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与分段缝扎手术的应用疗效对比评价
2019-03-20熊义祥
熊义祥
【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手术和分段缝扎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41例和分段组42例,分别行传统手术和分段缝扎手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 分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传统组,术后3年复发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年生活质量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行分段缝扎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分段缝扎术
【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以下肢沉胀、浅静脉迂曲扩张为主要表现,导致下静脉血液回流减缓、甚至倒流,易形成下肢瘀血,严重者可形成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等[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是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式,但其手术范围较广,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故术后瘢痕较大,会影响肢体的美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膝关节下大隐静脉曲张及分支曲张血管经皮不开口缝扎术是伴随微创医学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手术方式。为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笔者选取83例患者进行了下述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经下肢血管彩超确诊、单肢病变、首次手术治疗、心肺功能正常、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分级(CEAP临床分级)[2]中C2级以上、患者自愿参加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排除标准: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合并其他原发性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依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41例和分段组42例。其中,传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7.64±6.09)岁,静脉曲张时间2~38年,平均时间(12.37±2.41)年,CEAP临床分级:C2、C3、C4、C5和C6分别为12例、9例、13例、5例和2例,病变肢体:左下肢和右下肢分别为25例和16例;分段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7.61±6.08)岁,静脉曲张时间2~37年,平均时间(12.39±2.45)年,CEAP临床分级:C2、C3、C4、C5和C6分别为12例、10例、13例、5例和2例,病变肢体:左下肢和右下肢分别为25例和1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传统组
行传统手术治疗,即先常规高位结扎大隱静脉的主干和五大属支,再于远心端将剥脱器插入大隐静脉的主干至膝上,之后做切口并剥脱大隐静脉的主干,最后分段剥脱分支曲张血管和膝下大隐静脉。
1.2.2 分段组
术前用龙胆液对曲张静脉的走向和部位进行标记;常规消毒和铺巾后让患肢处于低位,确保患肢充盈曲张;局部麻醉后经皮下分段缝扎曲张静脉,即一侧进针后于静脉下方出针,再经静脉上方由第一个针眼出针,将曲张静脉缝扎于皮下,并将线埋在皮下,之后循曲张静脉的走向,由远心端缝扎数针至大腿中段内侧;缝扎结束后抬高患肢,再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于7天后解除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术后3年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
以视觉模拟评分(VAS)[3]为依据,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且评分的高低与患者疼痛程度的轻重呈正相关。
以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4]为依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疼痛、社会活动、体能和精神心理4项内容,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5分,满分为100分,且分值的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
分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轻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3年生活质量
分段组患者术后3年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3年复发情况
分段组术后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有研究指出,我国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率高达8.6%,是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其的发生、发展与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生理缺陷和静脉内压力持久升高等因素的关系密切,是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影响了下肢深浅静脉的汇合处瓣膜的功能,影响了血液的回流或倒流,引起大隐静脉瘀血,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张形成静脉曲张[5],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和急性出血等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膝关节下大隐静脉曲张及分支曲张血管经皮不开口缝扎术是缝扎浅表的曲张血管以闭死该血管,而血管内膜破坏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诱发血栓鼻塞血管腔或导致血管腔纤维化,以治疗静脉曲张[6]。本次研究中,分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传统组,术后3年复发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年生活质量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隐静脉曲张行分段缝扎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但分段组患者3年内的复发率为16.67%,可能与高位结扎不彻底、曲张静脉主干剥脱不完全、曲张静脉的静脉团和交通静脉去除不干净等因素有关,故手术医师需注意上述情况,最大程度消除诱发复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聂 明,金朝晖,李静云,等.临床路径管理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重庆医学,2017,46(3):413-414.
[2] 羌晓华,陆信武.不同术式下肢静脉曲张闭合术术后复发及处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5):476-478.
[3] 李春龙,姚立正,李文会,等.腔内激光闭合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对比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4):305-308.
本文编辑:刘欣悦