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高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的策略初探
2019-03-20陈建林
陈建林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情况,作者以高年级数学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课前自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课堂角色互换、交流辩论,呈现复习课堂的别样精彩,再辅以教师精心选择的习题进行演练提升,打开学生思维通道,从而有效提升整理与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整理复习;角色交换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更加关注新授课、练习课,而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却让学生意兴阑珊,达不到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认识误区:都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冷饭热炒”没有意义。二是教师理念:没有真正了解整理复习课的价值,缺乏课堂设计意识,忽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不注重归纳学习方法。三是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或单纯地疏通知识点,或以重复机械的练习代替复习课。
整理复习按照阶段学习的内容来分类,有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小学阶段总复习;按小学数学知识领域来分,有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根据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要“突出主体,开放过程,理练结合,注重实效”几个关键点,创新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的形式,提升整理与复习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一、课前自主整理,梳理已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整理与复习第一步就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竖成线、横成片”,使学生能更加全面、系统地整体掌握相关知识,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接下来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采用文字、图画、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整理形式,都要求学生将零散的、细碎的知识整合成有序的、网状或树状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把单节课的知识点看作一个点(树叶),几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枝条),单元复习就是一片网(枝干),学期复习则是将网越织越大(枝干越来越多),小学阶段知识点总复习则是一整张蛛网(一棵完整的树)。这样按点—线—片—网的顺序整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再是碎片,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形成了有序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课堂角色互换、交流辩论,呈现别样精彩
(一)角色互换,生生交流,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新意
如复习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利用展示台讲解本单元的知识点,要将图形剪、拼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图形面积的由来。部分学生马上就提出自己的问题:“三角形、梯形一定要拼吗?我可以从别的途径获得面积公式呀。”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我以学生身份发问:“那多边形的面积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很多学生纷纷提出这一节中自己认为的知识难点:图形的底和高要一一对应,尤其是三角形的高(他们还当场还给大家示范了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计算时要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这样正确率更高;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要学会做辅助线进行图形的分割;等等。在学生踊跃交流的过程中,知识的脉络、隐含的难点都被一一挖掘出来。
(二)在比较中及时抓住知识的关键点,加深理解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于是问她:“小老师,为什么只有小数乘法的运算不要对齐数位啊?”“它只要算出乘积并标正确小数点就可以了。”她自信地回答。这样的复習课堂,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有更深刻严谨的思维,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从而达到复习的效果。
三、有效演练提升,打开思维通道
(一)选题紧密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取决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们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是否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运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和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习题:
一个长方体包装盒,从里面量长28厘米、宽20厘米,体积为11.76立方分米,用它包装一件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23厘米的玻璃器皿,是否可以装得下?
把这个玻璃器皿放到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的装满水的水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
将长、宽各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的长方体茶盒装入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最多能装几个?怎样才能放得下?
这样一组习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会发现仅用前面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需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生活的头脑去思考,用创造的思维去解决,从而将所学知识拉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课堂注重动手,活用教材,一题多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分数的加减法》,采用七巧板对分数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进行复习。教师运用这个方法对六年级 “利用七巧板理解分数中单位1的变化”进行教学,并进行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复习,这样就赋予了这一个复习题新的含义。
(三)找到探索入口,设计一题多变,延伸拓宽知识
在新授课学习和知识的梳理中,教师发现并总结出学生学习的难点究竟在哪里,找到有效的切入口,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探索的欲望。如在“长方形面积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中,数学名师徐斌老师的课堂中出示了这样两组习题:
第一组:长8米,长增加3厘米后面积增加了1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画图解决。)如果长缩小3厘米,面积会如何变化?如果是宽增加,面积会如何变化?如果是宽缩小,面积如何变化?(学生用手比划,口头计算。)
第二组:长50米,宽40米,长增加8米,面积会如何变化?(在脑子里画图。)如果长和宽各增加8米呢?(先在脑子里画图,再在纸上画图。)发现什么问题了?(会多出一个正方形。)如果长和宽各缩小8米,面积如何变化?
这样看似简单的变题复习,教师通过让学生经历在纸上画图(初级水平)—不用笔直接在脑子里画图(中级水平)—在脑子里画图,在纸上检验(高级水平)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领会了数学学习的精髓。
周玉仁教授指出:“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所以,高年级数学整理复习时教师尝试换个角度,创新整理与复习的形式与内容,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探索、创造,那么,小学数学的整理复习会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过峰艳.小学数学复习课新模式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