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学探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20胡生梅
胡生梅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只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基于这样的背景,高中生物教师正在探讨科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希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科学探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探究;有效运用
进入高中生物教学阶段,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对未知的內容进行主动探索,更好地提升生物思维与综合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引导,组织学生完成科学探究,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么我将针对高中生物教学,浅谈科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生与初中生有着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再过度地依赖于教师,而要通过个人的主动探索来收获知识,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利用生活资源进行实验探究。生物实验是生物学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参与探究性活动,在这期间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树立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将终身受用。这样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仅仅依靠教师理论教学,很容易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主动完成探究性学习,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构建,更要用生物的观点来理解这些知识,形成生物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来获取学习资料,锻炼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当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各个方面的引导,对知识形成有效理解,从而知道这些微观结构的实际体现,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并且能够找到学习规律,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科学探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取得长远进步创造条件。
(二)优化传统的教学格局
在传统的教学格局中,主要由教师掌握着主导权,学生进行被动学习。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冲击,这样的教学格局已经站不住脚,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格局。比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实验仪器的操作规范,但如果学生没有实际操作,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于是,引导学生以生物实验学习为主题完成科学探究,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这些实验仪器的用途,并且让学生知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安全问题。这时,教师以当前的教学单元为引导,要求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这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实验重点的原理,也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并且,学生能够知道自己不懂什么、需要学什么,从而收获更好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科学探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格局。
(三)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教材上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借助科学探究,能够让学生挖掘隐藏的知识,更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科学探究因为生动而具有生活化的表达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它能够生动地表述生物学中死记硬背的知识,如玫瑰花属于蔷薇科这类知识点,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解蛋白质脱水缩合、DNA、RNA等的结构认识时,运用角色扮演使学生加深认识,并通过感官的刺激,使“死”的知识“活”起来。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的策略
(一)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运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一直是教师钻研的一个问题。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够帮助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氨基和羧基形成肽键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开门见山地进行反应原理的教学,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学习行为。于是,在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做好简单的预习工作,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随后,则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在形成肽键的反应当中,有哪些化学键断开了?又生成哪些化学键?氨基和羧基官能团上的原子到底是怎样迁移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对肽键形成的原理以及实际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学生能够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再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推进学习进程。通过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重点问题探讨的有效运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是需要重点理解的知识,而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重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学生则要回顾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将知识进行加深巩固,还要对实际过程进行有效理解,并且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学习。
(三)课程复习过程的有效运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好地促进学生生物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对课后作业设计时,要将其尽可能地生活化,便于学生进行科学探讨,同时还可以将课后作业融入生活,如在学习完糖类和脂质这一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调查自己家里的食用油和超市食用油品种,还可以问为什么花生油在低温下容易变稠。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形成有效记忆,就会出现弄混淆的问题,导致习题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首先,让学生初步回顾学习过程,例如,在“酶的本质”教学过程中,课后可布置学生收集巴斯德(L.Pasteur)、李比希(J.V.Liebig)、毕希纳(E.Buchner)、萨姆纳(J.B.Sumner)等科学家探索酶本质的过程及其相应的理论材料,并对此作出评价;课堂上让学生简述理论要点,组织自由演说“我从酶本质的探索过程得到的启示……”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让其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接着,要求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将细微的知识点镶嵌在其中,形成整体性把握。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深化记忆,并且完成简单的练习,发现还有哪些学习漏洞,以提升复习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帮助学生有效复习。
三、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要准备好充足的学习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需要充足的学习资料,教师要用专业的眼光为学生选择有用途的学习资料,避免学生走弯路。比如,在生物推断题的教学当中,学生常常运用“题海战术”来提升解题能力,实际取得的效果却不理想。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准备好有用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构建解题模型。首先,教师制作一份详细的讲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合起来,能够从题设背景中的有效信息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且与知识结合起来。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且总结解题模型。最后,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与习题结合起来,进行经验总结,形成严谨的解题思路,在下次遇到同类题型时则可以顺利解题。教师通过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料的方式,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知识储备。
(二)教师要坚持引导者的角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重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坚持引导者的角色,只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且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比如,在正式进入新课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生物学问题,将生物元素融入课堂,如在讲到水和无机盐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问题:①水为什么会表现出液态?②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③玻璃水杯中液面是凹液面还是平液面?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首要的学习任务,那就是分析知识脉络,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则只需要简单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水和无机盐平衡的重要原理,也对一些机体调节功能有简单的了解。接着,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坚持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可提升科学探究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生具有独立的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必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探究主题。在讲“细胞呼吸”时,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引导,让学生探究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借助实际的生活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推动学习进程。比如,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更好地进行知识探究,提升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格局,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侯 巍,李学强.西部農村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策略与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7):54.
[2]陈玉飞.高中化学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3):1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