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拓展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03-20熊文
熊文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素养,是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日常生活出发,给学生开发一些适合他们发展和接受能力的课程。在课程中融合其他元素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让他们在科学拓展性探究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使他们成长为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当今世界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科学在基础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小学科学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想问题。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思维、吃透教材,因地制宜开展科学活动。
一、小学科学拓展课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不同,小学科学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自然环境联系非常密切,因此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釋和验证。
(一)有助于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科学课更有吸引力
小学科学拓展课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使科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中的几十分钟,让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他们对科学的探究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是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补充,使科学活动更丰富多彩
小学科学中的探究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开展小学科学拓展课能够更好地体现信息展示,让学生通过课外拓展活动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开展拓展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等,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组织学生通过拓展活动探究喷泉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学科学拓展课的开展让科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科学拓展课的特征
(一)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思考及创新等方面。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给学生打造出具有浓郁科学性的拓展课课堂,在甄选课程内容时要从科学课的本质入手,给学生挑选出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学习素材,进一步拓宽科学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操作,在科学实践中分析解决科学问题,发现科学事实和规律。
(二)综合性
科学拓展课强调学科的融合,小学全科教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强调在小学课程教学中把各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实现课程整合。科学性和综合性是辩证统一的,现在要想把所有的学科进行整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小学科学拓展课中教师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通过拓展课的学习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互补性
小学科学拓展课是小学科学课的补充,科学课是科学拓展课的基础。科学课与拓展课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学生通过拓展课的学习可以探究科学的变化过程。通过拓展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生活现象,实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
(四)趣味性
科学拓展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这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科学拓展课取材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相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拓展课的学习活动中,进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科学拓展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增强课程意识,寻找课程资源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需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课外探究,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内和校园周边的环境给学生搭建科学探究的平台,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让他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观察,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在休息时间带着学生去植物园观察花草树木,让他们通过标签了解花草树木的知识,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再如,在学习完“会发光的魔杖”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哈利波特挥舞魔杖的视频,让学生对魔杖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猜测,然后再分组让学生设计、制作和展示魔杖,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理清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课要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渗透。科学拓展课建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活动的基础上,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开展拓展课程时要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及时调整课程,挖掘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找科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如拓展课中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选择几种花草进行种植,把花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让他们每天对种植的花草进行观察。通过让学生观察、种植、养护植物,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变化,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他们观察能力的提高,使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他们通过主动动手、动脑,寻找种植养护花草的方法,对植物的生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积累了科学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技巧,培养科学核心素养。
(三)融合学科元素,实施综合教育
科学课中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直接影响着实验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如在学习有关电的知识时,学生对电路非常感兴趣,由于刚开始接触简单的电路知识,进行实验操作难免犯错,有时会把灯泡烧毁或者使电路短路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先画电路图,然后再动手进行实践,为了防止学生在课下试着连接电路出现错误而留下安全隐患,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家里的电脑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让他们在实验前先画出电路图,然后利用电脑中的软件按照所画的电路图进行模拟实验,如果连接的电路正常,小灯泡就会正常发光,则思路正确;如果电路短路,软件就会自动给出提示。通过电脑软件纠正后,学生再进行实验连接电路。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为在课外无人指导而不能进行实验的难题。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再如,教师让学生利用饮料瓶做吸尘器,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吸尘器收纳垃圾的视频,然后再把饮料瓶和杯子等一些材料发给学生,让他们猜测这些材料的用途,同时给学生提供胶带、导线、螺丝、小电动机等一些器材,让他们先完成设计图,然后再动手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对设计图进行调整和修正。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激发思维,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拓展课程资源,增強知识趣味
科学拓展课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渠道。在组织学生开展拓展课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趣味性的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科学的奥秘。如在学习《生物的启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海马、蘑菇、变色龙等,让学生寻找它们的特性,并根据它们的特性展开想象,进行仿生创造。通过这样的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思考,寻找创造的方法。又如,在学习完《神奇的眼睛》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显微镜、胃镜等,并把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进而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可回收的一些材料,如废纸、饮料瓶等,给学生开展花样吹泡泡及“龙卷风要来了”等一些拓展性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仪器室里面的一些废弃材料开展水果电池及自制小台灯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懂得生活中的废弃材料还能够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思维空间无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拓展课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完天气以后,让学生根据天气的基本特征制作一份一个月的天气日历,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交流合作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日历。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我的天气日历”评比,让学生通过参观吸取他人先进经验,对自己所做日历进行反思,然后再改进自己的日历。通过这个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小学科学拓展课的实施是对科学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拓展课,精心选择设计拓展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让他们通过科学拓展课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他们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韦春,季田甜.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课题选题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39-41.
[2]王玉乾.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小学科学课程拓展教学的几点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