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主题整合5A教学法实践
2019-03-20唐平
唐平
摘 要:主题整合教学是在主题情境中,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理解文化、提高思维能力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作者提出小学英语主题整合教学的5A教学法,并以数字主题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
关键词:主题整合;小学英语;5A教学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英语课程体系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主题整合是一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但是小学英语的主题整合教学方法研究在国内目前存在一定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5A教学法
牛津大学Coyle Hood 教授提出:主题六步教学法主要包括分享教学愿景、分析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资源、实施监控与评价和建设探究型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六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按照六步教学法的框架,以“计划—实施—反思”的循环方法来构建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六步教学法符合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习得规律。依据Coyle Hood 教授的主题六步教学法,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笔者归纳总结了主题整合5A教学法:
Analysis——分析现状, 解读教材:深入分析教材编写模式,培养目标,解读教材文本,充分了解本主题所涉及的所有年级和知识点;分析本课教学情境,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重构教材文本;分析学生学情,熟悉教学环境和已有教学资源。
Aim——制订目标:制订可行的教学目标,包括主题单元的单元目标和分课时目标;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重构并整合培养重点和难点。
Attain——教学策略:依据单元目标和分课时目标,结合培养重难点重构教学步骤,以达到教学目的。
Appraisal评价与监控:依据教学目标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课前和课后、学期前学期后等不同时间点进行评价。
Assistance——反思、互助、改进:观察实际课堂,监控课堂效果,结合课堂评价、结成互助小组,进行教学反思、二次备课,改进教学。
二、5A教学法的实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容易将知识割裂,只重视本课内容,没有从全局的观念来设计教学。通过5A教学法,教师更容易形成全局观,设计教学更加科学,教学环节更加精简。
笔者以数字主题为例,对5A教学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具体步骤如下:
文本单元: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
单元课题: What time is it?
(一)Analysis——分析现状,解读教材
数字这一主题在湘少版教材中四个年级七个单元中反复出现,难度逐渐提高,在中年级时各单元教学重点如下:
三年级上Unit 4:能够使用“How old are you?”询问回答;1~10的表达。
三年级下Unit 5:能够用“What time is it?”询问时间并回答;11、12的表达。
三年级下Unit 6:能够使用“How many ...?”询问数量;13~20的表达。
四年级上Unit 9:能够使用数字100以内的表达,1~100算式的表达。
四年级下Unit 9:能够在购物时询问价格和回答;区分可数与不可数。
1.整合单元,拓宽情境
将三上第5单元、6单元整合起来,联系三上第四单元和四上第九单元的部分内容,拓宽整体情境。
2.学科融合,加深语用
人教版三下数学第六单元也教学《24小时计时法》,与英语学习时间基本一致,可进行学科融合,提高英语的语用范围,加强学习运用。
整合后,原本两个单元共8~10个课时的内容可以整合为7个课时。第一课时:创建情境,复习1~10,初识11~24;第二课时:导入“how many”的用法,學习11~24;第三课时:学习“How many...are there?”的用法和回答,掌握11~24;第四课时:学习“ What time is it?”,询问和回答时间,理解12小时计时法;第五课时:熟练掌握数字11~24,理解24小时计时法;第六课时:在生活中的数字的使用,归纳复习本单元内容;第七课时:拓展活动,欣赏数字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和What time is it。
学生活动为第五课时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了11~24后,能更好地使用对时间的问答,与三年级的数学《24小时计时法》跨学科融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Aim——制订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为:①能够听说读1~24。②在生活中的数字的使用,如数数、做数学题、问年龄、电话号码、看钟表。③能够熟练地询问数量并回答。④通过系列小组活动,培养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方面,本课为第五课时的教学活动,具体目标如下:
语言目标:①熟练掌握数字1~24的用法。②能够提问并回答“What time is it?”。
学习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判断钟表、时间表。②能够归纳整理不同的时间的说法。
文化品格目标:①能够理解24小时计时法。②理解世界通用的及时方法。③了解一天为什么会有24个小时。
思维品质目标:①观察判断钟表上的时间。②归纳总结时间的规律。③在现实生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Attain——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在活动开始前,将学生分为五到六人的小组,并提醒学生本次活动我们只讨论时,不讨论分和秒。
活动一:小组观察,判断,复现语言点。
观察时钟和学校时间表,初步了解24小时计时法。
Step 1: Observe the clock.观察时钟。
(1)How many numbers can you see?What does it mean?學生观察生活中钟表的时针,一圈有几大格,一大格代表几个小时?
(2)How many circles does the hour pointer move?How many hours does it mean?一天时针会走几圈?用英语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大格,代表多少小时?
(3)How many times does the hour pointer point at the number 8?What time are they?时针一天中会有几次走到数字8的位置,它们分别是几点?
Step2:Observe the time table.观察学校时间表。
Observe the time table and answer: What does 14:00 mean?What else can we say?学生观察学校时间表,并回答(提醒学生只需要看小时)14:00 代表什么?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
活动二:小组阅读、讨论、思考、解决问题,进行汇报。
小组通过系列方法解决活动一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ad the math book 24 hours. Work in group to solve the problems. 小组阅读数学书《24小时计时法》并讨论解决上面所提出来的问题。如果遇到有问题,可以选择互助或请教教师。教师最后通过汇报检查问题解决的成果,对没有解决的小组给予辅助。
活动三:小组归纳,创造换算图示。
Work in groups to create a method.小组合作,制作出换算公式图,将24小时计时法与12小时计时法互相转换。小组根据自己的换算图示,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A:What time is it? B:Its 14:00. /Its 2 pm.”
活动四:制作个人假期计划表。
Make a personal holiday schedule. 制作出个人的一天假期计划表,与同学分享,互相询问时间。
活动五:安排电影时间。
Do a survey on the timetable of the latest movies. Then check on your holiday schedule. What tim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hy?调查最近电影院的电影时刻表,根据假期计划表进行安排。
(四)Appraisal——评价与监控
首先,观察、判断、提出问题(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时钟和学校时间表,讨论回答老师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对之前所学的12小时计时法的记忆,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全班各个小组皆凭借自己的力量提出了有关24小时计时法的问题。
其次,阅读、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提炼(活动二、活动三)。各小组阅读数学书,观看微课,对24小时计时法进行思考和讨论,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归纳提炼的24小时转换法更是充满着智慧。
最后,计划创造,生活运用(活动四、活动五)。学生制作了自己的周末时间表,展示了自己周末的计划,操练所学,同时调查附近电影院的电影上映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对照自己周末时间表,选出最佳观影时间。本活动锻炼了学生计划、创造、调查和生活运用的能力。
本活动十组学生全部完成,所有学生都能制作自己的时间表,并选出最佳观影时间。
(五)Assistance——反思、互助、改进
主题单元的整合、数学及英语的学科融合使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活动从观察、判断低阶段的思维能力入手逐步进入创造,解决问题,联系生活等高阶段的思维能力。难度逐步上升,一环扣一环,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积极观察学生的进展,及时提供帮助,给予启发性意见。同时本教学缺少巩固知识的环节,可以加入课后游戏,巩固所学。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主题整合5A教学法五个步骤,使教师从全局出发,设计教学更加科学有效,使学生学习更加全面而又有针对性。这一教学法值得继续研究、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2]Coyle D,Hood P,David Marsh.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