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教研教改力创高效数学课堂
2019-03-20秦喆
摘 要: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提升,因此,教研教改就成为培养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研教改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教研教改;高效课堂。
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胜利小学(以下简称“我校”)规模不大,11个教学班,共23位教师,35岁以下青年教师大约占了百分之四十,均为小学二级教师,进校时间1人5年,1人4年,有6人进校时间不足3年,有4人还是新分配的,因此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就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优化教学课堂,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于2017年秋季成立了“青年教师俱乐部”。俱乐部各项活动由教导处牵头,业务副校长总体部署安排落实,确保每学期的教研教改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效果地推行下去。
一、推门听课抓常态
关于常态课,特级教师任洪于对其特点作了精辟的概括:常态课就是不做作、不作秀的课,常态课应该是数学课堂的自然形式,也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数学教学的探讨也就从常态课的研讨开始,我校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听细评,不断提升青年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把控能力
每个学期初,教导处先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由业务副校长统一安排随堂听课事宜,结合业务领导本人的教学实际分好语文、数学两大组,以便能更好地进行相关学科的教学指导。教导主任和业务副校长各挂一门学科的“主帅”,并分任学科大组长,带领相应的教研组长有针对性地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師的课堂进行推门听课。推门听课,事先不作通知,只在当天早上稍作通知,目的是听到“原生态”数学课堂, 第一时间感知掌握执教青年教师的课堂总体把控能力。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的教学延伸。推门听课之后“一对一、二对一”的评课尤为重要,听课者对整堂课“面对面”评、“手把手”教,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把控能力。
(二)再听再评,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
推门听课,我校不仅仅局限于开学初,而是跟踪进行,每个青年教师一个学期会被跟踪听课5节。后一次听课会特别关注执教者前一次数学课堂中存在问题,关注其是否有改进,是否优化和有提升。如此反复听课和评课,让青年教师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确立了课改新理念,也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常态课抓实了,青年教师们成长了,他们对数学课堂的把控能力慢慢提升了,教学能力慢慢提高了,教学思想转变了,方法优化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二、师徒结对促发展
荀子《劝学》中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故“师徒结对”又叫“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已成为我校培养新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
师徒结对要想有效果,学校必须制订可行性高的师徒结对方案,教导处对每组师徒提出具体的要求。每学期初,学校先从业务精干的教师中挑选出师傅,师傅队伍里既有校长,也有普通教师,与职务毫无关系,只与教师本人的个人素质、教学经验和教学热情有关。如本学期数学学科我们挑选了三位教学业绩突出的“师傅”,分别是秦喆(衡阳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学校副校长)、李想(数学教研组长、区数学教学新秀)、钟向红(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三位教师,三位“师傅”分别和学校参加工作不久的张雪晴、莫寅和文兰玉三位教师结对子,并签下了师徒结对协议书。学校从听课、评课、作业、论文撰写等多方面对师徒提出了要求,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要求。为了不让师徒结对流于形式,每个学期末,学校教导处会根据师徒结对签订的协议书上的要求逐条打分,评选出优秀的“师徒结对组”,颁发证书和奖品,并作为评优评先重要参考条件。
我校师徒结对活动的推进,既充分发挥了“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又促使“徒弟”们快速成长,为学校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集体备课推精品
(一)备教材处理,备课有方向
每次集体备课前,主备人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上报教研组长,教研组提前做好安排,要求主备人准备好教材和教学设计,做到参与者人手一份,便于大家交流。比如,这学期数学组的第一次集体备课——莫寅老师的《植树问题》,她提前就将教学课题上报给教研组,也将备课的教案和教材打印好,每人一份。其他教师会提前认真学习莫老师分发的教材和设计,并在教学设计旁用笔写下自己的建议或教学设想。集体备课时,莫老师会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大家交流,其他参与者会结合莫老师的教学思路,再综合自己的设想,从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作业设计及板书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我校集体备课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不是每一堂课都开展,也不拘泥于哪种桌椅摆设,更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是注重实效,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同桌进行,也可以是前后排的四人组合,力求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倡导人人参与。因此,集体备课时,我校要求主备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细化,分层次展开,分任务进行,答题卡须梯度设计,力求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收获。总之,备教材备设计,既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知识衔接,又为高效课堂夯实了基础。
(二)备作业设计,备课有实效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能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数学课堂的作业设计必须是有梯度的,既有本堂课重难点的突破,也要有拓展延伸。因此,备课的时候,重视主备人作业的设计,要求作业选择有代表性,要有基础题,还要有拔高练习,这样难易适中的练习才能促全班总体发展,才能有实效。
每一次集体备课,组织者有安排,主备人有准备,参与者有想法,青年教师乐在其中。很多时候,为了在区级、市级和省级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数学教研团队会反复备课,反复试课,力求打造满意的高效的数学课堂。值得欣喜的是,在2017年首届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我校这样一个才23名教师的小学校,“年轻”的语数备课组双双获奖,均获得了湖南省一等奖。这既是对青年教师的肯定,还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四、教学反思创高效
(一)个人反思 优化课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反思,按照教育教学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前反思体现在教师们的备课过程中,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教学,学校都要求他们备班情、学情、知识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设计出符合学情班情的教学过程,创设“亲民”的数学课堂。
教学中反思具有监控性,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我校要求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前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预设,并想好策略应对,变“意外”为“水到渠成”,从而让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课堂组织教学更具系统性,进而实现“生成”这个教学的最终任务。只要把“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就应该是高效的。
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反思重在记录(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和学生见解等),贵在坚持。对于青年教师,我校要求他们“每课一小记”“每月一大记”,每学期全校期末进行教学反思评比。“小记”,要求教师们手写教案本上“一课一反思”;“大记”要求他们记下每次课堂教学的点滴,分享成功,反思不足,不断总结、改善,从而推陈出新。
(二)集体反思,有效整合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基于此,我校将“集体反思”作为教研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体反思”开展不限形式和内容,以“教学困惑”为内容,互相分享好的教学经验,以QQ群和微信群为平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围桌集体研讨。本学期数学组开展了研讨活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减负‘提质”,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阐述各自的观点:有的提出要给学生们的书包减负,平时布置的作业要精而少,作业类型要丰富多样,鼓励学生们放学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的提出要给学生们心灵减负,主张每天陪学生们打打球、聊聊天、唱唱歌等,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经过多次集体反思,教师们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更优化了自我。2017年,我校李想老师参加市、区两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经验交流,她的发言主题《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荣获了市、区级一等奖。秦喆老师的数学资源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荣获省优秀等级,同时,他还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教学撰写论文《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探析》,被《衡阳日报》录用发表。2018年,我校张雪晴老师在区小学数学老师“减负与提质”主题经验交流中,主题发言《让学生爱上数学》再获一等奖。
教研教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活动组织者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作为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头羊”,身为“青年教师俱乐部”活动的组织者,我深感教研教改工作任重而道远。教研教改永远在路上。虽然我们的团队很年轻,但只要我们朝着目标“撸起袖子干”,夯实教研教改工作,假以时日,定能打造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叶 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李海静.夯实教学环节打造高效教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版),20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