的内容虽然本应是“司马光破瓮救友”,但为我们所熟悉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人”。其实,不管是破瓮救友,还是砸缸救人,都不影响司马光的聪明机智。诸如此类的还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囊萤夜读》,这几个都已经成为成语,自然也为人们所熟知。这些内容曾以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因此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

从表达上看,文言文中很少有长句,一句话超过七个字的较少,四五个字的居多。最长的句子出自《〈少年中国说〉节选》:“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但《少年中国说》本身就是一篇古白话文,是距当下生活较近的一篇文章。另外选入课本中的片段又是原文中最经典的,句式工整,合辙押韵,读起来自然朗朗上口。

从单元上看,围绕主题选文,目标明确。

本次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双线组元,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属性融为一体。14 篇文言文被编入11 个单元中,关涉的语文要素有24个。因此文言文教学中一方面要落实这一文体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同样要承担阅读教学的使命。

《司马光》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语文要素一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二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一单元另外三篇课文分别是《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请教”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在本单元最后的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还有诸子名言。

我们先看人文主题,《司马光》中七岁司马光的急中生智、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等美好品质,使登瓮没水的朋友得以脱险;《掌声》中同学们对腿有残疾的英子的鼓励,使她拥有战胜自我的勇气;《灰雀》中伟人列宁的慈悲仁爱的情怀以及孩子的诚实都将影响每一个孩子;《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的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作为医生的忠于职守都成为战争中的一抹温情。这点就明确地暗示我们学习的目标之一:感受司马光的形象。

再看这一单元中的语文要素,带着问题默读文章其实就是阅读策略,也是一个语文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隐形目标。而学习写简单的记叙文,倒是这一单元所特有的,就《司马光》一文而言,笔者认为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到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即可。

语文要素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实施,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一个个因素。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语文要素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活动、学习方法、學习习惯等。

温儒敏教授针对小学阅读文言文曾指出:“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方法为主,让学生们不再惧怕文言文。”而我们如何教呢?我想首先从了解文言文特点入手,披文入理,这样,方可实现文言文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救人司马光文体
“熊猫血”大哥的第71次救人
为什么海豚会救人
另类文体巧谋篇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妙计救人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