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体育教师对中学体育课意外伤害事件的反思
2019-03-20熊珂俊
熊珂俊
摘 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意外损伤在所难免。在新形势下,作为新入职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必须学会正确面对、处理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文章将课堂上一起意外运动伤害作为案例,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对意外伤害成因、处理过程及结果、事件反思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以期对新入职体育教师面对、处理突发状况能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堂意外伤害;师生心理;家校沟通
初中某班体育课,新入职体育教师在维持纪律期间,在面对一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时,意外用小红旗伤到学生的脸颊,事后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安抚。学生放学后见到家长大哭,家长立即找到班主任、体育教师进行了“追责”。通过本案例,暴露出了新教师经验不足、师生沟通不足、信任不足、家校沟通不足等问题。这也是大多数新教师入职后将会面对、必须反思的问题。
一、初中体育课堂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成因
(一)初中学生心理的特殊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爆发的主要时期,初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遇事易激动。初中生面对问题时,大多受父母、周围环境影响,理性的思考比较少。这对新入职体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例中学生未意识到没有遵守纪律,受到意外损伤后,新入职体育教师又没有及时教育、安抚,加之初中生心理的特殊性,使学生出现了委屈等情绪,见到家长后把负面情绪展现给了家长,形成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二)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初高中生在新环境中主要表现为抱怨身体不舒服,经常忧虑,经常情绪低落,不适应,对很多事物害怕。他们渴望得到角色认同,获得心理归属感和满足感,但有时又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进而影响情绪。小学阶段没有考试任务,体育课负担不大,学生极易把散漫、纪律问题带入初中体育课。升入初中后面对中考,体育教师必定会严格要求,这就形成了队伍思想散漫与教师要求严格这一矛盾。本案例中该生为新入学学生,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学要求,该学生明显没有适应,在活动中自我意识比较强,对于集体活动参与不够。新入职教师面对这些学生缺少相应的心理准备与经验,容易出现费力不讨好的行为。
(三)师生配合
师生关系好对课堂效果有促进作用。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对新教师比较陌生,在课堂上配合不够默契,需要时间磨合。本例中师生都有不足:教师没有找到正确完成任务的方法,只简单地去维持纪律,并未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事后没有讲明学生错误,对学生心理进行安抚;学生未遵守纪律,教师处理时并未发觉自己的问题,这种“体育课就是玩”的心态影响到了该生的行为。
(四)学生安全运动意识薄弱
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不足是造成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在体育活动中违反纪律,不服从教师指挥,以及其冒险行为、逞强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畏惧心理等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初中生的理性思维处于一个增强阶段,还不足以让学生高度自律,难以让其意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每次意外有其必然。
(五)新教师角色转变需要时间
新入职体育教师角色转变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新教师刚刚经过各项考试、职前培训,对教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本质上仍没有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不管是教学还是面对突发的状况都缺乏经验,很容易出现对课堂把握不足、顾此失彼的情况。而中学体育教师面对的又是一群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的学生,这就要求新入职教师多关注学生状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多听优秀教师、老教师的体育课,学习管理经验与教学技巧,加快教师角色转变。
二、本案例具体处理过程及结果
案例当天放学后,学生父母情绪很激动,当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言辞十分激烈,要求处分体育老师,并要面见学校相关领导。体育老师立即与家长联系进行沟通,家长并未谅解。一周后的家长会上,体育老师与学生家长见面,并调用学校监控,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家长在了解了过程并看完监控后表示谅解。处理过程中明显暴露了家长强势,教师、学校弱势的一面。值得肯定的是,现在的教育政策保护得更多的是学生,但在面对意外伤害时往往为了消除影响而牺牲掉教师的权益,教师赔礼道歉,乞求家长的谅解,没有更好的办法。最终家长冷静下来,本案例结束。
三、本例体育课意外伤害处理结果的反思
(一)处理体育课意外伤害的反思
首先应树立安全意识。作为新入职体育教师,更应加强体育课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运动安全意识,防微杜渐;合理安排学生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其次,面对课堂突发状况,教师要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冷静处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及时请学校医务人员处理受伤较为严重的学生。最后,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进行二次沟通,了解情况,做出相应安排。意外运动损伤比较严重时,及时联系家长,说明情况。各方应协作把伤害降到最小。
(二)新教师面对突发事件的反思
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它考验一名新入职教师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本案例中面对突发意外伤害与事后的家长问责,新教师明显表现出了慌乱、紧张等情绪,无法冷静地处理问题,面对家长的质疑、指责,把握不住事件的重点,无法独自应对这类问题。当学生出现意外运动损伤,家长在开始阶段会表现出对学生急切的关心,情绪比较激动,不听教师解释,沟通中以发难、宣泄自己情绪为主。事后家长情绪逐渐冷静,能够通过班主任、教师来了解事件的过程,还原事情真相,事情才得以解决。新教师面对此类情况首先应平息家长愤怒情绪,再处理事情。
(三)师生沟通实效的反思
在课堂之中,师生互动是常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沟通尤为重要。本例中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面对违纪学生时缺少方法,意外伤害发生后没有及时察觉到学生委屈、不服的心理,导致学生负面心理自我发酵。作为新教师,应通过听取优秀教师体育课、观看网络优质课等途径,找到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建立教师的威信。
(四)家校沟通实效的反思
本案例本质上体现的是一个信任问题。出现突发状况时,学校、教师没有赢得家长的信任,家长很容易把学校当作第一责任人。现在家校沟通的途径越来越多,微信、QQ、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都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应主动公开学校的政策、活动,更多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看到学生的进步,实现家、校、师三方联动,共同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
(五)教育政策条例的反思
家长追责,校方迫于压力,对教师停课甚至解雇的新闻不在少数。本案例中教师明显处于十分被动的处境,现有教育条例明显保护学生,而对教师缺乏保护。一旦出现家长抓住某事不放的情况,迫于压力,学校、教师只能赔礼道歉、息事宁人。家长在本案例中最终还是放弃了追责,双方达成了和解。在此建议,从政策层面加强对任课教师的保护,让教师敢于教学、敢于管学生。校方应承担起解释教育法规的责任,从法律、事实上保护教师,特别是针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在提高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新教师面对突发事件、安全事件时保护自己的能力,明白在课堂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哪些举动,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四、体育课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采取宣传、教育的办法让师生形成安全的认知,例如,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安全知识与法规的宣传活动,以班级为主体开展安全常识的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普及安全法规、知识,促进师生的行为符合安全的要求。做好安全教育,使学生真正从内心重视体育课,形成自我约束,提高安全意识。教师在每节体育课进行练习之前都要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并提前到场地检查场地、器材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在练习中体育教师应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强度,确保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安排课堂内容,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确保场地、器材安全
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有一些是源于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课前,任课教师除了核实器材有无、数量是否能够满足上课需要,也不可忽视器材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存在有的器材接口处松动、有的器材老化、有的器材质量不达标、有的场地损坏、有的因下雨场地湿滑等情况。在课堂练习时,对于危险项目要注意安排专门的保护人员,并提前对安全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所有练习都在保护中完成。结束时,找专门学生收归器材,确保无个别学生独自练习。
(三)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安全的重要一环
在室外课堂中,中学阶段个别学生容易出现私下说话、打闹,在集合、讲解时走神的现象。面对这些学生,体育教师应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并着重关注这几名学生,确保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有序进行。每堂课都应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让中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纪律体现在课堂的方方面面:集合站队的快静齐、练习当中的活泼有序、放松活动中的安静舒缓、唯有让学生真正投入体育课之中,确保步调一致,才可让体育课在安全有序中进行。
(四)掌握安全運动技巧
在课堂中体育教师在教授运动技能的同时,要教学生如何避免错误动作、粗野动作,掌握运动当中的安全技巧。体操运动中的很多练习是保护性练习,比如前滚翻、侧手翻等,让学生掌握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避免练习中的意外伤害。
参考文献:
[1]李 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与具体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00-201.
[2]郑大军.初中体育课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